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万晓慧:她为京剧而生,京剧让她绽放
国粹京剧   2022-05-23 10:07:35 作者: 来源:中国戏剧家协会 文字大小:[][][]

转载: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风采》 | 万晓慧:她为京剧而生,京剧让她绽放

        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全国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工青衣,宗张(君秋)派,师承薛亚萍、王婉华。

        “学戏30年,我越来越感受到京剧的博大精深,越学越心虚,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我觉得京剧不是那种甜甜的水果茶,喝了一口就觉得好,它是一杯咖啡、一杯茶,刚入口有点苦,但喝上瘾了就放不下。”

    京剧是一坛陈年佳酿,

    沉醉其中,必将芬芳四溢

        她说:“京剧或许小众。不接触,你对它一无所知;但一接触,你就会钻进去,痴迷于它。”30载时光荏苒,从一名稚童成长为响当当的大青衣,万晓慧的一片冰心,始终沉醉于梨园之中。

《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饰 李艳妃

        京剧,讲究天赋,行话说“老天爷赏饭吃”。然而,天赋固然重要,但有天赋却不等于能成角儿。

        因为,学京剧,太苦太累!

        1993年,刚刚小学毕业、年仅11岁的万晓慧告别父母,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北京戏曲学校,独自一人走上了求学之路。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数九寒冬,北京的冬天滴水成冰,让湖北伢万晓慧苦不堪言。清晨五点,闹钟响起,万晓慧和同学们如弹簧般跳起,冲到水房洗漱,水龙头流出的水寒得刺骨。

        5点30分,在寒风呼号的操场上,一起喊嗓、压腿、练腰。这样的训练,日复一日。

        有一次,万晓慧的左腿韧带严重受伤,导致两周无法训练。但在她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不是疼痛,而是无法正常训练时的焦灼。“我本来就是插班生,年纪又小,生怕又被别人拉下距离。”

        因为,学京剧,要沉淀、要磨练!

        2002年8月,万晓慧入职湖北省京剧院。当时,省京剧院的日子不宽裕。万晓慧还记得,当时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四五百元。这还不是最低的。“1995年左右进团的演员,一个月只有一两百元。”万晓慧身边也有人转行。她说,和影视娱乐圈不同,一首歌、一部戏就能红透半边天的“小鲜肉”“小花旦”现象,在京剧行当里是不可能出现的。“作为京剧演员,沉淀和磨练很重要。”

        2002年至2011年的这十年,万晓慧作为一名年轻的青衣,刻苦钻研《秦香莲》《状元媒》《西厢记》《春秋配》《四郎探母》等传统剧目。在朱世慧院长的指引下,剧院邀请了薛亚萍、王婉华、李维康、杨春霞、沈福存、刘长瑜等名师为她口传心授。她乐于到田间、到工地、到学校,到一切可以演出的舞台演出。

        京剧是一坛陈年佳酿,沉醉其中,必将芬芳四溢。那,万晓慧的绽放之日又在何时呢?

    她为京剧而生,京剧让她绽放

        让万晓慧在京剧舞台绽放得最淋漓尽致的角色,是蔡文姬。

        让她在京剧艺术生涯从模仿到跨越的角色,也是蔡文姬。

        “悲莫悲兮悲莫悲,不知乡关何处兮,不知魂魄之所归。”柳叶眉、桃花眼、唱腔清晰婉转,诠释蔡文姬这个角色时,万晓慧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打动了观众,不仅完美体现了唱调之美,同时生动展示了剧情之美。

        这个角色源自《建安轶事》,是为备战第六届中国京剧节创排的大型原创新编历史剧,讲述了一代奇女子蔡文姬的跌宕人生。

        与传统剧目不同,新编剧没有“套路”或“范式”,全靠演员的理解和创作。这对万晓慧是一个挑战。

京剧《建安轶事》饰 蔡文姬

        2011年5月至10月,火炉武汉最热的夏季,万晓慧一头扎进了排练室,从早到晚。

        “传统戏千人一面,区分在于行当;新编戏一人千面,人物各不相同。”万晓慧感慨地说。每唱一段戏前,她都会查阅书籍资料,反复揣摩人物心理,争取让观众在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中品味故事。

        痛苦的磨练中,万晓慧完全跳出了传统戏的范式,不再模仿流派的唱腔,终于“磨”出了一个有人性、有个性、有血有肉的“新”蔡文姬,真正万晓慧版的蔡文姬。

        2012年,在第六届中国京剧节上,《建安轶事》一举夺得一等奖头名,并入选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万晓慧也于同年荣获第七届青京赛金奖。

        2013年该剧又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大奖”,万晓慧则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15年,她凭借原创京剧《建安轶事》中蔡文姬一角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剧院最年轻的“梅花”。

    希望自己能成为人民的艺术家

        “你给百姓一粒种,万斛粮仓堆起来。你给百姓一滴水,万顷清波涌出来……”万晓慧在《在路上》一剧中饰演的韩梅,用明亮高昂的吟唱,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对群众的万般深情。这种深情,没有演员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很难呈现的。

京剧《在路上》饰 韩梅

        2017年,她在现代反腐新编剧《在路上》中饰演女纪委书记韩梅,英姿飒爽、一身正气。该剧堪称京剧版《人民的名义》,她则被观众亲切地唤为“女版侯亮平”……2018年,《在路上》入选由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的新年戏曲晚会,并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行汇报演出,开展了“京、津、沪”巡演,得到了社会各界强烈的认可与反响。

        为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剧院创排了现代京剧《连心带》。她饰演的黄菊英一角,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母亲”形象。该剧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并作为优秀剧目参演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

        万晓慧认为,只有技艺,没有艺德,无法攀登艺术的高峰。“党性是艺德的升华。”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人民的艺术家。

        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万晓慧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文艺工作者们也纷纷表示,会进一步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坚守梨园,铸魂魄、健风骨,不因名利停步,不为桂冠懈怠,只求勇攀艺术高峰,永不停歇,乐在其中。

        这就是万晓慧的一片冰心。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万晓慧:她为京剧而生,京剧让她绽
坚守京剧舞台50年,张军强:未来
侯宇:30年执着老旦 ​
翟墨:老旦“打”出新天地
张欢:戏与人生皆精彩​
专访杨赤 新媒体传播将让更多观
访胡文阁 传统文化情牵京台
李卓群:拉开时代的“大幕”​
京剧武生李孟嘉 红生宗师李洪春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马派传人朱强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11月6日张馨月上演《麻姑献寿》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齐淑芳:让京剧在美国扎根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星座星盘分析中国传媒大学留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