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交融,共鉴国粹 | “京津沪鄂黑”名家新秀交流展演精彩回顾
2025年是黑龙江省京剧院建院75周年。75年弦歌不辍,75年薪火相传。当聚光灯再次照亮中山剧场的舞台,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唱念做打、那些回荡在岁月中的锣鼓琴弦,都化作了今日回望时最动人的回响。
从白山黑水间的初啼,到如今绽放于北国的京剧芳华,黑龙江省京剧院的75载,是一部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的艺术长卷。这里有前辈艺术家们踏雪寻梅的执着,有中青年演员们承前启后的坚守,更有无数戏迷与舞台相守的温暖记忆。每一段唱腔都藏着一段故事,每一个身段都连着一份传承,当我们翻开这厚重的篇章,看见的不仅是一座剧院的成长,更是京剧艺术在黑土地上扎根、绽放的生动轨迹。
恰逢此建院75周年之际,我院开展了“京津沪鄂黑”名家新秀交流展演,是继北京长安大剧院之后的第二站。由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黑龙江省京剧院联合演出,本次演出分两天两场。7月5日晚19:00,京剧《红鬃烈马》在中山剧场隆重上演,7月6日晚19:00, “京津沪鄂黑”名家新秀交流展演演唱会好戏连台。线下购票队伍排起长龙,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不少观众从外地赶来哈尔滨,只为欣赏这场五地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的艺术盛宴。
红鬃烈马啸九州,五院名家再聚首
7月5日晚19:00上演的《红鬃烈马》演出《武家坡》《银空山》《大登殿》三折。《武家坡》一折由湖北省京剧院王小蝉、万晓慧合作出演,《银空山》一折由天津京剧院焦鹏飞、黑龙江省京剧院张欢、孟士博、刘晨光、袁丁合作出演,《大登殿》一折由北京京剧院杨少彭、常秋月,黑龙江省京剧院马佳、黄丽珠、赵亮合作出演。演员精湛的表演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气氛热烈。
当最后一声锣响落定,《红鬃烈马》的悲欢离合终在掌声中谢幕。寒窑十八载的坚守,武家坡前的重逢,既有王宝钏的忠贞不渝,亦有薛平贵的跌宕沉浮。这出戏唱的是帝王将相的传奇,道的却是寻常人间的情与义——是等待里的执着,是变迁中的坚守,更是历经风雨后,那份穿透时光的温暖与力量。锣鼓暂歇,余韵悠长。愿这出戏里的赤诚与坚韧,能如红鬃烈马般,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不息的回响。
五地群英齐献艺,四方国粹共传薪
7月6日晚19:00的名家新秀交流演唱会依旧气氛火爆。演出在欢欣雀跃氛围的 京胡曲《迎春》中拉开帷幕,悠扬的琴声与铿锵的锣鼓瞬间点燃演出氛围。当晚舞台上星光熠熠、流派纷呈,不仅展示了各院团的人才梯队,更在中山剧场的舞台上碰撞出绚丽的艺术火花。
整场演出匠心编排,段段出彩。从《赤桑镇》《锁麟囊》《铡美案》《飞虎山》《坐寨盗马》《玉堂春》《卧龙吊孝》《金玉奴》《宋世杰》《周仁献嫂》《八珍汤》到《戴诺》《状元媒》《红娘》《白蛇传》《珠帘寨》《谢瑶环》《哭灵牌》等,众多经典选段轮番上演,醇厚的韵味唤醒了观众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记忆。
台上名家一开腔,台下的戏迷朋友们也情不自禁地低声应和,掌声、叫好声精准地落在每一个精彩唱腔与身段之后,气氛热烈非凡。谢幕时观众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台上台下情感交融,共同沉浸在这一晚的国粹艺术魅力之中。
五湖守正传薪火,南北创新绽风华
作为全国京剧生态圈建设的重要实践,本次演出不仅是艺术交流的盛会,更开创了院团合作的新范式。五地院团以“名家传帮带,新秀勇担当”的梯队结构,彰显了京剧艺术代际传承的旺盛活力。当五地名家的声腔在舞台上交融激荡,这场交流展演既是对京剧传统的集体致敬——那字正腔圆的唱念、规范严谨的做表,皆是“守正”的生动注脚;亦是对艺术创新的共同探索——从唱腔处理的细微突破到表演意境的当代诠释,无不彰显“创新”的活力。守正,是扎根传统的底气;创新,是面向未来的勇气。未来黑龙江省京剧院也将与更多兄弟院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让京剧艺术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