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任思媛:戏台深处是初心​
国粹京剧   2025-07-02 10:03:15 作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文字大小:[][][]
京剧演员任思媛:戏台深处是初心

■ 口述:任思媛 京剧演员

■ 记录:田梦迪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6月1日晚,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穹顶被追光灯染成琥珀色。大幕未启时,3000座的剧场已坐得满满当当,前排银发老者手持望远镜调试焦距,后排年轻观众举着“包龙图YYDS”的灯牌轻轻摇晃,戏服租赁处甚至排起了租借褶子的长队——这场由女花脸任思媛担纲的《秦香莲》,正让百年戏楼泛起别样生机。

        任思媛2015年进入大连京剧院,2020年开启京剧直播,凭借“无雌音”的花脸演唱和“一赶多”的表演在网络走红。今年6月,她开启了个人全国巡演,首站上海演出《秦香莲》《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邀请多位名家合作,票房创同期新高。她致力于用新媒体传播京剧,探索“线上引流线下”的模式,希望通过巡演传承裘派艺术,让京剧成为年轻人的“潮文化”。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任思源,以下是她的讲述——

一句留言与五年的舞台约定

        2020年深秋的一个夜晚,直播间中《铡美案》的锣鼓声渐次消散,油彩未褪的我正沉浸在包拯铁面无私的角色余韵中。一条来自天津的评论突然跃入眼帘:“80岁老爷子在津门点赞,不知能否在有生之年看一场真人版包龙图?”手机屏幕的光映照着我泛红的眼眶,也点燃了一个朦胧却滚烫的念头——我要把戏台搬到观众的家门口去。那时,我刚在抖音开启京剧直播半年,看着弹幕里滚动的“再来一段”,突然读懂了那些被地理与时光困住的渴望。它们像星星之火,在我心里燃烧了整整五年。

        这五年间,直播间成了我与观众的秘密花园。山东的大姐总问“啥时来济南开嗓”?黑龙江的戏迷寄来带着松木香的榛子,新疆的老爷子每次连线都要哼两句《锁五龙》。我隔着屏幕为观众吊嗓、说戏,一个人饰演多个行当,将《强项令》《赤桑镇》等经典剧目拆解成生动的故事。每天晚上八点半,固定的直播时间让天南海北的观众相聚云端,最多时有十万人同时在线。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让我越发笃定:京剧不该困在剧场里,而应成为流动的文化火种。

        直到2025年,师爷裘盛戎诞辰110周年成了契机。作为裘派传人,我决定带着《秦香莲》《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等刻进DNA的经典剧目,从大连启程,踏上了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的个人巡演之路。这不仅是对宗师的致敬,更是对五年前那句留言的郑重回应。

        京剧演员自费做个人巡演,在旁人眼中近乎疯狂。场租、名家劳务、道具运输……每一笔开销都像一座大山。我拿出积蓄邀请各地名家,还将师傅李长春先生请来打磨剧目,确保每一个唱段、每一个身段都能原汁原味地呈现裘派精髓。排练的日子里,我们在狭小的后台争分夺秒。鼓师反复调试节奏,琴师逐句校准唱腔,我对着镜子练习气口,力求丹田音浑厚有气势。尽管困难重重,但当首场演出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拉开帷幕,看到台下白发老者与穿卫衣的年轻人并肩而坐,听到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女花脸的舞台突围与性别重构

        巡演谢幕时,曾有观众问我,女孩为何要学花脸?豪迈的唱腔、粗犷的身段,对女性来说是否太过吃力?我的回答始终坚定:“性格如此,热爱使然。”

        记得第一次勾上黑脸时,老师傅曾摇头叹息:“女孩子唱花脸,难出那股子雄浑劲儿。”可我偏不信这个邪。在大连京剧院的十年间,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铡美案》的“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琢磨如何将兰花指捏出虎爪的力道;跟着师傅李长春先生钻研《赤桑镇》的气口,感受丹田共鸣如何突破生理局限。

        渐渐地,我领悟到花脸的魂不在性别,而在于对人物的理解。演包拯时,我在“铡美”这场戏中加入了水袖微颤的动作:当铡刀落下的瞬间,那一抹颤抖不是软弱,而是铁面无私下的人性微光。一位昆曲老师看完后赞叹:“这一颤,让包龙图有了心跳。”

