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京剧表演人才提升计划开班在乌鲁木齐京剧院
国粹京剧   2023-05-17 10:08:37 作者:毛卫华| 蔡俊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文字大小:[][][]

京剧大师赴疆口传心授打磨人才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开班仪式”上,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演员表演折子戏《骆马湖》。(蔡俊摄)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国(右)在给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演员高雪鹿(左)说戏。(蔡俊摄)

        5月5日,“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开班仪式”在乌鲁木齐京剧院举行,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吕昆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一级演员孙丽英,石家庄市京剧团团长、一级演员赵玉华,江苏省戏剧学校教师、一级演员李奕洁等5位全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专程来到乌鲁木齐,给他们的5位新疆弟子一对一教学,手把手传艺。

        “此次办提升班,对新疆戏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新疆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姚涛说,为了帮助新疆戏曲事业的发展,文旅部专门设定了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新疆班的正式开班意味着随着中国文艺、新疆文艺的繁荣发展,京剧作为根植在新疆大地上的绚丽花朵,会绽放更加艳丽的光彩。

        35岁的高雪鹿就是这5位学员之一。实际上,高雪鹿从10岁起开始学戏,到现在已经有20年戏龄,和同批学员高茜等人都是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的台柱演员。

        “但是我们离真正的高水平演出其实差得还远。”高雪鹿说。他的指导老师是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国。在训练时,张建国不客气地指出,高雪鹿的嗓子先天条件很好,外形条件也很好,但是“缺功”。自此,高雪鹿将老师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每天都抓紧时间练习。


一板一眼、一行一止,未曾出声先动情——

        “你要这样走,对,这样回来……”开班当天,张建国一参加完开班仪式,就开始在台上和高雪鹿交流起来。彼时,高雪鹿和新疆学员们刚刚向大师们汇报演出了自己拿手的折子戏。张建国表情温和中透出一丝严谨,认真地纠正着高雪鹿的台步和身形:“每天最起码要吊两个小时嗓子,先要规矩,然后再放松,这样才能把握好度。”

        “未曾出声先动情。京剧演员都是从小练就童子功,在唱腔上,让口腔的肌肉和头腔共鸣,气息的通道特别通畅,那都是功力所至,功一定要下到,只有天天吊嗓两个钟头,才能功到自然成。”张建国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着高雪鹿的发音。

        65岁的张建国是京剧名家,工老生。他的代表剧目非常多,此次来首府传授的折子戏,是《审头刺汤》。这出折子戏唱、念、做并重,是张建国的代表作之一,因难度很大,近年来鲜见于舞台。而选择这出折子戏作为教学剧目,对演员的唱、念、做、表,是一个综合性提升。

        因为时间紧,张建国的第一次教学计划只有很短的时间。接下来的半年,他都会间或来到乌鲁木齐,或者在线上对高雪鹿一对一教学,进行深度打磨。

        高雪鹿很紧张,张建国是他儿时的偶像,从学戏起,他就是看着张建国的戏长大的:“现在大师就在身边给自己授课,还是一板一眼、一行一止、一字一句地教我,简直像在做梦一样。”

        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抬步,张建国都做好示范,高雪鹿亦步亦趋地学着,暗记于心:“张老师艺术特点特别鲜明,需要认真领会,慢慢消化,更要认真揣摩。”高雪鹿说,自己不想浪费与老师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太难得了,海内外了解京剧的人,没有不知道张建国老师的,这些艺术家们很忙,能接受他口传心授的教学,万分感谢国家文旅部、自治区文旅厅搭建的这样一个平台,没有这一平台,这个机会很难实现。”

        张建国很感慨:在新疆这个文化多元融合的地方,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发展到今天,传播国粹艺术,无论从硬件建设到人才培养,都在一步一步地进步,这非常不容易。“传授这出戏,只是一个纽带和开端,我们会和这些学员们保持一生的教与传的良好师生情谊,让这些新疆京剧人才能够更好地多学一些戏,多成一些戏。”


“国粹”艺术,在传承的路上——

        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自古以来离不开传帮带。“培养一台剧目就是培养一批人,培养一批人就是培养一个院团,这是因果关系。”姚涛说。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京剧以它独有的形式植根在新疆各族群众当中。据《中国戏曲志·新疆卷》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新疆人就以清唱京剧为乐。到了清末民初,在新疆境内正式开始出现了“吉利班”“天利班”“华侨班”等京剧戏班。1949年以后,得益于一批享誉国内的著名京剧艺术家,如马占良、张丽娟、王煦苹、楼亚儒、于鸣奎、罗惠兰等登上了新疆的京剧舞台,新疆京剧获得空前的发展。

        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挖掘整理传统剧目400多出,创作、改编、移植新编各种剧目100余部,这些成绩与内地京剧交流和内地一大批京剧人才落户新疆发挥作用密不可分。

        但是,戏曲人才培养具有个性化、难以“批量生产”的特点。如何解决有效培养戏曲人才储备力量,加快梯队建设,成为一个新课题。“京剧团这些顶梁柱中生力量,是2001年在北京戏校学的戏,直到现在这些孩子到了能够扛大梁的时候,但是后备力量不足。”姚涛说。

        此次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着眼全国京剧院团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按照艺术规律采取的有力措施,通过组织优秀京剧院团表演艺术家,采取“一对一”传授方式,对实力弱的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省区级院团青年骨干演员进行集中指导,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推动京剧事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自3月起,在全市各高校、中学举行了一系列“京剧进校园”活动,在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演出,以体验戏曲化妆、现场示范、后台观看演员如何穿戴戏曲服饰等活动,掀起了一阵京剧传统文化魅力旋风。在自治区文旅厅的安排部署下,还将于5月中旬之后,与新疆秦剧团赴南北疆进行各自200场共计400场演出,将戏曲传统艺术传播到新疆大地的各个角落。

        最重要的是本土梯次性人才培养也在深入进行——近日,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与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签订校团合作框架协议,在戏曲人才培养、师生实习实践、艺术创作等方面深度合作,为京剧团有效输送人才。

        “无论是从政府推广角度,还是群众基础的打造方面,传统戏曲文化都在慢慢浸润新疆大地,我们希望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让群众有兴趣听,让演员有兴趣钻研,向社会普及戏曲艺术,让所有人对中华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姚涛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京剧表演人才提升计划开班在乌鲁木
济南京剧院《凤还巢》​演出庆云文
崔伟杰京剧清唱会​成都新声剧场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携《成角儿
京剧电影《赤壁》南美首映
​​“青春·韵动”青少年京剧专场
″古韵流芳″京剧名家演唱会邯郸大
长荣京剧院《锁麟囊》文旅惠民演出
新加坡华族艺术中心京剧展演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imtoken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