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开园里京剧之春
国粹京剧   2019-04-18 09:31:16 作者:信华 林栋 来源:每日新报 文字大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市高校入选首批基地 

    南开园里京剧之春 

 

        教育部近日公布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定结果,南开大学的京剧、天津大学的杨柳青年画、天津师范大学的相声等55个基地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其中,在以京剧为传承项目的高校中,南开大学是唯一不从事专业戏曲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6个方面;同时,利用基地建设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辐射带动当地3所左右的中小学校和1个社区,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文化加体验”的京剧教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只有走进了京剧这个大花园,我们才能看到,才能欣赏到这里美丽的花朵。”听完南开大学通识选修课《中华传统艺术》中的京剧课,当时就读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汲翔觉得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的“百花园”。兴奋之余,她还试着把京剧介绍给身边的日本朋友。

        实际上,很多像汲翔一样的南开学生,通过学校的京剧课,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一知半解到关注喜爱,从徘徊门外到入园观景,听课学生对京剧的情感逐步升温,京剧教育在南开园呈现了一片盎然春色。

        《中华传统艺术》是南开大学的名牌公选课,偏重于引领学生全面欣赏艺术,突破常见的课堂讲授模式,将课堂变成五光十色的“剧场”,让每堂课都成为一次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观摩和体验,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中国京剧艺术》是一门实训课程,邀请年富力强的专业京剧演员来校授课,引导学生体验京剧唱段和身形表演。很多同学选修了《中华传统艺术》,又来选修《中国京剧艺术》。两门课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了解京剧,还吸引了不少留学生来旁听。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刘佳是《中华传统艺术》和《中国京剧艺术》课程的负责人。“南开大学的京剧实训课程,并不是直接让学生接受京剧训练,而是先在理论和文化的层面上有所铺垫,帮助同学们学会欣赏艺术、理解艺术,对艺术产生更大的兴趣。”刘佳说。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相对欠缺,学生少有与京剧接触的机会。而京剧的特点恰恰在于,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来学习。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对京剧的接受和欣赏是有门槛的。刘佳请来了京剧名家和专业院校教师为学生授课,把京剧实训和戏曲理论、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懂的基础上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看懂,京剧教学取得了更深入的效果。由浅入深的实训体验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好奇心,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精选精讲的京剧课

        传统艺术进入现代大学校园,要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进得去和住得下。要进得去,就要以现代眼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艺术进行一番扬弃;要住得下,就要拿出实打实的长效机制,激发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面前,学生是热切而茫然的,五花八门的文化产品确实都是中国的,但不一定都能代表中国,对文化产品进行甄别,筛选出那些有资格进入大学课堂的内容,是文化教学的基本前提。”刘佳认为,“有些附着于传统艺术的积习,是绝对不能传达给学生的。”学生需要的是年轻、时尚、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产品。

        对浩如烟海的京剧曲目进行筛选,刘佳认为,应当坚持以“正能量、中华传统美德”为最高标准。首先要看一出戏本身承载的观念是什么,其次再看该剧目的艺术表现是否适合零起点的欣赏者。《中国京剧艺术》的授课教师们为了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曲目,专门成立“课题组”,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反复研讨,最终为同学们确定:男生学习《定军山》,女生学习《红娘》。这两个曲目不仅适合初学者学习,而且《定军山》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感,《红娘》则活泼欢快,传达出乐于助人的精神。

        除了精选,还要精讲。在课堂上呈现京剧背后的扎实和专业,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对传统艺术的亲切感,为京剧“圈粉”。刘佳讲经典剧目《拾玉镯》,把孙玉姣做针线活的部分进行了步骤分解,把找线、撮线等表演细节一环环地教给学生,向同学们展示精准传神的表演是如何炼成的。

        京剧名家王钦在课上边唱边讲,把京剧表演和理论授课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讲花脸的声音形象时,为方便学生区分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的声音,王钦分别唱起了铜锤花脸的代表人物包拯与架子花脸的代表人物曹操。包拯文质彬彬,沉着冷静;曹操则不怒自威,气贯长虹。

    从“进校园”到“在校园”

        京剧进校园,容易变成“以轰轰烈烈始、以轰轰烈烈终”。随着京剧教学的推进,刘佳注意到,京剧教育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课堂上的铺垫越充分、针对性越强,京剧活动的效果就越好,同学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越高。

        “我们的初心不是为了教出几个会唱戏的大学生,而是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刘佳认为,京剧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在校园。在校园,就是通过京剧课程和活动,把艺术的种子种在学生心田。

        刘佳以一个比喻来描述这颗艺术的种子:“如同以毛笔蘸清茶,在宣纸上画上一笔,虽然痕迹很浅,但是味道长存;不像一盆水声势浩大地泼在地上,看似轰轰烈烈,很快就干了。”

        实际上,刘佳本人就是京剧与大学之间“化学反应”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认识京剧是在小时候,爱上京剧则在大学。进入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后,她拜京剧名家为师,从零开始学习四功五法。读研期间,刘佳进入比较文学专业,京剧成了她观察、思考、研究外国文学的参照系,渗入了她的学术研究。

        大学也在对京剧产生影响。除了邀请名家来校授课,刘佳也积极参与京剧创作,在刘佳看来,高校要培养的是戏曲的传播者、研究者、创作者,这是高校应该做的事情。高校不同于戏曲学校,应当发挥人才的优势。“学习京剧是不断与自己比的过程。艺无止境,提醒人们永远不要自满,可以帮助人戒骄戒躁,永远有目标。”刘佳说,“中国人的艺术不仅是艺术,也是情感的纽带。里面有中国人情感、道德、美学的追求。现代人常常会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而学习传统艺术,则能建立起人与传统的纽带。”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延展
 
南开园里京剧之春
上口一中“国粹京剧进校园”
韩桥乡小学来了长荣京剧院志愿者
先盛里小学学习京剧表演
东海京剧国粹进课堂
潼关县戏曲进校园
萍乡师附小京剧进校园
明仁小学京剧社迎来梨园情
听!胡湾中心小学生唱京剧
 
  热门文章
 
张璇做客岳麓讲坛
宽城举办“国粹京剧精华动九州”主
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
京剧《智斗》唱响浦东机场
李亦洁开讲“青衣”人生
莒南以京剧形式宣传环保
鸟巢推出京剧夜赏灯光秀
“打开艺术之门”京剧夏令营落幕
“国粹小票友” 京剧夏令营
霸州举办京剧公益讲堂活动
大港文化馆举办戏曲讲座 戏迷零距
佛山工人文化宫举办京剧艺术专场讲
沈阳国粹文化体验活动"
《京剧猫》京剧文化讲堂开进国家图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武
斜土社区文化中心少儿京剧班火热开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