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
国粹京剧   2022-11-14 09:42:34 作者:王笑妃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大小:[][][]
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年过去了,成果如何呢?我们看到:上海戏剧学院“416女团”用戏腔唱古风歌曲的视频风靡全网;游戏《原神》中糅合了戏曲元素的“神女劈观”唱段甚至引起国内戏曲界各个剧种众多艺术家下场翻唱,在视频网站动辄百万播放量,成为时尚的校园文化……

        随着“戏曲进校园”政策不断推进、深化以及国家对美育、戏曲教育越发重视,大中小学的学生与戏曲之缘也越结越深,他们不仅是“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有机会接触、认识戏曲,更自发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传播者甚至是研究者。


戏曲传承实现由“进校园”到“驻校园”

        踢腿、开胯、耍棍……这些是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三年级学生乌达木六年来的日常,他从三岁半开始练京剧基本功,如今依然保持每周末七、八个小时的训练强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金帆京剧团负责教师陈艳丽介绍,近些年学习戏曲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京剧团从最初发愁“找寻学员”,到现在“择优录取”后仍有300余人,见证了京剧的走俏。“要以戏曲教育的方式来育人,而不是只作为一种才艺培养。”陈艳丽认为。

        “我不会有学京剧挤占孩子学习其他科目时间的顾虑,京剧基本功也算是体育锻炼的一种,不但能让他强身健体,而且现在‘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孩子还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经常给同学们分享京剧的知识。”乌达木妈妈说。

        “重视美育,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美育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传统文化,而戏曲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艺评论家胡一峰指出。在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戏剧(含戏曲)更是被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明确将戏剧(含戏曲)列入义务教育五大艺术课程,戏曲实现由“进校园”变“驻校园”。

        学校内,与美育、课后服务等关键词结合的戏曲元素越来越常见,融入教学体系中。“发挥戏曲的美育功能,要防止以戏曲演出和知识讲授代替美育,要把美育融入教育框架设计之中,让戏曲真正发挥滋养心灵、提升审美素养的作用。”胡一峰说。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悠扬的戏曲从教室传出,在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每当中午,学校都会给孩子们播放京剧经典选段。为了让小学生充分体验京剧的趣味,学校还举办了“京剧节”,由语文老师进行京剧知识的科普,美术老师教大家自己动手画脸谱。

        许多中小学纷纷聘请戏曲专业人士来教学,力求学生对戏曲不仅限于表面了解,更能走向专业化,培育戏曲人才。“戏曲进校园必须有专业人士放下身段,主动、积极地进校园,培育专业的戏曲人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周星说。


“云上”青少年“票友”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互联网+戏曲”带来的大流量传播,吸引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越来越多“互联网一代”是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戏曲而成为“曲友”“票友”的。“新媒体弥补了那些‘存留在博物馆’的艺术,比如戏曲等传播上的缺陷。年轻人和互联网的‘亲密’关系,使他们能更好地通过网络渠道接受传统艺术。”周星说。

         在手机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上,京剧、豫剧、秦腔等名家选段,都有近3000万的播放量,这类手机音频软件保存了各派戏曲的珍贵录音资料,戴上耳机就能沉浸在戏曲名家的唱段中。“我经常在抖音、快手上看京剧,还会在喜马拉雅上听已经过世的李宗义的《大闹天宫》。”三年级的乌达木说。

        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上的戏曲“名场面”片段更是常突破百万播放量,而且视频平台往往会有意扶持传统戏曲类视频发展。今年初,B站播出了一场以戏曲为特色的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快手直播推出“今朝我登场”与“戏曲大师父”两个戏曲直播IP,让直播间的观众感受到戏曲魅力,单场直播看播量达152.8万,获得点赞188万次。

        《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总论篇中提出:“通过高雅艺术、高质量的文娱产品、健康向上的审美风尚占领网络阵地,培养对真善美的敏感力和鉴赏力。”“我经常在B站上看戏曲相关的视频。随着中国国力发展,戏曲近年来重新被重视起来,相关的视频不仅产量高,质量也高。”来自台湾的北京师范大学以雅昆曲社成员郑庭绎说。

        数字化东风惠及传统戏曲,爱好者自发创建的“昆曲工尺谱数字化网站”,悉心还原传统工尺谱排版,不但为曲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更为昆曲传播插上了翅膀。

