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迟小秋委员: 传承创新 行稳致远
国粹京剧   2019-03-15 11:01:38 作者:秦丹华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迟小秋委员: 传承创新 行稳致远 

        前一晚结束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锁麟囊》的演出,3月10日一早赶来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迟小秋依旧振奋不已。

        “昨天的演出现场就像看足球赛,台上台下随着剧情的展开和演员表演的变化,相互感染,叫好声此起彼伏,响彻剧场。”迟小秋说,“剧场里大多是年轻观众,这在京剧演出的剧场中很难得,本场演出开票之后一个月,票就全部售罄。”

        京剧有了这么多年轻粉丝,让迟小秋深感“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感召力不分年代、不分年龄”。“一接触,就喜欢;一喜欢,就着迷,京剧也就形成了它独有的市场。”迟小秋说,“京剧需要年轻的人才传承下去,京剧观众也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关于京剧艺术传承,迟小秋越来越有信心。“京剧艺术非常有生命力,前辈大师留下的既是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精神财富。像自己常演的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讲的就是小故事、大智慧,讴歌真善美,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迟小秋一直非常支持年轻人的创新。“近年来,我们的年轻导演结合时代发展,推出了很多小剧场剧目,《马前泼水》《阎惜娇》《浮生六记》等,做得非常有特色,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迟小秋认为,“小剧场的优势在于节约资源,台上不用那么多人,乐队也比较简约,形式跟时代比较贴近,互动感很强。有时候,台词台上一句、台下一句,乐队也可以搭个腔,很有意思。”

        迟小秋今年又提出了建立京剧基因库的提案,希望能够将流散于全国各地不成系统的各种唱腔、剧本、道具、服装及几近失传的剧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京剧基因库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把京剧的不同流派、不同行当、不同唱腔通过大数据保存下来,将传承与创新衔接起来,使京剧艺术源远流长。”迟小秋说。

        谈到如何平衡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迟小秋表示,创新首先要守正,要做好前后衔接,才能吸引更多观众。“不失去老观众,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这是我们的目标。”迟小秋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鲁肃:人虽年轻,“老味儿”十足!
谭正岩:我为京剧而生
迟小秋委员: 传承创新 行稳致远
蓝天正韵
京剧——注定的缘分:李继春
裴艳玲 “戏是我的天”
杨赤委员:恢复举办全国青年京剧演
冯冠博:一腔一调总关情
宝岛梨园子弟:大陆名师 倾囊相授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马派传人朱强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11月6日张馨月上演《麻姑献寿》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李维康和耿其昌青岛接受专访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孟广禄透露自己的2013年计划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女孩儿谢涵:拜师裴艳玲 不爱红妆
张学津的“艺和情!”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