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台湾的表演艺术家吴兴国13日到16日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一连四天以东方传统的艺术形式为观众演绎了一个不一样的西方国王。京剧版《李尔王》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悲剧,吴兴国在演出中以“独角戏”的方式为西方观众展现了东方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本台驻英国记者在艺术节期间对吴兴国进行了专访。
唱念做打,生旦净丑,吴兴国在京剧版《李尔王》中以现代的手法、传统的技巧一人独自演绎了包括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弄人、私生子爱德蒙及吴兴国自己在内共10个角色。
吴兴国说:“21世纪开始,已经打破所有的传统了。在上个世纪,我们看到,假设你演莎士比亚不用原来的剧本可能会受到原来的指责。这个世纪大家都在害怕传统快速流失,反而是跳脱得更远,也许会创造另外的空间,就是越极简就越极简,越复杂就越复杂,越传统就越传统,越现代就越现代。”
学京剧和跳现代舞出身的吴兴国是台湾“当代传奇剧场”的创始人之一,该剧团曾在1998年停团,而京剧版《李尔王》则是该剧团2001年的复团之作,由吴兴国自编自导自演。
吴兴国说:“也许我从前在世界上演出比较多,我看到很多人演独角戏,我就感觉这是一个考验,对我来讲。我会做King Lear(《李尔王》)这个独角戏也有很多原因,也因为我自己成长的环境非常困难,尤其从传统走到现代,是经过太多曲折了。”
本名吴国秋的吴兴国幼年丧父,由于家境清贫,11岁时被母亲送到复兴剧校专攻武生,在那里改名吴兴国。后来,由于成绩优秀,吴兴国成为复兴剧校第一个被保送中国文化大学的毕业生。此后,他走过了学习现代舞,拜台湾著名老生周正荣为师改唱文武老生,因向其他老师学习唱段而激怒周正荣、在年过而立之时被其当众责罚并断绝师徒关系等起伏跌宕的阶段。与周正荣之间的这种名为师徒却超越师徒关系的情感也成为吴兴国创作的重要动因。
吴兴国说:“我曾经跟一个老师磕头,情同父子。我的老师没有儿子的,他想把我当他的儿子,他从来不敢开口,他对我爱之又爱。有一回,也许我们环境小吧,我就找了其他老师来学一些戏,可能就激怒他了,在我们这个传统环境里,然后他就打了我一顿,从此以后他也不太理我。我其实感觉,中国的环境从传统到现代有一个奇怪的转折:传统的概念太保守,现代的概念又无限宽阔。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正好我们看到《李尔王》——他跟女儿,还有一个大臣跟两个儿子的代沟。这上面来看,我就把这些情感都放进去了。”
莎士比亚的这部著名的悲剧讲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为口蜜腹剑的两个女儿蛊惑,剥夺了正直善良的小女儿的继承权,却最终被两个得到继承权的女儿放逐、流离失所的故事。小女儿为救父亲,率军讨伐两个姐姐,父女得以团圆,但战事不利,小女儿最终被杀,而李尔王则守着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演绎李尔王时,吴兴国着重突出了其因小女儿的死而悲痛欲绝、几近癫狂的状态, 通过“抢背”、“吊毛”、“僵尸”等高难度的做工对此进行了诠释。虽然吴兴国是武行出身,但以近花甲的年龄来完成这些一不小心就会伤筋动骨的动作,仍然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跨度长达十多年的演出同时还需要毅力。
在被问及是什么力量让他得以坚持时,吴兴国深深吸了口气回答说:“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不愿意被这个时代打败。我学的是中国真正最传统的、精致的文化艺术表演,如果我只被花花世界——说他有钱、他能建多少高楼——就把我们这么精致的东西一夕之间消弭掉了,我简直认为我们就跟李尔王一样笨,所以,我不(愿)被任何人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