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朱宝光一把宝折扇 难忘恩师情
国粹京剧   2021-03-12 10:01:52 作者: 廖振刚 来源:京剧艺术网 文字大小:[][][]

一把宝折扇 难忘恩师情 

        2020年是难忘的一年,对于京剧马派老生名家朱宝光来说,更是他从艺六十周年,参军入党五十周年,值得大书庆贺之年。

        星移斗转, 岁月蹉跎。朱宝光蓦然回首一个甲孑年前,他小学毕业闹着玩儿似的陪小伙伴去报考天津戏校,未曾想祖师爷竞赏给了他这个铁路工人的儿子, 从此走上吃京剧戏饭的人生之路。

        天道酬勤,朱宝光在戏校里赶到好时候,开蒙学戏的奶师有陆树元、 肖英鸿、张荣善,出校后还曾得到杜元田、迟金声、马崇仁、罗喜禄等名家的指教。这些京剧教师、名家,个个身上带艺见过、学过、演过,都有真本事和丰富的舞台经历。朱宝光性格忠厚实诚,尊师敬长,肯吃大苦, 又天资聪慧,经戏校众多先生的严格训练、精心栽培,为其今后从艺打下了“四功五法” 坚实的基袦。

        朱宝光在半个多世纪的京剧舞台上,光彩演绎了传统和现代戏100多个角色。他牢记师父 “戏比天大 ”的祖训,无论扮饰主角或配演,均一丝不苟作戏,台风大方稳健,颇受戏迷观众喜爱,台上台下极有台缘更有人缘。

        朱宝光具有天生京剧老生的扮相,又有一副高而不燥、低而不塌、宽而浑厚、拖而不散得天独厚的好嗓子,演唱韵腔令票友观众听得过癃、很有马派味儿。

        1984年,朱宝光拜马连良先生的亲传弟子、马派名家王和霖为师,这成了他从艺道路上,潜心专工马派老生的极其光亮之节点。1989年,朱宝光将师父王和霖和师娘李蓉芳二老,接到八大处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家中,诚心学艺、秉忠尽孝服侍近十年。

        就这样,朱宝光陪伴师父王和霖先生日子里,不断领悟到了马派艺术的神韵真谛,使他在舞台上,被冠以 “马派再传弟子”殊荣,已被广大戏迷票友观众的口碑认可。更令朱宝光此生无比振奋和自豪的,就是得到恩师赠送给他的无价之宝:一把师爷马连良先生题写的折扇!

        去年金秋,笔者应邀来到京城西郊朱宝光家,终于见到有马连良先生亲手墨宝的这把遗物折扇。见物思人,朱宝光首先讲起了其恩师王和霖先生获扇的往事。京剧名家、马派亲传弟子王和霖先生(1920----1999)自1934年12月与王金璐拜马连良先生为师,追随恩师传承马派老生艺术半个多世纪,在一生演艺生涯中,王和霖先后曾受戏曲教育家焦菊隐栽培和京剧名家杨宝忠、高庆奎、程砚秋等提携,艺技大增;尤其拜在马先生门下后,得恩师拨点倍爱有加,更如旭日东升响誉菊坛。

        1935年,中华戏校排演了《群英会 借东风》,王和霖在戏中前鲁肃、后孔明,全按马先生路子,一段“借风”唱得满腔满调,自此,“小马连良”便享誉菊坛。出科后,王和霖曾独挑班“麟鸣社”,相继与陈丽芳、白玉薇、侯喜瑞、裘盛戎、丁连泉、萧长华、言慧珠等合作。在上世纪40年代,王和霖擅演众多马派戏,红极一时响誉菊坛。建国前夕他又参军入伍,加入西南军区平剧院。1955年,回到北京调入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王和霖举家七囗进宁夏,参与创建“宁夏回族自治区京剧团”,数十年呕心沥血,为宁夏京剧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1989年王和霖先生退休回京, 尽管有亲友, 但为尽力向弟子传授马派艺术, 与朱宝光生活相处近十个春秋,。王和霖先生于1999年3月22日仙逝,朱宝光先为恩师送终,2008年师娘不幸病逝,都是他亲自主持与亲友操办的后事,先后将二老安葬在北京天慈公墓。朱宝光这种孝敬恩师的美德,观当代梨园界实在少有,使其广传为佳话。

        朱宝光曾听恩师生前讲过获扇之事:14岁的王和霖自拜在马氏门下, 便得到马连良先生慈父良师的非常关爱。1937年,王和霖在一次向马先生学戏后,便拿出一把折扇请老师赏字,马先生欣然动笔,用朱砂在扇面上一气呵成题写“司马温公尝言: 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26个大字(此句出自 <<宋史>>卷336--司马光列传)。每两字一行,落款为: 丁丑荷月, 为和霖仁弟雅正. 温如马连良;最后下角记有 “马连良”一方朱红印章。扇面为发尖蓝矾纸(即在蓝矾纸中掺入头发丝,使其质地坚固),背面为绢制;扇子骨呈凤尾竹本色,长320mm,宽20mm,整扇面展距500mm。此扇色彩典雅古色古香浑然一体。 马连良先生以司马光之言正身始终, 也望弟子精心求艺、谦虚做人之情跃于扇上。

        王和霖先生一生,历经无数风雨苦难,尤其在“文革”中, 他被关进 “牛棚”, 备受摧残, 家产几乎荡尽, 可这把扇子用命保护下来 ,珍藏62年。于1999年3月26日,由师娘李蓉芳(1929一一2008)遵照王和霖先生生前遗嘱,当着众亲友、弟子们的面,将此扇赠传于朱宝光手中。

        朱宝光在接扇之前,并不知恩师有此意愿,所以一提起当时情景仍激动万分。回想自1979年与王和霖恩师相识,1984年12月赴宁夏拜师,尤其是陪伴恩师师娘二老最后的十年,朝夕相伴,亲如父子。在师徒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恩师倾心相教,宝光竭力求学,收获颇丰,  继承挖掘已失传的许多戏,如 《哭刘表》、《祭泸江》、《雍凉关》、《九更天》、《挡谅》、《龙虎斗》、《渭水河》、《火烧博望坡》、《黄金台》等,为京剧马派老生艺术留下点东西。更令人敬仰的是京剧前辈爱徒如子,弟子尊师如父的梨园情,在马连良一一王和霖一一朱宝光三代京剧人身上,得到弘扬光大,不忘初心,传承尊师敬长梨园界之戏德,更有现实意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春晚后再演《智取威虎山》傅希如感
杜鹏:想为家乡出把力
朱宝光一把宝折扇 难忘恩师情
孟广禄:连续24年登央视春晚,想
于魁智、李胜素:优秀传统文化应代
张建国:抢救京剧老艺术家艺术 完
杨赤: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每
京剧演员安丽娜这个年很充实
张军强说 为何将筑路工人的故事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马派传人朱强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齐淑芳:让京剧在美国扎根
11月6日张馨月上演《麻姑献寿》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李维康和耿其昌青岛接受专访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女孩儿谢涵:拜师裴艳玲 不爱红妆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