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传统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在香港热烈上演
6月21日晚,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暨“中国戏曲节2025”参演剧目,继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后,国家京剧院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了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于魁智、杜喆、胡滨、王越、郭铸锋、王珏、马翔飞、郭晓磊、危佳庆、王好强、刘垒、王雪松等京剧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联袂献艺,火热呈现。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等贵宾及一千余名观众观看演出。林郑月娥对国家京剧院的演出及香港中学生观看国粹京剧表示高度赞赏。
“中华文化节2025”由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呈献,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并汇聚内地和世界顶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来港交流。本届中华文化节将中国戏曲节作为其重要组成。国家京剧院此行带来《纳土归宋》《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白蛇传》三台大戏,其中《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正契合本届中国戏曲节“三国戏”的主题。
传统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取材于《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相关章节,包含“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苦肉计”“火烧赤壁”“华容道”等经典情节。作为京剧传统骨子老戏,该剧人物众多、形象鲜活、情节机趣、高潮迭起、充满戏剧性,凝结了历代艺术家的匠心,充分展现了传统京剧的韵味和魅力。
演出当日下午3点,香港岭南衡怡纪念中学的二十多位中学生在该校国民教育组主任孙越女士的带领下来到剧场后台参观。国家京剧院优秀花脸演员危佳庆为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衣箱、盔箱、道具及唱腔、念白特点,使其对京剧艺术有了更为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这些团龙蟒、鬼头刀中,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深厚,感受到了普及中华文化和国粹京剧的重要性。
21日晚的演出现场,人流如潮,座无虚席,戏票提前售罄,包括大批青少年在内的香港各界观众对演出展现出极高热情。人们纷纷在国家京剧院的演出海报和展板前留影纪念。
演出中,国家京剧院展现了行当丰沛、流派纷呈、梯队有序、群英荟萃的强大阵容和实力。于魁智饰演的鲁肃沉稳风趣,唱念脆亮醇厚,表演挥洒有度,把憨厚与机智融为一体,将戏剧火花跃然台上;杜喆饰演的诸葛亮松弛自如,《借东风》的大段唱腔酣畅潇洒,含而不露的“活神仙”形象入木三分;胡滨饰演的曹操深得袁派花脸精髓,念白、工架、脚步、表情惟妙惟肖,夸张间显现细腻;王越饰演的黄盖唱腔高亢激越,做工稳练沉实;郭铸锋饰演的周瑜清俊雄健,一笑一嗔间张扬夺目,展现少年老成的新秀实力;王珏饰演的蒋干诙谐迂腐,展现方巾丑色彩;马翔飞饰演的关羽声势如虹、唱念豪壮,使《华容道》收得“豹尾”;郭晓磊饰演的赵云运用不凡工架,展现力挽狂澜的武将英气;危佳庆的张飞,王好强的甘宁,刘垒的阚泽,王雪松的守坛军,色彩浓烈,各具性格,展现了“《群·借·华》中无小角”的经典戏谚。青年鼓师王晓瀚、王鹭雨,青年琴师裘子轩、冯震宇领衔的乐队,以扎实精湛的技艺为表演和唱段火热烘托、增色连连。魏蜀吴国三方斗法,文臣武将相映生辉,全剧情节高潮迭起、文武交替,奇绝人物层峦叠嶂、目不暇接,令全场观众惊叹连连,大呼过瘾。

谢幕时已过23点,然而全场观众情绪炽烈,掌声雷鸣,表达对国家京剧院艺术家们的赞叹和敬意。谢幕后,叶刘淑仪女士再次上台慰问并向艺术家献花,表达“一定每年都来香港演出”的诚挚邀请。
演出后,香港观众纷纷表达赞许之情。一位资深媒体人表示:演员们的表演一个赛过一个,今晚真是过瘾。一位旅行社资深职员表示:演到夜里11点,却完全不知不觉。香港岭南衡怡纪念中学的同学们表示:剧中的对白很有趣,交流很幽默,武打很激烈;曹操的诙谐,周瑜的小气,关羽的威武,每一个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