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三伏,从“烤验”到“考验”
京剧武戏演员的自我修养
在济南市京剧院,演员在紧张排练新剧目。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戏曲界演员的传统训练方法。虽然如今各剧团条件都大大改善,不必经受高温“烤验”,但对演员们来说,“考验”依旧存在。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完美呈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总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流变。近日,记者探访济南市京剧院,在练功房内见到了一群正在排练剧目的京剧武戏演员。外面是三十六度的高温,台上演员对戏的热情却更加炽烈。8月底《驱车战将》录像、《账本》 将要开始全国巡演、《大舜》9月将与观众见面……一年要演出二百余场,而排练早已融入演员的生活。
排练前攒戏到大汗淋漓
10日下午,离排练时间还差二十多分钟,京剧院二楼走廊里便传出响亮的京剧音乐。排练厅里演员和乐手们都已到的差不多了。
每当这时,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都会来排练厅盯一会,他认为相比于日常练功、走圆场来说,演员们高密度地排戏才是维持功力的好方式。“今天下午排练的是一个小武戏《驱车战将》,也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唐派艺术人才培养班’要汇报的剧目。”
武戏,简单来说就是以表现武功为主的戏,它与“文戏”相对。
不一会,舞台上的演员们便开始了排练前的热身动作,还不时地相互交流动作和手势。
“舞台中间的是《驱车战将》中的主角,武生演员王易山”,于鹤咏介绍。王易山原本是上海京剧院演员,算是被济南市京剧院“挖”过来的。此次排练的《驱车战将》也是王易山去参加唐派艺术人才培养班学的剧目,回来后就带领济南市京剧院的演员们学习。“舞台的站位、抬枪的高度、走步的速度、眼神落在哪……”王易山在舞台上手把手地教另外四位演员,从登台亮相的站位开始,差一点距离都可能会对舞台视觉造成影响。
反观台上,五位演员一会儿手中拿着马鞭,做出上马、跃马、甩鞭等各种动作,一会又换上了长枪。这段“枪战”是该剧目的看点之一,王易山以一敌四,他手中的长枪开始与搭戏的四位演员轮流“对打”。拦、拿、扎,不停地转换着动作,看得出王易山作为武生演员的功力,一拦一拿间呼呼生风。
虽然排练厅中开着空调,但是王易山和演员们仍旧满头大汗。打戏的部分与演员们对了一遍过后,王易山还小跑到舞台左侧与剧目中扮演其他角色的演员小声交代了些上台排练的注意事项。
当演员们在舞台上练习时,在剧中扮演角色的老旦演员王慧也早就来到了排练厅,在台下安静地看唱词,偶尔与王易山交流几句。演员间的配合让这出好戏有了更大的保证。对于演员三伏天的练功,于鹤咏笑称:“演员就是吃辛苦饭的嘛。”
这边还在演示动作,舞台右侧的乐队成员们已准备就绪。最小的乐手才20岁。“有时剧院好几个剧目要同时排,演员们会因场地不足的问题交叉使用练功房练功,乐手们就需要持续排练,非常辛苦”,京剧院业务主任李鹏说。
武戏不是花架子
王易山与一众演员对过一遍戏后,便开始了《驱车战将》后半部分的排练。讲的是一位士兵向鲁王报告军情,可单就这一个亮相便被王易山叫了停。演员从台下到台上这短短几步路,再到站定舞台上的亮相,这中间需要适当的时间并且注意节奏,王易山耐心地为演员做示范。
“中间出现这种断,是因为时间不太对。在锣鼓限制的时间内演员完成固定的动作。”王易山说,戏就是要可钉可铆的。“演员们都是专业的,是属于剧院里面最能‘打’的几个演员了,所以在跟他们说戏的时候,掌握得都很快。”
情节在推进,不一会便迎来了最有看头的打戏。这一次,王易山与其他四位演员的搭戏顺畅多了。演员的起跳、拍枪、踢枪等动作十分顺畅,枪花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王易山的串翻身更是看到武生演员的实力。
串翻身也称鹞子翻身,连续360度的翻身在台下看起来十分干脆漂亮。
虽然武戏十分好看,但对演员来说则有很高的要求。
当青年演员们跟随王易山在舞台上一进一退地表演时,需要登上一个一米多的长台,演员试了几次才成功。下午的第一次排戏即将结束,演员们的力气消耗很多,包括王易山在内。在登上长台(在剧中代表一个高坡)时,也卡顿了一下。“这个戏的特色就是边打边唱,并且繁难的动作很多,累也是正常的”,王易山说。
但如同整个京剧的现状一样,武戏更少有人愿意做。“因为武戏是非常难的,武功要好,架子也要好看。不过,现在大家都比早先要重视武戏了”,李鹏说。
想要呈现一出好看的武戏是不容易的。“京剧的每一个动作、每走一步都是有要求的,武戏演员更辛苦,翻、腾、扑、跌,每个武戏演员都有扎实的真功夫。”36岁的王易山从8岁就开始学武戏,20多年的考验,不只是身体的,还有精神上的。
王易山介绍,8月底就要给《驱车战将》录像,这出戏的排练时间紧,任务重。实际上,演出不止于此,剧院的《账本》将要全国巡演、《大舜》9月将与观众见面……一年二百场左右的演出,让演员们很繁忙,排练剧目早就变成演员生活的主旋律。
演员们会更多的剧目和专业知识是院长于鹤咏所希望的,“演员是第一位的,剧院想要有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定要出戏、出人才,好戏和优秀的人才或许都将在练功房成就。”于鹤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