京剧文粹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国粹京剧   2024-01-22 10:21:31 作者:张永和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时光荏苒,日夜穿梭,新的一年已到来。回首过往,2023年,在“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带动下,北京的“演艺之都”建设再结硕果,京剧演出更是一片红火,国家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奋力拼搏,不负众望,每个剧院都有两到三个优秀新编剧目诞生。虽然有些剧目还需要继续打磨,不断完善,但方向是对头的,那便是创新。

        创新是一切艺术发展的前提,一部京剧发展史,充分说明了这个规律,没有新剧目的诞生,哪会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脱颖而出?所以,新编戏是京剧赓续和发展的生命线。

        上世纪50年代,可谓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代,新戏不断,新人辈出。那么,在当时的北京,都有哪些新戏和新人涌现呢?为了统计资料,笔者请人查阅了图书馆的旧报纸广告、老戏单,又事逢凑巧,北京长安大戏院刚出版了一套《长安大戏院演出志》,这是从1937年建院到2022年以来,长安大戏院所演出剧目的总览,既为谱写京剧史做了很好的积累,同时又为笔者所收集的资料做了互相的印证,真要感谢长安大戏院职工付出的辛劳。

        从这些资料中,笔者发现,仅在1953年,北京的京剧舞台就上演了许多新戏。单就这一年所排演的优秀创新剧目,场次多、观众踊跃的,有以下这三出:《黑旋风》《柳荫记》《英台抗婚》,各有风采和故事。

《黑旋风》

        《黑旋风》是袁世海袁派的经典剧目,眼下已成为一出脍炙人口的花脸佳剧。袁世海所塑造的李逵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这出戏的首演并不在北京,而是在上海,本是一出裘派的好戏。

         1952年,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创作室的同志们考虑到《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直爽,平日仗义疏财,除暴安良,是群众很喜欢的草莽英雄人物,但是他在京剧舞台上,只有几出折子戏,还没有一出表现他英雄事迹的大戏,这终究是个遗憾。

        为填补这个空白,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创作室开始了集体创作,由王征夫执笔,在过去花脸艺术家郝寿臣、侯喜瑞、金少山等所擅演的《丁甲山》《闹江州》的基础上,参阅吸收元代剧作家康进之杂剧《李逵负荆》及《后水浒传》某些情节改编而成,剧名定为《黑旋风李逵》。此剧演众英雄梁山聚义,在宋江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在得知沂州府连年五谷丰登,可又有许多灾民逃荒,更得知曹庄大户曹登龙囤积粮草,欺压百姓,为霸一方。宋江欲派得力头领下山探访,李逵请命,宋江知他嗜酒,在他答应戒酒后,方派他下山。李逵一番打探后,得知曹登龙果然欲与梁山作对。他在返回的途中,路过杏花村,不料听说宋江、鲁智深抢走酒家王林之女满堂娇的消息。李逵怒回山寨,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宋江等人不得不下山对质,才知满堂娇是被曹登龙冒名抢走。梁山众弟兄,下山攻破曹庄,杀死曹登龙,救出满堂娇,李逵自愧鲁莽糊涂,身背荆杖回山请罪,并得到宋江等弟兄的谅解。

        1952年,该剧由上海市人民京剧团首演,总导演刘厚生、导演李仲林。由裘盛戎四大弟子之一、铜锤架子两门抱的著名花脸艺术家王正屏饰演李逵,著名老生艺术家纪玉良扮演宋江,王熙春扮演满堂娇。由于此剧思想内容和舞台表演都非常出色,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连演70场,上座不衰。1952年年底,剧团赴京演出,北京的京剧同行观摩了此剧以后深感兴趣,特别是架子花脸翘楚袁世海,被这个性格鲜明又内心丰富的草莽英雄深深打动,立即决定移植该剧,并要通过改编,突出自己袁派的风格。

        经过几个月的修改打磨,袁世海主演的《黑旋风》新剧在首都与观众见面。该剧无论是情节,还是李逵的唱、做、念、舞等方面,都展示了袁派的粗犷豪迈的风格。他所塑造的李逵更加突出了李逵嫉恶如仇、质朴天真的性格,同时加强了袁派演出的喜剧因素,一露面就赢得了观众极大喜爱。从此以后的数十年间,《黑旋风》不间断演出,尤其是上海和北京两地,裘派和袁派的李逵传承有序,各有千秋。袁世海之后,袁派传人杨赤拿过接力棒,这出戏被他演得风生水起。在上海,继王正屏之后,裘派传人安平、山东的宋昌林,都擅长这出戏,绵延不绝。


