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展上透过“砌末” 把京剧看清楚
国粹京剧   2018-11-08 10:12:54 作者:邱琳荃 来源:每日新报 文字大小:[][][]

    京剧常用道具的“极简风”—— 

    透过“砌末” 把京剧看清楚

        近日,天津美术馆展出了一组烟台京剧艺术展,本地的京剧爱好者们不淡定了,要说,咱大天津与京剧那才是渊源颇深啊!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刘佳同时是京剧研究者和资深票友,她告诉记者,天津在民国时期那可是“魔都”,京剧的“大码头”,几乎所有的“角儿”都在天津唱过戏,比如京角中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就曾在天津的“明星”“春和”“北洋”三家戏院轮流公演。当年的北京是名伶荟萃之地,外埠约聘“京角”多由天津中转;而南方伶人进京献艺,也愿先在天津“挑帘”。戏班南来北往的过津活动频繁,故天津曾有“过路班”之称。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角”“沪伶”频频来津,京剧在津再度兴旺。当时有北京学戏、天津走红、上海赚钱的说法。直到现在,全国10大重点京剧团中天津就有两家,不管是看戏的还是演戏的,天津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京剧的服饰道具有讲究

        京剧的道具有一个专用名词,叫“砌末”,其历史应该比京剧还要长,有着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写意风格,布景很简单,但是表达了丰富的场景。你看到的东西并不是你看到的全部——体现在“砌末”上的文化符号,与西方戏剧有巨大差异,是“见山不是山”的极简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京剧“砌末”以简御繁的风格特征——凡是能省的都可以被省略,最大限度地扩展人的表演空间,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神韵传达给观众。比如表演绣花,针线都是被省略的;乘船,船被省略了,只有桨;骑马,马被省略了,只有马鞭等等。有一个段子特别能说明问题,裘盛戎先生曾经扮演一位除夕夜接公用电话的大爷,需要顶风冒雪送口信儿。美工说,可以用鼓风机制造风雪的效果。裘先生问了一句:那还要我干什么?所以说,戏剧舞台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

      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常用道具都有哪些作用。

    服装 宁穿破不穿错

        京剧的服装以明代服装为基础,是不分季节,也不分朝代的,只代表人物的信息,比如身份、性别、年龄、职业、人生际遇等等特征,都可以通过服装来表达,比如一个穿黄袍、戴冕冠的出来,大家就知道是皇帝,穿旗装则是番邦人的标志,非汉人的意思,苏三起解穿的红色衣服被称作“罪衣罪裙”等等。

    桌子和椅子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京剧的桌椅无论代表什么,都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比如用桌子代替山石,人要上山,就站在桌子上,如果这山很高,就用两张桌子叠起来。要跳墙,就用桌子当墙;要睡觉,就将身伏在桌上,用手支住头。至于椅子代替的就更多了,如从矮山爬到高山上去,是从椅子上再登到桌子上,椅子还可以代替窑门、代替牢门等等。桌椅的布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自由调度。

      京剧的道具相对简单,通过简单的桌椅构造出环境,是为了让演员有表演的空间,让演员更好地施展才华,展现演员的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步。

    翎子 展现动作的美感 

        服装在京剧表演中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辅助演员来完成各种各样的舞蹈姿势动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些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态度、情感变化。比如,京剧《小宴》,也就是大家所知的“吕布戏貂蝉”里,大量运用了翎子的动作。在这出戏里,吕布先后几次用翎子在貂蝉眼前“滑过”,试探的“滑动”,引诱的“滑动”,挑逗的“滑动”,每次的内容不同,翎子滑过的动作也不同,思想情感状态不同,伴随人物的情感历程的变化而进行翎子动作的变化,层次节奏跌宕起伏有序,鲜明生动悦人。把吕布和貂蝉彼此爱慕倾心的心理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翎子动作,即展现了动作技术的美感,又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动态、思想情感,一举两得。 

