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加持,京剧焕新生
国粹京剧   2020-11-17 11:30:29 作者: 王琳琳 来源:中国环境报 文字大小:[][][]

科技加持,京剧焕新生

画风筝、勾脸谱、唱一出皮影戏
听“鬃人白”的鬃人“盘中戏”
弄“花脸桂子”的彩塑京剧脸谱
看盔头展示听点翠故事
……

        作为承载着民族之魂的国粹以及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传统京剧文化与最新科技手段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当下最新的科技手段,如何构建起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桥梁?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在徽班进京230周年以及京剧申请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10周年之际,一场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椿树街道工委、办事处主办,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公司承办的“盛世华章·戏入人生”活动,以“日间展览论坛”与“多维沉浸式戏剧夜游体验”形式,开启了公众走近、了解、体验、热爱京剧艺术的全新方式。

    “京剧发祥地”感受百年盛世余韵

        230年前,清乾隆年间。为庆祝皇帝八旬大寿,百家杂剧齐汇京城。从西华门至西直门,戏台聚集、科班汇集、名伶云集,不断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京剧的形成,也让西城区成为京剧诞生与成长的发祥地。

        地处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的安徽会馆,正是见证这一切的文化地标之一。会馆内的戏楼上,梅兰芳、谭鑫培等京剧名角曾在此演出,时隔百年,仿佛仍余音绕梁,见证着京剧的起源。

        “这是首次在京剧发祥地的文化地标安徽会馆开展京剧沉浸式体验活动,真正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盛世华章·戏入人生”活动宣传负责人檀煜鑫告诉记者。

        这次活动也是诺亦腾与西城区委宣传部打造的京剧数字传承与创新体验项目——“数剧京韵”的第三期成果体现。

        “数剧京韵”旨在将京剧名段、盛况场景、人物扮相、经典动作、历史戏台等京剧元素,进行数字可视化设计与制作,将京剧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观众可感知、可体验、可交互的数字成果,还原珍贵史料,重现国粹表演魅力。

        “简单来说,就是要用诺亦腾的技术,用普通人也能看得懂、玩得到、有新意的方式,让京剧艺术的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登场,让所有人耳目一新。”檀煜鑫说。

    创新方式丰富公众参与体验

        这个历经3年打造的项目,不仅积累建立起北京首个京剧文化数字资产库,还打造出了跨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全新范式。

        在“盛世华章·戏入人生”活动中,与以往最为不同的是,加入了夜游和VR体验的模式。

        在白天的“日间展陈”中,参观者不仅可近距离欣赏民俗专家、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大成珍藏的京剧主题民俗文物,而且可借助轻便的设备穿越到京剧盛世,置身于通过数字还原技术重建的湖广会馆,零距离观看通过捕捉国内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小毛、李继春呈现的经典戏出《三岔口》,还可以进行全数字化的脸谱勾画、动作学习等,感受梨园世界的台前幕后。

        夜晚的“多维沉浸式戏剧夜游体验”更是与众不同。8位玩家分别扮演8个角色,亲身参与到由专业视觉设计导演打造的视觉盛宴及由北京风雷京剧团专业演员参演的沉浸式戏剧体验之中,通过实物、实境、实情感受戏班戏园人生百态,品味京剧盛世余韵。

        参与夜游体验的观众“不花腊”告诉记者,她在体验过程中被分配到梨园戏班成员的角色,当换上了戏服,在师傅的指导下在后台亲身体验“唱、念、做、打”等京剧技艺的基本功时,仿佛真的穿越回了百年前的那个时代。

        “尤其是京剧的行头穿到身上后,对形体的要求和端庄,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京剧演员的不容易。”“不花腊”感慨地说。

        此外,日间展陈的文物均为百年来富含京剧元素的各类生活用品,如白氏父子亲手制作的9组北京鬃人(亦称“铜盘人”)、錾刻京剧戏出人物图案的银锁、白铜水烟袋及火镰、流行于清末民初但现今已失传的吊挂年画、有“程长庚再世”之美誉的汪桂芳先生的手书戏词折扇、一张绣有15个著名京剧戏出的婚嫁轿帷等。

        “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亮相,展现了北京民间大众生活与京剧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檀煜鑫告诉记者。

        科技手段如何更好传承文化?

        当科技与艺术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与影像等技术手段相比,VR、AR、动作捕捉等技术手段对文化传承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意义?

        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美术总监司林告诉记者,很多技艺和舞台表演、动作的细节会因技术的限制无法完整留存而逐渐消失,VR、AR、动作捕捉等技术手段让艺术的留存更完整、更立体,也更永久。

        他举例说,如果未来的子孙后代想学某套技法,只能看当时留下的影像去对位模仿,镜头的限制和遮挡漏拍的关键动作会增加后来者理解的难度。而VR、AR等科技手段,通过对京剧演员面部、全身的3D扫描建模以及动作捕捉等,能够实现对京剧演员表情、动作、唱腔乃至服饰及其材质的精细还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

        “VR、AR等技术还能考虑到两只眼睛望出去所产生的不同视差,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司林说。

        北京诺亦腾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王浚懿表示,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达到传承保护的两层意义。一是通过技术手段还原珍贵史料,二是想用现代人的语言和现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去了解京剧,重现国粹表演魅力。

        “只有当大众人群喜欢京剧,整个社会才会去专注认知京剧,才会有文化的应用,才谈得上以后的传承。”王浚懿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延展
 
科技加持,京剧焕新生
北京新开京剧体验馆
“数剧京韵”走进安徽会馆
荀慧生文化公园
《京剧砌末之韵》线上总点击量超1
梅馆文创亮相“服贸会”
服贸会展区 赏京剧名段,机器人“
树园幼儿园教师京剧形体培训
“国潮”京剧进长沙乐园
 
  热门文章
 
国粹京剧走进印江县校园
张璇做客岳麓讲坛
“国粹小票友” 京剧夏令营
沈阳国粹文化体验活动"
宽城举办“国粹京剧精华动九州”主
宿迁孝慈京剧团江苏少儿艺术大赛获
佛山工人文化宫举办京剧艺术专场讲
“打开艺术之门”京剧夏令营落幕
京剧《智斗》唱响浦东机场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武
鸟巢推出京剧夜赏灯光秀
大港文化馆举办戏曲讲座 戏迷零距
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
京剧+动漫教你剧场礼仪
《京剧猫》京剧文化讲堂开进国家图
李亦洁开讲“青衣”人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 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