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宁夏京剧“大篷车”的第五代传承​
国粹京剧   2022-10-23 09:51:15 作者:陈秀梅 来源:新消息报 文字大小:[][][]

宁夏京剧“大篷车”的第五代传承

宁夏京剧院青年演员送戏进社区。

        2011年,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刘京接过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大篷车”的接力棒,继续送戏下乡,不断推陈出新,将群众喜欢的节目送到家门口。从1958年至今,宁夏京剧院“大篷车”已传承至第五代。60多年来,这辆文化“大篷车”已行驶百万公里,流动演出超过8000场,足迹遍及宁夏乡村,让600多万群众通过“大篷车”享受到别样的精神食粮。

刘京(中)与青年演员下乡为群众演出。

    京剧“大篷车”驶遍宁夏各个乡镇

        “刚开始,‘大篷车’到乡村演出,条件非常艰苦。”10月18日,刘京接受采访时介绍,当时没有专业设备,宁夏京剧院改造了一辆简易“大篷车”,每次演出前需要男女演员一起装车、抬箱,仅这一项准备工作就得花一个多小时。除了装车困难外,更让人忧心的是安全问题。每次下乡演出,地点都在偏僻山村,路途远、行路难,尤其是下过雨后,到各乡镇还需要行驶几小时山路。山路蜿蜒曲折,雾气缭绕,遇上乡间泥泞土路更是难行,演员们坐在颠簸的车上,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

        即便如此,十多年来,刘京坚持带领宁夏京剧院近百名青年演员,跟随京剧“大篷车”的足迹遍布宁夏各个乡镇,每年下乡演出近200场,将京歌《新时代》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节目送到千家万户,让京剧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

        “上了台我们就是一名演员。‘大篷车’每到一个演出地点,无论观众多少,哪怕只有一人观看,演出时也要认真对待。”起初,刘京发现大部分群众喜欢听秦腔,对京剧感兴趣的人少。如何才能让传统京剧艺术也得到认可?她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并迅速召集各队队长,先是给“大篷车”配备字幕机,让群众能看懂戏里讲的故事,接着调整节目安排,增加了传统武戏、滑稽戏等剧目,烘托气氛,引人逗趣。除此之外,还将乐队搬上舞台,将京剧传统乐器一一展示。逢特殊的节日、纪念日,增加红色经典和群众耳熟能详的现代戏、样板戏等。经过不断探索,“大篷车”的演出质量得以提升,受到群众欢迎。2015年,刘京创作的京歌《新时代》唱到了田间地头,演出时还将精心准备的《红灯记》《杜鹃山》《家住安源》等京剧片段一一献上,让众多群众过足京剧瘾。

        今年夏天,酷热难耐。7月8日至8月4日,宁夏京剧院50多名京剧新秀在刘京的带领下,沿着“大篷车”的足迹再次前往隆德县、西吉县、泾源县各乡村田间地头,为群众上演传统京剧、京胡独奏、京剧清唱等国粹。在将近一个月时间里,演员们顶着烈日每天都要上演两三场,共演出70场。

        “大篷车”下乡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刘京常常顾不上吃午饭就随“大部队”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尽管如此,当看到乡亲们纯真的笑脸,听到台下热烈的掌声,她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多年来,“大篷车”给了青年演员成长锻炼的机会、磨砺技艺的舞台,把宁夏京剧院老中青三代京剧人凝聚在一起。

京剧“大篷车”送戏下乡,受到群众欢迎。

    守正创新,创作能走进群众心坎里的好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既守正又创新,创作出具有火热生活气息、能走进群众心坎里的好作品,是刘京一直琢磨思考的问题。“传统京剧不能丢,但也不能一味‘吃老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作符合当下人文、生活等气息,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作品。”明确这一目标和理念后,刘京在完成反映治沙模范白春兰故事的《花漫一碗泉》这部大戏的同时,又请青年编剧完成了《红色记忆》《杜鹃花开》等反映长征题材的红色小剧目。这些取材本土、反映时代精神的剧目被加入“大篷车”演出剧目中,丰富了演出内容。

        2020年,刘京创作的京歌《黄河金岸》参加了当年“大篷车”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暨示范演出,在永宁县闽宁镇文化广场唱响。《黄河金岸》演出后广受好评,并于2021年10月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国庆特辑“云游绿水青山、唱响美丽家园”播出,并由此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

        多年来,京剧“大篷车”承载的演出,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培养起相对固定的观众群,让越来越多的人听懂、听惯刘京的京唱。观众们为悲伤的剧情落泪,为精彩的桥段鼓掌,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大篷车”的每一次演出都凝聚着京剧人的心血,刘京和她率领的团队经过不懈努力,让具有光辉历史的宁夏京剧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国粹京剧艺术扎根宁夏、扎根基层。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宁夏京剧“大篷车”的第五代传承​
淄博市京剧院走进校园
云南京剧院《团圆之后》天蟾舞台上
江苏京剧院《太真外传》(电影)首
听梅派青衣讲述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创
天津青年京剧团二十大之际推出京歌
京剧票友惠民演出 展别样梨园风采
“文韬武略”蓝天专场显文武京昆功
天津京剧院三台梅派剧目年末飨戏迷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imtoken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占星入门知识imtoken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