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宋丹菊:学戏需刻苦 会唱戏也要会做人
国粹京剧   2019-01-05 11:08:14 作者:上官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字大小:[][][]

京剧名家宋丹菊:学戏需刻苦 会唱戏也要会做人 

        “对京剧事业,我会追随到底。”5日下午,京剧名旦宋丹菊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采访。

        谈到京剧传承问题,宋丹菊表示,学艺一定要“德艺双馨”,不仅会唱戏,还要会做人。

宋德珠(左)指导宋丹菊学戏。受访者供图

宋德珠(左)指导宋丹菊学戏。受访者供图

    回忆父亲:练功刻苦 爱写“光明正大”四个字

        5日下午,宋丹菊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一头银发的她,显得精神奕奕。

        今年,是她的父亲、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诞辰一百周年。为了表达纪念,12月11日、12日晚19:30,宋派经典剧目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包括《金山寺》《霸王别姬》等,相关纪念活动图文集也会出版。

        宋德珠是中国京剧“四小名旦”之一,也是京剧史上武旦挑班第一人。曾有人总结过,他的艺术风格是“美、媚、脆、锐”,开拓一代京剧“武旦、刀马旦之新风”,形成独具一格的“宋派”表演艺术。

        晚年,宋德珠在河北省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任教十年,治学十分严谨,教育和指导了一大批戏曲人才。

        “父亲当年家境贫寒,那时,去学戏的孩子家里大抵如此。”宋丹菊回忆,父亲之所以受欢迎,不光是扮相漂亮、唱腔动听,更重要的是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他在练功时,踩的都是“硬跷”,脚用布缠得比跳芭蕾舞的演员脚尖还尖,然后站在冰上练“稳”。

宋丹菊《青石山》剧照。受访者供图

宋丹菊《青石山》剧照。受访者供图

        “凭借功夫,他在舞台上的每一次亮相都能稳稳当当。”宋丹菊说,“好角儿”都是这么练出来的,马连良先生每到打三更时就提着灯笼去外面喊嗓子,“我们今天学戏,这种精神是最要继承下来”。

    谈京剧:精雕细琢才是艺术 会追随到底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宋丹菊最终也成为一名京剧演员。198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来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稍后为她父亲举行的纪念活动中,近80岁高龄的宋丹菊将再次登台,演出宋派艺术经典剧目之一《改容战父》。

        “有点儿紧张。”她毫不讳言现在的心情,“演了一辈子戏,中间有一段时间没上台,怕身体状况、嗓子出问题,对不起观众。有一点不完美,我都不能原谅自己”。

宋丹菊演出《改容战父》剧照。受访者供图

宋丹菊演出《改容战父》剧照。受访者供图

        每次排练,宋丹菊都要感叹,比起以前,现在学戏的条件好了太多,“练功房里有地毯、有暖气,社会氛围又好,大家都支持传统艺术的发展,我们有责任把京剧艺术继承好、发扬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哪怕一个身段、一个唱腔,都需要长期的磨炼。就做什么东西都要精雕细琢一样,它才算是艺术。”宋丹菊觉得,一个京剧演员站到舞台上,得到观众的赞赏与承认,“这是最大的幸福”。 

        宋丹菊觉得,学艺要“德艺双馨”,会唱戏还要会做人,要坚持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戏曲艺术,“对京剧事业,要追随到底,不管遇见多少困难都要坚持下来”。(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宋丹菊:学戏需刻苦 会唱戏也要会
史依弘:观众要进剧场,京剧要小而
杜镇杰:实实在在为京剧做点事
李卓群:85后女导演的“京剧小剧
倪茂才谈剧团成立60周年
松岩 坚守国粹的京剧团长
年过古稀的“叶恩师”与他的“小生
最好时光的“京剧王子”
于魁智与李胜素谁成就了谁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马派传人朱强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11月6日张馨月上演《麻姑献寿》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李维康和耿其昌青岛接受专访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孟广禄透露自己的2013年计划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张学津的“艺和情!”
女孩儿谢涵:拜师裴艳玲 不爱红妆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