    扇子 对演员动作起辅助作用 

        扇子可算是京剧中用得比较多的小道具了,有文扇胸、武扇肚、旦扇鼻子、仆半扇等等讲究。不少戏还都直接与扇子有关,运用展、遮、扬、翻、合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丰富剧情。除羽扇、折扇外,还有宫廷戏里的皇后、妃子出场时宫女所执掌的龙凤扇等。芭蕉扇在神话戏中则较为多见。而圆形的破芭蕉扇,则为丑角所用。小生戏中,还专有“扇子生”这一行,一般都是扮相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如《拾玉镯》中的傅朋、《红娘》中的张生等,一扇在手,便风度翩翩。

    旗帜 场合不同含义丰富

        旗帜在京剧舞台上使用很多,如正方形帅字旗、长方形三军令旗,都是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的。还有水旗、火旗、风旗、车旗等等,这些旗帜是在白色方旗上绘绿色水纹、火焰、风、车轮等等。演员执旗,略微颤动,就可以表示波浪起伏、着火、起风、乘车等等动作。通常见到的龙套打的旗,代表千军万马或者是仪仗、轿旗,两个人打,形状有点像门,用来代表轿子,像《锁麟囊》里薛湘灵出嫁时用的。车旗则是一个人后平举两面画着车轮的旗子,用来表示各种车辆。《打龙袍》《挑滑车》等戏里都有。

    船桨 舞动起波浪进退有致

        京剧舞台上的船桨长三尺左右,男用船桨较短,女用船桨较长,且装饰彩绘。剧中人执船桨而舞,即表示划船和摇船。如《秋江》的艄翁、《打渔杀家》的萧恩等执船桨而舞,即表示划船。

    马鞭 有形有色能文能武

        这是京剧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具。只一根马鞭,就代表了马,以马鞭代马,角色执马鞭而舞,即表示乘马而行;执鞭而行不舞,即为牵马而行。或骑或牵。加上演员的表演,给人以真的在骑马的感觉。京剧马鞭由藤条短缨制成,分文武,漆金柄,杆缠丝线,挂三绺同色丝缨为剧中文用;马尾缠柄,杆弹性强,缠网眼丝,上挂同色无绺丝为剧中武用。分别有红、黄、白、黑、粉等颜色。红表示红鬃马,黄表示黄骠马,白代表白龙马,黑表示乌骓马,粉表示桃红马。马鞭不同的使用可以表达骑在马上、正在下马、把马拴在树上等等意思,还可以作牛、马及打人的鞭子使用。

  手绢 宜歌宜舞生动活泼

        唱戏表演用的手绢多是绸或布制,呈四角方形,素红或绣面。剧中多为旦角(花旦)所用。除作为一些角色的衬托饰物以外,手绢还用来作为一种表演道具。既可结合生动活泼的形体动作耍出许多美妙的舞姿,烘托舞台气氛,还可作为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手段。

        京剧的表演注重的是虚实结合,以虚带实,形神兼备,从而达到一种意境之美。京剧的道具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并形成了具有规律可循的形式特征。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看京剧的时候就更明白啦!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延展
 
艺术展上透过“砌末” 把京剧看清
烟台“京剧脸谱”活动走进SOS儿
京剧元素动画《京剧猫》推电影版
京剧艺术家跨界办画展
百幅京剧微画献礼梅艺节
“京韵园”新亮相
全国戏曲剧种联盟在河南成立
谭鑫培故居即将启动征收工作
泰州京剧花车将亮相上海旅游节开
 
  热门文章
 
张璇做客岳麓讲坛
京剧《智斗》唱响浦东机场
鸟巢推出京剧夜赏灯光秀
宽城举办“国粹京剧精华动九州”主
李亦洁开讲“青衣”人生
莒南以京剧形式宣传环保
霸州举办京剧公益讲堂活动
《京剧猫》京剧文化讲堂开进国家图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武
“国粹小票友” 京剧夏令营
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
“打开艺术之门”京剧夏令营落幕
萌娃梅兰芳故里学京剧
沽源县联合张家口群艺馆戏曲进校园
大港文化馆举办戏曲讲座 戏迷零距
香河小学生 学唱《沙家浜》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