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排练场里洋溢着浓郁的传承气氛——
守正创新 “整剧式培养”让艺脉相承
日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左)来到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京剧张(君秋)派代表剧目《韩玉娘》表演人才培训班现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指导。
连日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排练场里皮黄铿锵,洋溢着浓郁的传承气氛。正在该团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张(君秋)派经典剧目《韩玉娘》表演人才培训班,已经进入全剧排练阶段。老师倾囊相授,学员勤学苦练,一腔一调反复打磨、一招一式精雕细琢的背后,是几代京剧人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与薪火相传。
京剧《韩玉娘》是李瑞环同志根据传统剧目《生死恨》改编而成。该剧在保留原作精华的同时,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主题更加突出、鲜明,让这出传递爱国思想的名剧以崭新面貌重现舞台。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排演的《韩玉娘》自2005年搬上舞台以来,在多地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这出戏也逐渐成为该团的保留剧目。
无论上世纪80年代的“百日集训”,还是《韩玉娘》《楚宫恨》等改编剧目的排演,都彰显出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对前辈艺术的高水平继承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如今,曾经的年轻人已成为台上的名家,并肩负起艺术传承的责任。此次培训班由创排《韩玉娘》的原班人马担任指导老师,对来自全国十余省市的50名演员、演奏员进行“整剧式培养”。
自今年7月1日开班以来,老师们分组教学,悉心指导;学员们认真学习,收获成长。最近几日,培训班进入全剧排练阶段,该剧导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也来到天津为学员把关。八旬高龄,不畏酷暑,每天都“盯”在排练场,从宏观讲述,到人物分析,甚至一句很短的唱词、一处细小的锣鼓,叶少兰都精益求精地为学员讲解其中内涵,还边讲边示范。
排练现场,每位老师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给学员说戏。学员表演、演奏时,老师在旁边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的表现,待学员一下场,马上趁着热乎劲儿给予点拨,总是希望给年轻人“再多说点儿”。学员们则是聚精会神地聆听指导,努力吸收艺术养分,扎扎实实地提高水平。这样的情景也让叶少兰深感欣慰,他说:“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有很好的传统,在艺术继承发展、守正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培训班就把这些经验发挥出来了。现在的青年演员很有希望,所以要加强舞台的实践和深刻的学习,把这出戏学会了、学对了。我看了他们这几天的排练,感觉年轻人都很努力,而且每天都在进步,培训班的效果很好。”
从《西厢记》《楚宫恨》到《韩玉娘》,近年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整剧式培养”的方式让年轻演员的进步有目共睹。该团团长赵秀君表示:“无论‘百日集训’还是‘整剧式培养’,都是发扬京剧艺术团结协作的‘一棵菜’精神,都蕴含着京剧人的艺术执着和传承之心。我们要让年轻人通过学习这出戏,明白‘掌握技巧、服务人物’的艺术理念,提升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以便更好地进入人物、呈现人物。一出戏的传承也是对京剧艺术守正创新的延续。”
8月5日、6日,此次培训班全体学员将协作奉献《韩玉娘》整台大戏的演出。来自大连京剧院的张宝月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感觉自己在演唱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对张派艺术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他们带着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我们在锻炼中得到稳步提升。为了艺术的传承,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所以我们更要加倍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用精彩的表演向老师和观众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