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梨园公会“活化”开馆 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国粹京剧   2024-11-30 09:32:40 作者: 杜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字大小:[][][]
梨园公会“活化”开馆 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历经腾退、修缮、保护后,作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的梨园公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开馆试运营。同日,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北玥与时代同行—讲好中国故事》演出发布会举行。

        梨园公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樱桃斜街65号,曾是在京戏曲界人士群众组织的交流场所,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随时光流转,有关名称曾为“精忠庙”“北京梨园公益会”等,见证着国粹京剧艺术的辉煌历史。

11月20日,作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的梨园公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开馆试运营。记者 富田 摄

        走进如今的梨园公会,馆内设有京剧工作室、社会大课堂区、数字体验阅读观赏区、化妆体验区及露天舞台等区域,融入京剧主题收藏、交流、展示、教研、演艺等功能,以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线下整合基地的方式,多角度展现了京剧发展历程、剧种特色等内容。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潭。”一句京城民谚道出北京市西城区与国粹京剧之间的关系。两百多年前,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尽数落脚于此,三庆园和被誉为中国戏楼文化活化石的正乙祠,富连成、斌庆社等著名京剧科班先后诞生于西城区,“同光十三绝”“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近千位京剧名家都曾在此居住,一时戏台聚集、科班汇集、名伶云集。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多年来,“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的西城区持续擦亮“京剧发祥地”文化金名片,见证了各种声腔、各地剧种百花齐放和京剧的诞生与演进,承载着兼容并蓄的梨园故事。

        近年来,西城区坚持以文润城,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其间在全市率先探索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随着西城区更多文物“活”起来,越来越多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活动现场,文化领域等各界代表人士介绍了梨园公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未来如何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并回顾了程砚秋先生的艺术成就,表达深深怀念与敬意。

        活动中,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举行。未来,梨园公会将秉持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京剧艺术”的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国粹京剧,共同书写京剧艺术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主办,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梨园公会承办。(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梨园公会“活化”开馆 传承和发扬
“纪程专场”湖广会馆上演​
淄博市京剧院走进桓台县
陕西省京剧院携手京剧爱好者
​北京京剧院《石评梅》亮相上海艺
济南京剧院演出走进山东大学
“国粹唱响生命”再登台
浙江京剧团《风雪山神庙》蝴蝶剧场
淄博市京剧院“赶牛山”走进高青桓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tp钱包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