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城下,人人争当战斗英雄
这是淮阴城第一次解放后,由苏北文工团和新旅共同创作的五幕报导剧《淮阴之战》中的一个场景。剧中的“许班长”名叫许家标,是新四军的一名班长、战斗英雄。
离徐佳标牺牲不远的地方,淮安市人民小学的孩子们,也在向新旅前辈们学习,用戏剧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每周五下午的京剧社团课上,60名左右的“小票友”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练习“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唱念做打”也是有模有样。除了传统的选段外,《沙家浜》《红灯记》等革命题材的选段也是孩子们的拿手戏。作为社团里的“台柱子”,五(4)班曹宸瑞参演过不少剧目。他表示,学习京剧让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红色故事里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让他很崇拜。“我要好好学习,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德育副主任陈妍介绍说,学校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王瑶卿故居”这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2006年提出了“瑶卿京剧”课程文化理念,并成立了京剧社团。学校一直与江苏省长荣京剧院结对共建,聘请优秀的京剧演员进行专业指导,同时还在全校范围普及京剧知识,开展京剧普适课程教学,将京剧与各学科相融合,并自主创排京韵操。希望通过这种文化传承,让在新时代成长的少年儿童感受“国粹”艺术的魅力。孩子们不仅从演出中收获快乐自信,更是从一个个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让他们树立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