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外国语大学京昆社成立了十年
国粹京剧   2018-12-24 09:25:51 作者: 杨辛玥 安兰 来源:重庆晨报 文字大小:[][][]

  这个成立了十年的大学社团,让国粹京剧“穿越千年”

993177eb97e8fe7584b7fb63e7339019.png

        京剧、川剧、话剧、歌剧、交响乐……近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高校火热进行着,国粹京剧里“生、旦、净、丑”的悲欢离合,西方中世纪歌剧的浪漫,纷纷走上了大学校园的舞台,学生们在一场场视听盛宴中,感知到了艺术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京剧与昆曲作为传统戏剧的典型代表,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被越来越多大学生熟知,不少人加入到了文化的传承接力中。

770993f1d265e90bbf693d950abd0773.png

        上游新闻记者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就发现了这么一个名为“京昆社”的社团,成立于2008年的京昆社,聚集了全校热爱戏曲的同学,他们向重庆市京剧团的专业老师学唱腔练身段,品位唱念做打的神奇,体会生旦净丑的鲜活,聆听昆曲余音绕梁,感知京剧博大精深。

    这个“元老级”学生社团,是学校里每场晚会的“重量级”嘉宾

5e45e3a790ca69b6a00fab4558d22eff.png

        “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建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区的字母广场,一群青年学生正在学习京剧的唱腔与身段,悠扬婉转的唱腔韵味十足,打袖、山膀、云手这些特色的京剧身段动作更吸引了不少来往师生驻足观看,而这群青年学生就是“京昆社”的成员,他们每周五下午都会集中在一起学练京剧,风雨风阻,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社团是在2008年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希望更多同学能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这些年社团坚持组织京剧与昆曲学习,通过在学校、在校外各种晚会和活动的演出,把京剧文化,昆曲艺术传承下去。”京昆社社团的现任社长,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学生李艳芬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到。

        如今已经有十年“团龄”的京昆社,在川外可是无人不晓的“晚会担当”,不论是每年的校元旦晚会、各院系晚会,还是平常举行的全校性大型活动,都要邀请京昆社来演一场、唱一段,还在去年的全校性评选中被推为“金星社团”。

87e3e5a04e5d0f6cfd3f5a6378ae5fbc.png

        2016年,京昆社成员参与了“第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研讨会”,在全国各省市高校数百名师生参与,不乏有戏曲专业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取得了“七人登台、七人获奖”的成绩,引起不小轰动。

         今年,京昆社再次参与了研讨会,带来了折子戏《西厢记·琴心》、《铁弓缘·待嫁》等经典剧目演出,成员们塑造出了端庄大方的“大青衣”,唱做并重的花旦等角色,其中,社团成员,来自川外新闻传播学院的张欣萌在折子戏《春闺梦·被纠缠》中扮相甜美、台风沉稳,主攻“程派青衣”的她把一身水袖耍得行云流水,赢得全场倾心,最终京昆社取得“最佳组织奖”、“优秀大学生京剧社团”等荣誉。

        令人惊讶的是,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京剧大赛奖项的京昆社,几乎所有成员在刚入社时都是“零基础”,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加入进来,再开始学习京剧中专业性、程序化的知识,从做到说练唱词时要字正腔圆,到一声一声学练唱腔,成员们需要克服发音、发声上的许多挑战,更要非常注意鼻音和卷舌的发音,要让唱段有“京味”;在身段训练里,一瞪、一顿、一甩、一迈步、一后倾,这些看似简单平实的动作都大有考究,一名社员表示“京剧的一个动作一个唱腔,要上千次的重复才能表现出韵味”,一段表演剧目的呈现背后往往是指导老师上百遍的纠正、指导,同学们几个月的练习。

    真会玩,“双语京剧”和“戏曲广播体操”让人大开眼界

        近年来,京昆社在学习、传承传统京剧剧目之外,更大胆创新,自排、自导、自演了几个原创剧目,广受好评。社团成员还曾在集体的“头脑风暴”中灵光一现,结合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语言特色,将《红灯记》、《苏三起解》等脍炙人口的唱段翻译成英文,用“双语京剧”演出。

        谈起“双语京剧”的诞生,京昆社指导老师李亮表示,这一创意的最大源头还是学校的语言特色,“在一所外语类大学的京剧学习社团,怎么样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呢?顺着这个问题,我们才有了用中英文共同演绎京剧的想法。”李亮向记者讲述到,当时同学们对于这个双语京剧的创意都富有很高的热情,社团师生们一起查词典、查语境,学习专业名词的译法,再反复修改打磨,共同完成了《红灯记》的英文翻译,随后又请学校翻译学院的老师们校对审核,经过长达数月的编排,双语版《红灯记》才最终登上了演出舞台,演出收获满堂喝彩,刷爆了前来观演的学校师生们的朋友圈。

        “双语版”《红灯记》诞生后,京昆社便开始筹备《苏三起解》的双语版编排,李亮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将传统京剧与英文相结合是京昆社成员们,对于“当代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思考,未来社团将坚持下去,让国粹京剧在当代大学校园,绽放出更多不一样的色彩。她更说到,川外的男生少是目前社团面临的一大问题,一般而言,女生唱“青衣”、“花旦”,男生唱“净角”、“花脸”,可是由于男同学在学校太过稀有,目前只能由女生们加强训练,担当起这几个角色。

        京昆社不仅在京剧创作编排上着意创新,还将更多新颖的表演形式带给了同学们,在去年的法意语系元旦晚会上,成员们表演的《戏曲广播操》嗨翻全场,戏曲的优美动作与广播体操的活泼相融合,让人耳目一新,不少同学大呼“真会玩”。

        近年来,京昆社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全国高校京剧研讨会、带着原创剧目在重庆市的高校和剧院交流演出,还坚持到重庆市尚宾养老院进行慰问演出,投身公益。这个从川外走出来的特色社团不仅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借力文化传播大爱,他们十年的坚持让国粹京剧穿越千年,在当代大学校园里绽放出熠熠光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延展
 
四川外国语大学京昆社成立了十年
安徽京剧团走进肥东学校
山塘小学珮瑜京剧社汇报演出
“戏曲进校园千校千场”京剧走进墨
人大学生京剧社演出《武家坡》
昌吉市五小京剧社团共有七十多名学
兴庆五小京剧社团聘请专业辅导
双溪幼儿园将京剧融入课堂
小浦小学请来京剧演员示范
 
  热门文章
 
张璇做客岳麓讲坛
京剧《智斗》唱响浦东机场
宽城举办“国粹京剧精华动九州”主
鸟巢推出京剧夜赏灯光秀
李亦洁开讲“青衣”人生
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
莒南以京剧形式宣传环保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武
霸州举办京剧公益讲堂活动
“打开艺术之门”京剧夏令营落幕
“国粹小票友” 京剧夏令营
《京剧猫》京剧文化讲堂开进国家图
大港文化馆举办戏曲讲座 戏迷零距
沈阳国粹文化体验活动"
斜土社区文化中心少儿京剧班火热开
沽源县联合张家口群艺馆戏曲进校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