戏曲成为进入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入口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戏曲多演绎历史故事,讲述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牡丹亭》《西厢记》等不乏清丽典雅、韵味悠长的戏词……可以说,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美、服饰、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戏曲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也表现传统文化的外在符号,同时还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观念。戏曲是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很好的入口。”胡一峰认为,很多青少年戏迷,对戏曲的爱如同投石于传统文化之湖,泛起层层涟漪,引发他们对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的兴趣。

        “看了大闹天宫这出戏之后,我就有兴趣看四大名著了。”乌达木说,爷爷奶奶为了帮他理解唱词,会给他讲很多历史小故事。他不但爱听,还会用在作文里。

        大学校园中一些“曲友”“票友”,甚至将古典戏曲或传统文化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文本的角度,很多古典戏曲剧本本身就是文学经典。当人们了解、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时,他们自然会喜欢上传统文化。”周星说。

        郑庭绎一开始喜欢日本的舞剧和能剧,感慨其精彩之余,他好奇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也有歌舞戏剧类的艺术,抱着这种想法,他找到了昆曲,并因为昆曲而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成他来北京学古代文学,并一路读到博士。

        “戏曲真是改变我人生的一个点,左右了我的很多选择,读研究生时我就选择继续研究古典戏曲。在读一些比较枯燥的戏曲文本时,因为知道这段文本在舞台上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就感觉纸上的那些文字活起来了,有一种自己跟几百年前的人隔空对话的感觉。”北京师范大学以雅昆曲社成员曾子芮说。以雅昆曲社的另一成员徐畅也因对昆曲的热爱,选择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周末参加曲社的活动,是一种‘充电’,我觉得自己研究的真是一个很美好的学科,戏曲艺术激励我在学术上继续钻研”。以雅昆曲社还有一些社员去日本、美国深造,继续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的翻译等课题。


戏曲传承从校园走向世界

        “鉴今证古,舞台小天地;继往开来,天地大舞台。”听戏、唱戏的青少年,有了文化自信,自发地在天地大舞台中做传统戏曲的传承、传播者,将传统戏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青少年学戏,对身边的家长、同龄人会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陈艳丽表示,“金帆京剧团的孩子学京剧后,很多家长从无感到了解、再到喜欢戏曲,后来直接用孩子唱京剧的片段做手机来电铃声”。乌达木的妈妈说,孩子学京剧之后,自己为了陪他,走进剧场听戏的次数更多了。

        “京剧团的孩子们,也许今后从事的学业和事业与戏曲无关,但每个学过京剧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文化自信都是融入血液的,有学生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留学,还会给外国友人讲京剧。”陈艳丽说。

        “戏曲艺术有其魅力,但它还是小众的,需要喜爱它的人们去投入、传播、推广。”周星认为。北京师范大学以雅昆曲社的两位老师——欧阳启名和许淑春,自曲社2008年成立以来,每周六风雨无阻、不计报酬前来教学。她们身上曲人的精神与风骨,影响了以雅昆曲社的每一位成员,要将“姹紫嫣红”送到更多人的耳边。社员们经常去中小学讲昆曲知识,“在四川支教时,西部地区的中学生很多都没有听说过昆曲,我就给大家放经典片段,讲有趣的桥段。”曾子芮说。

        高校社团流动性大,但曲社毕业的学生很多选择继续在天南海北讲昆曲的故事,有人作为免费师范生回新疆教书,在课上给学生科普昆曲;有人远渡重洋深造,在耶鲁大学加入当地曲社,继续传播昆曲。

        “我想昆曲应该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体验过昆曲魅力的人,哪怕之后偶尔能想起来了一句曲词,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以雅昆曲社成员陈耘之说。今年开始,以雅昆曲社推行“传帮带”计划,每位老社员带几个新成员,针对每个人学昆曲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已经工作的老社员周末依然愿意抽空教师弟师妹,只希望为昆曲艺术薪火相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一团服务戏曲文化周​
史依弘将在《西施》中复原​9分钟
​时隔61年,国家京剧院再次举办
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
湖北京剧院整理改编《马超》首演​
李胜素领衔《凤还巢》将亮相河北省
淄博市演艺中心京剧进校园
临清市京剧团“京剧传承在行动”培
“尚研班”汇报演出将拉开帷幕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