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国家京剧院举办“百日集训”总结会
国粹京剧   2023-08-05 09:30:00 作者: 鲍 婧 于 帆 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 文字大小:[][][]
青年“有戏”,京剧“有戏”—— 国家京剧院举办“百日集训”总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明确了所肩负的当代责任和创作努力的方向。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京剧院积极探索京剧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推进“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

        2022年3月起,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关怀支持下,国家京剧院集全院之力开展了“百日集训”活动,在艺术实践中全面提升演职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百日集训”活动遴选出“领军人才”培养对象6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30名(含演员、演奏员),为他们打造专场演出62场;同时,推出新创剧目《五女拜寿》《主角》《纳土归宋》等,复排上演经典剧目《白毛女》《三打祝家庄》《奇冤报》《谢瑶环》《西厢记》等,打造重点演出品牌“春之声”“秋之韵”“这里有戏”等,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经验。

        7月28日,国家京剧院举办“百日集训”总结会,汇报总结“百日集训”活动的经验和成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原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王文章,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一级巡视员范巨灵,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司长王建华,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二级巡视员、京昆室办公室主任张春霞等有关领导出席总结会。

        “百日集训”活动推出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代表魏巍、吕耀瑶、刘琪、倪麒森、朱凌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代表李博、杜喆依次分享了活动的收获和感悟;百日集训专家顾问组成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董圆圆,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分别在会上进行了发言;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进行“百日集训”活动总结;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具体要求。会议还邀请到“百日集训”专家顾问组成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寇春华、孙桂元、李欣、李海燕等出席。会议由国家京剧院副院长田磊主持。

         会上首先播放了国家京剧院“百日集训”活动视频,介绍并回顾了活动开展以来,演职员们在前辈艺术家的指导下,秉持“一颗菜”的精神,团结一心,协力合作,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舞台上勃发英姿、绽放光彩的过程。

        发言环节中,国家京剧院青年琴师魏巍激动地说:“对于演奏员来说,伴奏是我们的职业,为他人‘伴’是最核心的定位,为他人‘奏’,是深入骨髓的认知。我们的职责是托腔保调,是傍角儿。没想到在‘百日集训’活动中演奏员们也可以从侧幕条、从幕后走到台前。”魏巍感谢剧院为演奏员提供的训练、展示、提高的机会,这让像她一样的青年演职员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魏巍表示,将继续安于自己的角色,出色完成演出任务,融于团队,融于剧院。

        “百日集训”活动中,国家京剧院一团程派青衣吕耀瑶在个人的“艺心付瑶琴”专场中,演出了程派的经典剧目《陈三两爬堂》,这场演出让她更加深化了对这部剧目的认识和理解。吕耀瑶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有幸参与到京剧传承发展的事业中,在舞台上通过不同的作品演绎不同的角色,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感到十分的幸福。青年是朝气蓬勃的,更是自强不息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用京剧艺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青年演员刘琪在“百日集训”活动中担任了复排剧目《白毛女》的主演,并在个人专场演出中演绎了《玉堂春》,这两出戏恰恰是她的师父杜近芳先生守正创新的代表性剧目。“《玉堂春》是先生继承王、梅两位大师艺术精华的集中体现,也是我随师父学的第一出戏,学戏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先生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刘琪说,“作为演员,我们都渴望舞台。特别感谢剧院领导架起桥梁、搭起舞台,让我们有了解梦、圆梦的着陆与心乡,使我们心无旁鹜,站在演员最神往的聚光灯下。”

         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演奏员倪麒森表示,“百日集训”活动以辅导授课、名师传艺、专场演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了青年演员、演奏员的素质和能力,给予剧院青年人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在参加“百日集训”的一年来,他充分感受到大家排练的热情与积极向上的态度,演员、乐队、舞美等部门通力合作,严谨认真,在每个环节,片段都极力打磨,精益求精,充分体现国家京剧院“一颗菜”精神。

        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武生演员朱凌宇在2022年11月参加了集体拜师活动,有幸拜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景德先生门下,这让他增强了学习底气,明确了进步方向。“能够向老艺术家们学习到更高层面的表演艺术,是剧院给予我们青年演员的最大鼓励、最大支持和最大培养。演员的立身之本就是在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下,练好功演好戏,服务好舞台和人民大众。”朱凌宇表示,“剧院搭建了高规格的平台,给予青年演员宝贵的机会,促使我们快速成长、成才,我们没有资格不去努力,不去拼搏!”

