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微光》剧本杀
国粹京剧   2022-11-22 09:30:21 作者: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文字大小:[][][]
京剧+剧本杀+红色主题如何混搭?省内外专家品评沉浸式戏剧《微光》

        11月16日下午,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都大学主办的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光”系列之《微光》创评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举行。研讨会上,省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红色主题沉浸式戏剧《微光》展开“头脑风暴”。

        据悉,《微光》时长两个多小时,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都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怀有远大抱负的革命青年追求革命理想的故事。该剧由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办事处、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等出品,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编剧潘乃奇任总导演、总编剧,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焦阳担任执行导演。

研讨会现场

    改变传统观演关系,与作品产生更多共情

        有趣的是,《微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剧作品,而是落地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沉浸式戏剧。

        该剧结合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充满特色的实景建筑不仅成为故事发展的线索,也是“任务执行”的地点。同时,作品融入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输出创作者希望表达的红色主题。

        对此,不少与会专家学者给予好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认为,《微光》采用沉浸式戏剧的表现手法,带领观众在表演空间中游走,改变了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

        “文学作品通过读者的阅读完成二度创作,《微光》这种参与体验,也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作品更加饱满。”李明泉还表示,该剧也对传统京剧做了创新展示,以轻松的方式展现了京剧唱腔和程式化的表演特色。

        “剧本杀成为一种文化风潮,说明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以前那种观演关系。把它融入戏剧,让观众成为戏剧进程的一部分,获得的体验跟在观众席上是完全不同的,可能对作品产生更多共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认为,如果能妥善加以引导、增强其造血能力,沉浸式演出、沉浸式戏剧有望成为文化消费新风尚。


    “把人当作人来写”,作品才会更有生命力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微光》的跨界融合有助于有效传递作品主题。“创作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应该深入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审美的眼光发掘其中的人性和人文内涵,摒弃概念式、口号式的表达,写出有个性的人物和富有张力的情节,这样才有希望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认同。”

        傅谨也认为,文艺创作不能主题先行,而是要深入历史、深入人物,“把人当作人来写”,这样作品才会更有生命力。

        “手段不仅有技术上的,也有审美和心理上的,要把氛围感营造出来,让观众真正置身其中。”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边文彤说,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表演推进,把观众带回曾经的时代,“非常期待《微光》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推动更多戏剧从业者、爱好者进一步思考、探索”。

        这也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期待。“微光虽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明泉表示,《微光》在守正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希望能进一步精心打磨,成为沉浸式戏剧的一道“强光”,也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希望之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国家京剧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大连京剧节好戏连连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微光》剧本杀
“戏曲进校园,国粹润心田”
梅兰芳艺术节泰州开幕
张欢:传播传统戏剧风韵 弘扬优秀
尚长荣艺术人才培养结业仪式暨专家
京剧演员湖北大学现场授课​
政协京昆室赴国家京剧院调研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