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三代“喜儿”艺术接力 与观众共同“入戏”​
国粹京剧   2022-11-04 11:44:24 作者:王添艺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三代“喜儿”艺术接力 与观众共同“入戏”

▲京剧《白毛女》剧照李春来摄

        “大雪飞,北风紧,天阴云暗,盼新年,怕新年,偏到新年……”近日,国家京剧院2022年“秋之韵”演出季“百日集训”复排剧目京剧《白毛女》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京剧《白毛女》是1958年戏曲艺术家马少波、范钧宏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的经典剧目,讲述了历史时期喜儿、王大春等劳苦大众抗争不公命运的感人故事。该剧一经上演即引发轰动,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袁世海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郑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等京剧大师都曾出演过本剧,《北风吹》等唱段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很多戏迷心中的经典。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杜近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历时半年精心打磨,复排京剧《白毛女》,与观众重温经典,向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致敬,反响十分热烈。


    守正创新,为经典作品探索更多可能

        本次复排的京剧《白毛女》有很多新设计:不仅剧情更为紧凑,将原版3个多小时的剧长浓缩近一半,还采用了数字化声、光、电舞台效果,道具、服装等方面也更加注重细节,同时部分唱腔、编曲融合了少许歌剧、民乐等元素,并由交响乐团完成配乐,让许多观众感到眼前一亮。

        “我觉得这些变化让我更容易‘入戏’,故事情节也更加合理流畅了,整场戏看下来真是酣畅淋漓。”观众路先生看完演出评价。路先生是资深戏迷,家中收藏了国家京剧院很多经典剧目的影音资料,在他心中《白毛女》是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之一。“所以从知道这部戏要复排开始,我就特别关注,为了能抢到好位置我还在开票当天定了闹钟。”路先生说,自己观看本场演出的一大乐趣就是“找相同”和“找不同”,“比如黄世仁家门口的灯笼,以前的版本是个小小的圆灯笼,这次复排用的是大长灯笼,更符合黄世仁家‘土豪’的气质了,也让人更加同情起喜儿一家的遭遇。相同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杨白劳的念白沿用了老版本中韵白的处理方式,这可是现代戏中很少见的。”

        对此,京剧《白毛女》复排导演徐孟珂表示:“在前辈们所创作的经典之上,我们从仰视和学习的角度复排此剧,同时,尽力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弥补前辈艺术家因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而造成的遗憾,为这部经典大戏探索更多可能。所以,我们在复排过程中既要做到守正,也就是恪守京剧表演中四功五法的正道,延续以‘李、袁、叶、杜’四位京剧大师为代表的表演风格,继承前辈艺术家在舞台上一切以刻画人物为核心的艺术追求;又要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推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薪火相传,三代“喜儿”完成艺术接力

        不仅舞台效果“新”,复排京剧《白毛女》的演职团队也很“新”。

        为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落实“以戏促功、以演推人”,国家京剧院将《白毛女》复排列入院团“百日集训”重点项目,大胆起用新人。遴选优秀青年演员刘琪饰演喜儿,一级演员李博饰演杨白劳,二级演员杨威饰演黄世仁,一级演员张兵饰演王大春,优秀青年演员谢毅饰演穆仁智,一级演员毕小洋饰演黄母,二级演员谭小令饰演王大婶,一级演员蔡景超饰演赵大叔,优秀青年演员訾睿饰演张二婶,由青年编剧陈卓担任复排剧本整理,并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郑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担任艺术指导,为演出保驾护航。

        作为上一代“喜儿”的扮演者,陈淑芳对本次复排工作十分重视,从3月份开始,陈淑芳就抓住一切机会指导“新生代喜儿”刘琪,随着演出临近,她几乎驻扎在剧院,陪伴青年演员们成长。对于此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剧目的刘琪来说,演好“喜儿”是个不小的挑战,“陈老师帮助我一点点地调整细节,理解人物内心和增强声音爆发力,手把手教会我如何在词句当中完成‘喜儿’情绪的递进与转换,在这部戏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陈淑芳和刘琪都是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杜近芳先生的徒弟。这种对观众负责,对演员负责的态度恰恰是杜近芳等老一辈艺术家一生的坚守。“我师父就是这样教我的,师父把‘喜儿’交给了我,我就得用心把她传下去。”陈淑芳说。如今,在陈淑芳等艺术家的精心指导下,刘琪等青年演员也用出色的演出诠释了前辈们追求完美的艺术精神,三代“喜儿”完成了艺术的接力。

    “红色+京剧”,双重魅力观众叫好连连

        在京剧《白毛女》的观众席中,有位身穿军装的老人尤为引人注目。老人虽然头发花白,却坐得笔直,眼中泛着泪光。老人姓顾,今年80多岁了,是一名武警老兵。京剧是顾老多年的爱好,中秋佳节,同为军人的儿子专程把父亲接到北京团聚,带老人家过“戏瘾”。“我的父亲也是军人,是一名‘老八路’。”老人解释。原来,老人一家三代军人,父亲就是在和《白毛女》相似的情景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演员们精彩的演绎让老人想起了父亲和老战友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娃娃们演得也好,好啊。”老人不断重复着。

        不住叫好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小樊。“我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在我心中,京剧和山水画一样,有一种充满东方神韵的意象美。而国家京剧院的保留剧目《白毛女》,重新被搬上舞台,对于我们来说可是难得的学习观摩机会,尤其是‘大雪飞,北风紧,天阴云暗,盼新年,怕新年,偏到新年……’这一段,我一直在心里跟着唱。”

        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是观众对京剧《白毛女》经典重现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红色文化和传统艺术双重魅力的由衷赞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三代“喜儿”艺术接力 与观众共同
江西京剧团“送戏下乡”弋阳县
湖南京剧中心“周末剧场”回归
京剧节大连票友们邀请六位名角
华中科技大学中外学生京剧文化体验
济南京剧院《邓恩铭》日照演出
北京京剧院《京韵红楼》首演重回大
石家庄市剧团《铁弓缘》亮相石家庄
访京剧名家李莉 艺海无涯 宝刀不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imtoken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占星入门知识imtoken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