        作为“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代表,一级演员李博表示,通过“百日集训”,青年演员能够确保更好传承前辈艺术家的技艺和表演风格,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提到,剧院精心打造的“这里有戏”小剧场演出品牌、开设的“星光读书会”、举办的优秀京剧保留剧目展演等举措,不仅以剧目促传承,以演出育人才,还多方面开拓青年演员视野,厚植文化积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我们任重道远,‘百日集训’仅是我们的起跑线,推动文化繁荣是我们的使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的方向。”

        “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代表、一级演员杜喆表示,剧院自去年举办的“大练功”“名师传艺”“个人专场演出”等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和活动,为青年演员增加了演出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活动,青年演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演出和排练中,我们更加仔细地揣摩到自己的流派、行当以及艺术创作中的短板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加工。”杜喆表示,“今天的总结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端,接下来,我们将把‘百日集训’的精神转化成为‘每日集训’!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为剧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弘扬京剧艺术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谈及“百日集训”活动的感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董圆圆说:“京剧作为国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代先贤流传下来的经典剧目和舞台艺术精粹,是以优秀表演艺术家、演奏家为载体而传承的。繁荣发展京剧艺术最重要的是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百日集训’正逢其时,抓住了京剧传承发展的根脉,是国家京剧院在未来能否承担起新时代新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培训和演出中,董圆圆看到,很多青年演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演员进步非常大,“说明他的舞台艺术呈现发生了质的提升。这正是我们这项活动最有成效、最有意义的地方。”

         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始终将培养国粹艺术的“接班人”作为最关注的事情,通过“百日集训”活动,她看到了“学习型剧院”的逐步打造,见证了青年演职员们的长足进步。她表示,“百日集训”是水滴石穿的坚持,是久久为功的沉淀,是锲而不舍后的豁然开朗。剧院根据“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分别为专场演出命名,如“磊落星月高”“迈步从头越”“北方有佳人”等,既是打造品牌、将演职员推向市场的细节举措,也是寄予厚望、熔铸心血的生动体现。希望演职员们可以珍惜机会、不负韶华,不忘增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不断提升学养、修养、涵养,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早日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81岁高龄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在发言中数次激动落泪,“百日集训为京剧传承和剧院事业发展持续地添柴加薪,作为剧院的老人,我特别高兴,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回顾自己的从艺之路,她认为,前辈艺术家对青年演员口传心授、一对一的培养是剧院优良的传统,“回想当年,由大艺术家、老师们带着演,我们就是这么出来的,这是京剧教学口传心授的艺术规律。”如今“百日集训”活动为青年演员成长提供机会和舞台,手把手地助推成长成才,“我为你们这些年轻人才高兴,也为京剧的传承发展而欣喜。作为在院61年的老员工,看到一代代的青年人才在不断成长,我特别感动,更加坚定要尽己所能地把所学所会最大限度地传授给现在的青年人,希望大家尽快成长,成梁成材。”刘长瑜勉励青年演员,希望他们继续加强练功和排练,不断取得进步,“我理解的‘百日集训’,奋战不是一百天,不是一周一月一年,而是奋战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对“百日集训”活动进行总结。“百日集训”活动是剧院加快推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重点突破青年人才培养课题的重要举措,是剧院大力建设青年人才队伍的阶段性工程。剧院于2022年3月2日全面启动“百日集训”活动。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贯通“演练”到“实战”,打通“内部培养”到“外部检阅”全流程,上下联动、全院动员,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制定集训方案。经过各演出团、各部门的调查研讨,院内外艺术家、专家广泛研提修改意见,剧院印发了《国家京剧院2022年“百日集训”工作方案》,统筹各项目、各环节实施办法,明确组织结构,成立专家顾问组,就各项目艺术质量进行验收。

