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青研班《穆桂英挂帅》上演​梅兰芳大剧院
国粹京剧   2023-04-30 10:12:43 作者:许勃潮 马晓鹏 来源:光明网 文字大小:[][][]
赓续梅韵再绽芳华 第七届青研班传承版《穆桂英挂帅》精彩上演

        4月23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灯火通明、掌声雷动,剧场里上演的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以下简称“青研班”)教学汇报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这出戏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于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剧目在北京首演的,也是梅兰芳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出梅派剧目。说到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创排,不得不提到豫剧大家马金凤。1953年,马金凤带领洛阳市豫剧团前往上海演出由豫剧传统戏《老征东》改编的《穆桂英挂帅》,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后,一位特殊的观众走进了后台,这位观众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当时已经唱红了河南各地的马金凤又惊又喜。梅兰芳亲切地对马金凤说:“我以前只演过小穆桂英,不知道豫剧还有老穆桂英”,言语中透露出对这出戏的喜爱,尤其是剧中五十三岁的穆桂英老当益壮、挂帅出征的精神令梅兰芳深深感动。之后,梅兰芳大师将这出戏成功地移植为京剧版本,成为后辈演员们争相学演的经典剧目。

        此次演出的《穆桂英挂帅》是国家京剧院梅派名家李胜素在第七届“青研班”作为专业导师的教学展示,也是几位梅派后学向首都观众进行的研习汇报。演出中,穆桂英的第一出戏由贵州京剧院青年演员李晨阳饰演,李晨阳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拜师京剧名宿关肃霜亲传弟子侯丹梅,传承“关”派文武皆能的艺术风格,关肃霜曾拜师梅兰芳,所以从师承上,李晨阳演出《穆桂英挂帅》是学习流派的过程中遵循“学源不学流”的信条、传承前人经典剧目的最好体现。李晨阳在贵州戏曲舞台上经过锤炼,台风日益稳健。演出中,她饰演的穆桂英,较好地继承了梅派风格,出场的两句念白“只为朝廷信奸佞,解甲归田二十春”严格按照梅派的吐字归音处理,一出场就把穆桂英闲适、恬淡但又关心时局的“退休”生活清楚地交代给观众;四句〔西皮原板〕唱得舒缓有致、柔中带刚,奠定了整场大戏的基本情感基调。

李晨阳饰演穆桂英剧照

        “捧印”一折由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朱虹主演。这场戏是全剧的重点场次,唱段集中、表演繁重,朱虹师承梅派名家李胜素,嗓音甜美圆润、通透畅达,观众熟悉的〔西皮慢板〕“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讯”,〔西皮二六〕“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西皮流水〕“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都演唱得朴素纯真、准确大方,从思虑重重到婉言劝诫,再到最后激情洋溢,节奏逐渐由慢而快,穆桂英的报国热情也逐渐被唤起;〔九锤半〕锣鼓的节奏中,朱虹扮演的穆桂英时而回到当年沙场为正义而驰骋,时而为三关上将凋零而担忧,伴随着乐队的烘托,聚将鼓的催促声和齐鸣的号角声再次坚定了她披挂上阵、报效国家的决心,一个幅度大于常规青衣的矫健步伐,跨进门槛,捧起帅印,奔赴校场。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的高低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最好的评价就是观众的反馈。当晚,“捧印”一折的表演慷慨英武,稳而不躁,细而不乱,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观众们被朱虹的表演深深吸引,几乎忘记了这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演员在表演,台上俨然是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身经百战、心忧国事的穆桂英。

朱虹饰演穆桂英剧照

        大轴是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褚沣怡主演的“出征”一折。褚沣怡同样师承梅派名家李胜素,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功底扎实。2014年在学京赛上表演《宇宙锋》选段,崭露头角,毕业后进入国家京剧院。近年来,她在多次赛事中获得不错成绩,2019年获得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是京剧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出征”一折虽然唱念不多,但是无论是出场的经典唱段“大炮三声如雷震”,还是训子时的大段念白,中规中矩,严谨规范,尤其是出征时手持马鞭的亮相,英姿飒爽,将穆桂英这位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褚沣怡饰演穆桂英剧照

        本次传承版《穆桂英挂帅》的演出,以国家京剧院一团为班底,第七届“青研班”学员担纲主演,除三位穆桂英的扮演者之外,上海京剧院麒派老生鲁肃扮演的寇准,山东艺术学院老旦演员李卢扮演的佘太君,都是唱念俱佳,把控得当,人物鲜明,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相较几位在读研究生而言,舞台经验较丰富的老生演员马翔飞,花脸演员胡滨、刘魁魁等,在剧中所饰演的各个角色相映生辉,流派特色浓郁,为整出戏增色不少。

三位“穆桂英”扮演者与导师李胜素合影

        这出戏是梅兰芳大师晚年艺术臻于化境的传世之作,剧中无论是穆桂英服饰上表示在朝廷任职身份的团花绣样,还是“捧印”一折表示穆桂英为国事再三思虑的〔九锤半〕,包括体现穆桂英武艺在身而化用的武生脚步、决定再度出征时堪称雕塑的“捧印”造型等等,都是梅先生在艺术进入“自由王国”境界后的绝美创造。对于青年演员来说,要做到准确传承、完美呈现,难度较大。三位主演虽然资历较浅,在人物的准确把握以及表演的尺度、节奏和艺术张力方面还需继续努力,但在文艺样式日益多样化、竞争激烈化的今天,能够潜心学习、继承传统剧目,能够耐得住清贫,坚守在戏曲文化的阵地,实属难得。

        本场演出是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为传承京剧艺术、培养戏曲人才不懈努力的结果。“青研班”自1996年创办以来,至今共创办了7届,培养了10余个剧种、50余家院团的近300名学员,为中华戏曲尤其是京剧艺术的在当代的梯次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青研班”为地方院团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全国各地院团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本届“青研班”54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去年9月份以来,他们跟随尚长荣、叶少兰、刘长瑜、叶蓬、杨少春、于魁智、李胜素等名家名师,学习了50余出传统大戏和经典折子戏,圆满完成了第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疫情期间,老艺术家们克服诸多困难开展线上教学,2023年春节开学后,又紧锣密鼓地面对面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们打磨提高、历练实践,中国戏曲学院各部门也联动配合,为“青研班”的教学实践保驾护航。期待第七届的学员们能够珍惜韶华、钻研奋进、守正创新、追求卓越,为观众们奉上更多经典剧目。

演出合影留念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青研班《穆桂英挂帅》上演​梅兰芳
京韵共抒巴蜀情 《秦良玉》成都唱
北京京剧院演出文化和旅游让生活花
聊城市京剧院《丹心向阳》首场演出
海林举行“杨子荣现代京剧培训基地
​麒麟剧社巡演南昌京剧专场演出
成都京剧研究院《陈毅回川》走进达
“梅音慧心”田慧专场上演两部
青岛京剧院“点燃”了校园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imtoken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