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界
 
 
 
 
 
 
 
 
 
 
周柳莺 我的京剧缘
国粹京剧   2018-11-20 11:52:26 作者:周柳莺 来源:各界报道 文字大小:[][][]

        我的京剧缘   

        我是70后的,那时城市家庭的孩子还没几个搞艺术的,大家的生活物资还是在肉票、布票温饱的基础上,传媒也没现在发达。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妈妈在妇联工作,总体来说,我家的条件不错。

        9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听广播,在新闻间隙的广告里,听到市京剧院要招聘小学员的启事,而且联系教师就是我的大舅妈,就顺口说:“让莺莺也学学京剧吧。”妈妈是个保守派,对女孩子搞戏剧不算太赞成,尤其是对舅妈有点成见。她总说,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每天抹着那么厚的脂粉,也不怕人家笑话。但爸爸却执意让我去学,还带我去舅舅家拜师。

        记得去她家时正赶上吃早餐,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能吃上面包和牛奶的家庭可不多。据说是舅妈到大城市巡演时带回来的,我羡慕极了。

        舅妈很高兴我来学京剧,试一试我的嗓子很醇亮,试一试我的踢腿高度,觉得很柔软,就把我收下了(免费的)。先是练基本功,练手势,去京剧院的排练厅看演员们排戏,不久我也能跟着哼上几段。

        在舅妈的辅导下,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能唱十几个京剧折子戏了,什么《苏三起解》《贵妃醉酒》《锁麟囊》《棒打薄情郎》等等,每天有事没事就哼哼唧唧。妈妈说我是个小疯子,但也开始认可了,甚至还能指导我在眼神上要自然些。一次,京剧院演出全本京戏《穆桂英挂帅》,演出那天,我也在后台帮忙,给舅妈看衣服,整理行头。后台的演员很多,台下有领导观看,大家都在忙化妆。只见他们对着镜子往脸上打底油、描眉毛、缠头、扎花,喝水是用小泥壶对嘴喝,以免把口红涮掉。锣鼓家伙一声响,一个个出场亮相,真称得上是艺术。 

        我正儿八经地学戏也就不到两年时间,后来父亲让我去学书法和画画,我就放弃了。凭着学戏的功底,我的民歌唱得有滋有味,大学期间,每到校园艺术节的演出,都会唱宋祖英和李丹阳的歌,还时常赢得阵阵的掌声。难忘京剧缘,是它给了我艺术上的启蒙,虽没有最终成为京剧演员,一抹对京剧的眷眷情怀,更有难以割舍的情愫。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票界
 
周柳莺 我的京剧缘
抚州票友廖智强荣获“中国京剧十大
阳泉戏迷京剧分会张喜梅获“双十佳
票界翘楚王晓明
刘艳秋:京剧40年 育桃李满天
于江:京腔京韵自多情
京剧班的好老师张和陆
新华区多位京剧票友“走进长安戏曲
湘潭六旬伉俪学京剧成立社团弘扬国
 
  热门文章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十月天津举行
深圳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
5月25、26日“陆家嘴金融城-
拜访杭州京剧茶座
江苏——无锡——秋韵京剧社
沈阳市“茂泉社区业余京剧艺术团”
上海——国定路京剧票房
文登天福京剧社
延边京剧协会会长孙铁汉
《李健戏游记》之(1,2)
常州市京剧琴师李平获“盛世和鸣”
辽宁——锦州——龙江京剧社
江苏——无锡——重友京剧俱乐部
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
观无锡京剧票房“秋韵社”
唐山市将举办京剧票友大赛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