        上海站演出谢幕时,一个穿汉服的“00后”举着“包龙图YYDS”的灯牌冲上台:“任老师,我是看你穿西装唱《二进宫》的视频入的坑!”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当我在舞台上勾着黑脸唱“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时,早已超越了生理性别——京剧的魔力,正在于让演员化身为戏中魂。

        在剧场演出,我看到年轻观众拿着我直播时讲解脸谱的截图对照舞台。他们指着包拯额头的月牙讨论:“原来这代表日断阳、夜断阴。”还有人将花脸纹样设计成手机壳、文身贴,让传统符号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生。这种跨越代际的共鸣,正是对“女花脸不能成角”最有力的回应。

当老戏台遇上新火种

        巡演让我看清了一条路:直播间是播种机,剧场是育苗田,而文创与教育则是滋养幼苗的土壤。演出开始前,我曾在抖音做“云导赏”时,带着观众拆解包拯脸谱的每一笔寓意:黑色代表刚正,白色象征奸诈,红色寓意忠义。广东的中学生在弹幕上说“花脸纹样比游戏皮肤还酷”时,剧场的学生票也很快售罄。上海站演出结束后,签名会排了近一小时,有粉丝拿着我直播时穿的戏服照片求签名。我计划着设计一批“女花脸”盲盒——Q版的包拯、窦尔墩玩偶,将京剧脸谱与潮玩文化巧妙融合。

        这种线上线下的联动,让我笃定了未来的方向。接下来,我计划做三件事:一是打造“京剧实验室”系列短视频,把勾脸、吊嗓、乐队合乐的幕后故事拍成Vlog,让年轻观众看见传统艺术的鲜活肌理。从油彩的调配到髯口的制作,从鼓师的即兴创作到琴师的二度创作,每一个细节都将被镜头捕捉,展现京剧作为“角儿的艺术”背后的集体智慧。

        二是启动“校园花脸计划”,带着勾脸笔和髯口走进中小学。我会教孩子们亲手勾勒脸谱,体验油彩在指尖晕染的奇妙;教他们喊一嗓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感受丹田共鸣的震撼。

        三是潜心钻研裘派艺术,重点打磨师爷裘盛戎先生的代表剧目《姚期》。这部戏以裘派特有的雄浑唱腔、凝练念白、古朴身段与传神表情,将花脸行当的唱念表舞熔于一炉,尽显艺术魅力。它不仅是师爷的代表剧目,更是师父深得真传的一出戏。今年巡演结束后,我将全身心投入《姚期》的系统学习,向师父深入讨教唱腔韵味、身段程式与角色塑造精髓。期待未来一两年能带着精心打磨的《姚期》开启巡演,让更多观众领略裘派艺术的独特风采。

        师父李长春先生常说:“裘派艺术要传下去,就得让它跟上年轻人的脚步。”这句话如今成了我的座右铭。巡演途中,我见过80岁的天津老爷子颤巍巍地握着我的手,感谢我圆了他的梦;也见过“00后”在剧场外举着灯牌,用短视频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当上海站的大幕落下,看着观众席上白发老者与穿汉服的年轻人并肩离场,我突然想起五年前那个深秋的夜晚——天津老爷子那句“不知能否在有生之年看一场真人版包龙图”的留言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更让我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京剧从来不是老古董,它需要的是创新的表达与真诚的共鸣。当我们用直播镜头对准勾脸的指尖,用短视频拆解靠旗的秘密,用盲盒传递脸谱的美学,这门古老的艺术就能在年轻人心里扎下根。而我,愿永远做那个架桥的人,让隔着屏幕的点赞化作剧场的掌声,让手机屏幕的光与舞台的聚光灯交相辉映——因为这声花脸的呐喊,值得被更多人听见。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任思媛:戏台深处是初心​
常峰赫 “从演员到学员的回炉再
刘长瑜 愿做春蚕,助力京剧艺术
谭孝曾:京剧世家 红色传承
魏海敏:想当京剧“推销员”,让更
“榜首”蓝天 风雪淬炼梅香来
张婷揭秘京剧唱腔如何炼成
王艳:“我与梅花有旧盟”
​张璇:唱念做打“演活”文物​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青年张派演员丁一鸣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生产厂家福州技校创场号 不锈钢花箱 公司起名天津信用卡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