《柳荫记》

        1953年,婚姻法刚刚实行不久,全国各地妇女反对父母包办、要求婚姻自主的呼声,依然此起彼伏。北京戏曲舞台上,反映这一题材的戏剧很多,评剧《小女婿》《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剧在各大戏院盛演,尤其是越剧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上映,影响全国,好评如潮。而当时的中国京剧团,也在1953年创作并演出了同一题材的好戏《柳荫记》。

        此剧由戏剧家马彦祥根据同名川剧改编并任导演,情节颇有戏剧性:东晋时,少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尼山书院求学,途中巧遇书生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结为金兰之好,同窗三载,感情深厚。一日,祝英台接家信要其回家,梁山伯为其送行,但他始终不知祝英台为女子,而英台早已对这个志诚君子心有所属。一路上,祝英台借景抒情,暗喻自己为女生,老实的梁山伯始终不解。二人在柳荫惜别时,祝英台假说将家中九妹相许,要梁山伯来家迎娶。祝英台回家后,方知父亲已将自己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到来后始知九妹即是祝英台,且已许婚他人,于是饮恨而死。马家前来迎娶,祝英台身着素衣上轿,途经梁山伯之墓,上前祭奠碰碑而死,后二人化为蝴蝶,在灿烂天空中翩跹飞舞。

        该剧“送行”“访友”两场,堪称精品。“送行”一场,充分运用京剧时空转换的特长,在舞台上用大写意的手法,沿途让池塘、小桥、水井、庙堂等景物交替出现,祝英台通过这些景物暗示其身份,向梁山伯表示爱情。这场戏既玲珑剔透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又巧妙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引人入胜;“访友”一场中,梁山伯满怀希望寻访九妹,但残酷的现实给他致命的打击,两人深陷悲愤之中。他们互相倾诉爱慕和思念之情,又万般无奈,这情景委婉动人,催人泪下,尤其最后男女主角化成蝴蝶,把悲剧的氛围推到了高潮,而这个美丽的神话结尾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该剧首演由叶盛兰扮演梁山伯,杜近芳扮演祝英台,两位艺术家的人物刻画达到了化境,令观众领略了何以为喜,又何以为悲。该剧的唱腔设计是王瑶卿,有许多新的创作,特别贴切地表达了人物的复杂情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叶盛兰之后,由其子叶少兰和杜近芳搭挡,至今该剧仍传唱不衰,成为叶、杜两位艺术家门人弟子的经典剧目。

《英台抗婚》

        1953年,还有一出梁祝题材的精彩大戏诞生。当时,“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几年未有新作,于是创排程派大戏《英台抗婚》。这是程大师参阅各个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后的新编。全剧有“别家”“结拜”“书馆”“相送”“观礼”“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

        笔者还在长安大戏院看过程大师这出名剧。虽然当时程大师身体已经很胖了,但由于他的幼功深厚,腰腿、身段依然非常灵活,在观众面前就是一个青春少女形象。前半出,他塑造了一个文质彬彬、兰心蕙质的祝英台,令观众心仪,而后半出的“观礼”“拒婚”“祭坟”三场,那更是绝品了。

        “观礼”一场,祝英台先是看到以为是梁山伯送来的书、砚等文物时,通过流畅典雅的演唱,表现出内心的无限惊喜。后来,当看到珍珠凤冠、金如意时,她的面目表情迅速变化,她知道不对了,家境贫穷的梁山伯怎么能送来这么贵重的礼物?眼角眉梢全都能表现出来她的惊恐之情。

        “拒婚”一场,祝英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父亲不要把自己嫁给马文才时,所唱那些西皮唱段,如泣如诉,似唱又说,凄美的声腔,若断若续的气口控制,那简直非笔墨可描绘,赢得台下一次又一次的掌声。“祭坟”一场,她殉情之心已定,面目表情,冷若冰霜,对待媒婆声色俱厉,唱段斩钉截铁,凄怆凌厉,准确地揭示了祝英台必死的决心。

        最后一场的“化蝶”,观众本猜想不出那么胖的程大师怎么完成这一场全是舞蹈的重头戏。只见李丹林扮演的梁山伯身着彩色的蝶衣出场,一番舞蹈之后,程大师已经迅速地脱掉素衣,换上了彩色蝶衣上场,张开蝶衣的两翼,跟着梁山伯上下翻飞,翩翩起舞,身上脚下干净利索,似两只彩蝶飞舞在空中。人们不禁赞叹,大师就是大师!

        程门弟子李世济,以及再传弟子李佩红、李海燕、刘桂娟、吕洋等都继承了这出程派名剧,被人们所传颂。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