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界
 
 
 
 
 
 
 
 
 
 
黄家堡京剧社传承4代人97年
国粹京剧   2019-02-10 11:23:13 作者:邢建平 武瑞征 来源:廊坊日报 文字大小:[][][]

    新春走基层 

    与京剧结缘百年半村人张口能唱 

        1月25日,走进永清县三圣口乡黄家堡村,还没到村委会大院,悠扬的胡琴声和梅派《女起解》婉转的唱腔声声入耳。

        位于村委会大院的黄家堡京剧社,聚集着20多名戏迷,吹拉弹唱,点评鼓掌,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戏迷们自豪地说,黄家堡京剧社传承了4代人,97年!

        黄家堡现有2200余名村民,几乎半个村子的人能唱上几段京剧,都是忠实的戏迷。大街上迎面走过来的,不管是皮肤黝黑的村妇,还是满身灰尘的庄稼汉,一张嘴,就可能是满弓满调的梅派青衣、马派老生。

        对京剧的痴迷,让这个“外表”粗糙的小村庄“胸怀”锦绣。

    缘起:村里来了位孟先生

        清末民初,京剧盛行,黄家堡人迷上了京剧。

        民国11年(1922年),黄家堡京剧社成立,村民们经常聚在一起学唱。当时可买不起唱片机,怎么学都不得要领。

        在北京谋差事的黄家堡人姜有鑫回到村中,看乡亲们这么爱京剧,就举荐了北京名票友孟广纯来村教戏。这位孟先生各行皆通、文武不挡,人称孟六爷。

        当时,与黄家堡仅有一沟之隔的霸州市信安镇有个钧天雅奏国剧社,听说黄家堡来了位孟先生,也把他请了去。从此,黄家堡的京剧社并入了钧天雅奏。民国时期,这个剧社在当地颇有名气。

        从此,孟先生再没离开过这里,在黄家堡及周边村镇教戏40多年,直到去世。在黄家堡老戏迷心目中,孟先生就是神。

        黄家堡的第一代戏迷在这时候发展起来,他们十来岁就跟着孟先生学戏,其中韩良、姜有年是孟先生的两位入室弟子,也是钧天雅奏国剧社的两位台柱子。这两个人后来成了孟先生之后黄家堡京剧的师傅,长期负责排戏、教戏。

    发展:丝弦悠扬近百年 

        黄家堡人爱戏到了痴迷的程度。

        1948年,钧天雅奏国剧社排演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先生的代表作《上天台》,此戏唱做并重,难度很大。遇到演唱难点不能破解,韩良等人就亲自到天津找李先生求教。

        李先生是霸州人,对老乡非常热情,一番点拨,让韩良等人豁然开朗。

        1952年,信安镇与黄家堡分开各办剧社。到1962年的10年间,村里能演全本的《大、探、二》《失、空、斩》《四郎探母》,能演《打渔杀家》等40多场单场戏。而且,自编自演了小歌剧《二兰记》,打下了黄家堡合村爱戏唱戏的基础。

        1968年,山东平原县的京剧团到信安镇演出《沙家浜》《红灯记》,村里人受到启发,又改排样板戏。这个时期,黄家堡的第二代演员也已经成熟。

        1979年,黄家堡再次恢复传统戏演出。村里的配电室成了京剧社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天晚上,从配电室外经过,就能听到里面的胡琴声、锣鼓点儿声,这是黄家堡人的共同记忆。从1979年到2019年,从没停过,黄家堡的第三代、第四代戏迷也发展起来。

        近百年来,黄家堡光是能登台演出完整剧目的村民就有百余人,其中还出了几位专业戏曲演员。

    传承:如今不停,以后也不会停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下的年轻人对传统京剧感兴趣的越来越少。但黄家堡是个特殊的例子。黄家堡人不以唱戏为生,但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却展现出一种近乎执拗的态度。

        琴师王吉增从12岁起开始学习京胡演奏,今年已经82岁,70年来,每天弦不离手,那真是“一把胡琴拉断腰”。他连续40年组织黄家堡京剧社开展活动,从未停止,并致力于培育京剧新人,2012年被评为“感动永清十大人物”。

        第四代票友是一批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7、8岁就开始登台表演,每天跟着长辈们一起吹拉弹唱,是周边颇有名气的京剧新人。

        1996年出生的韩运朝说:“京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作为年轻人,我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现在,为了让更多人爱戏、唱戏,村委会特意腾出一间屋子,搭建小舞台,添置了服装、设备等,将京剧社的活动场地从配电室迁到了村委会。

        黄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刘杰说:“京剧在我们村已经传承了将近一百年、四代人,而且是全村共同传承,参与的人非常多,是我们村宝贵的财富。京剧社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欢乐,也对良好村风的树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在做好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也要把京剧社作为我们村的文化品牌继续做好,为京剧社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它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村庄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票界
 
黄家堡京剧社传承4代人97年
聊城京剧协会新春欢聚一堂
湖阳农民京剧团以戏会友
国韵流芳青年研习会庆春节
群星京剧团亮相乌鲁木齐票友大会
红线京剧社将颁奖典礼推向高潮
龙港京剧学会成立
徐埠前村京剧团春晚排练开始
祥和京剧社邀请名家传授技艺
 
  热门文章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十月天津举行
深圳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
5月25、26日“陆家嘴金融城-
拜访杭州京剧茶座
江苏——无锡——秋韵京剧社
沈阳市“茂泉社区业余京剧艺术团”
上海——国定路京剧票房
文登天福京剧社
延边京剧协会会长孙铁汉
《李健戏游记》之(1,2)
辽宁——锦州——龙江京剧社
常州市京剧琴师李平获“盛世和鸣”
江苏——无锡——重友京剧俱乐部
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
唐山市将举办京剧票友大赛
观无锡京剧票房“秋韵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