         王勇介绍,在“百日集训”活动中,剧院为6位“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即国家京剧院副院长田磊,一团的杜喆、王越,二团的张佳春、李博,青年团的张兰,量身定制了个人专场演出13场。此外,剧院还以“百日集训”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为契机,创新推出的小剧场演出品牌“这里有戏”,为30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定制折子戏专场演出30场。在完成“百日集训”培养任务后,剧院统筹各演出团青年演员培养情况,延续“这里有戏”演出模式,已将其打造成为青年演员的常态化演出平台。目前,“这里有戏”在梅兰芳大剧院已累计上演49场。

        如今,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正在创作演出等核心工作中崭露头角、担当重任。2022年,京剧《五女拜寿》齐聚3个演出团共17位优秀青年演员担当主演,该剧制作人、编剧、副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主创人员也都是剧院的青年一代。今年,剧院提出了“改编经典名著、改编经典名剧”的“两改”创作思路,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同名京剧《主角》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应运而生。在“两改”创作思路的指导下,剧院还将推出京剧版《牡丹亭》《红楼梦》,复排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推动更多青年演员在舞台上担当“主角”。

        围绕艺术高质量发展,剧院全面开展了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国家京剧院2022-2023年度制度“立改废”工作。针对原有制度体系的结构短板、要素缺失等问题,具体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新立”“修改”“沿用”“废止”分类处理,共出台制度96项。

        与此同时,国家京剧院着力打造“学习型剧院”。其中,“星光读书会”就是“百日集训”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打造的提升文化修养、拓展知识视野的学习平台,截至目前已陆续邀请文学艺术界、学界等知名艺术家、学者带来主题讲座。全体演职员学习热情高涨,接下来,剧院还将从雕塑、书法纂刻、音乐、舞蹈、古典诗词等方面邀请专家来院开讲。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在讲话中表示,为“百日集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良好成效而高兴,为青年演员收获和成长而高兴,更为国家京剧院探索形成了“百日集训”这样一套机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理念、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而高兴。他认为,“百日集训”活动是国家京剧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是国家级艺术院团在推动人才培养、促进事业传承上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为其他艺术院团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卢映川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国家京剧院提出的“百日集训”不只是“集训”的概念,而是围绕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对于京剧事业的传承发展而言,“人才”也不仅局限于舞台上的表演人才、演奏人才,而包括台前幕后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概念。“百日集训”以剧目带人才的方式,为青年人才崭露头角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名家传艺的方式也体现了京剧艺术的薪火相传和艺脉传承。

        对于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京剧艺术,卢映川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作品的传承,在秉承“三并举”剧目方针的基础上,将前辈艺术家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通过接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二是技艺的传承,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舞台表演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和方法,要在新时代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传承下去;三是理念的传承,要不断总结京剧艺术在各个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好的机制、方法、理念,助力实现新时代的新任务;四是人才的传承,“繁荣发展戏曲艺术关键在人”,通过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辈出、剧目纷呈。

        最后,卢映川对国家京剧院未来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国家京剧院要把“百日集训”的理念精神和机制方法长期坚持发展下去,“集训不是百日,而是每一日每一月每一年”;希望国家京剧院始终肩负起京剧艺术传统发展的重任,以“一棵菜”精神继续推出《五女拜寿》《主角》《纳土归宋》等一系列的好作品,出精品、留经典;希望国家京剧院高度重视培养全系统、各领域的艺术人才,通过“星光读书会”这样的学习活动引领演职员广泛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开阔眼界,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期待年轻人珍惜时光,力争成为舞台的主角、剧院的主角、人生的主角,“只要努力,就有机会被发现!”

        国家京剧院全体演职员表示,将认真领会、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各项指示要求,朝着“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方向不断迈进,将不负众望,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灿烂华章。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倪茂才领衔《将相和》压轴“吉林戏
济南京剧院《邓恩铭》英雄山上演庆
听三位大侠为你讲述江湖故事!《七
青海省京剧团参加红梅大赛获佳绩
国家京剧院举办“百日集训”总结会
第九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
河南京剧艺术中心庆“八一”现代戏
上海京剧院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
王馨仪借《穆桂英挂帅·捧印》获红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下载tp钱包imtoken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