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探班《三打祝家庄》幕后的故事​
国粹京剧   2022-09-12 11:12:33 作者:彭澳丽 来源:文旅中国 文字大小:[][][]

艺术 | 探班《三打祝家庄》:探索经典幕后的故事

        “今天是响排,我们争取完整过一遍,中途不断,辛苦大家!”国家京剧院畅和园剧场内,演员们正紧张有序地排练着,即便没化妆、没换服装,熟练精彩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国家京剧院以“百日集训”为契机,复排经典剧目《三打祝家庄》。9月8日,记者来到国家京剧院,探班《三打祝家庄》响排,提前领略了这出大戏的风采,近距离感受了京剧的魅力。


    演员与乐队的相互成就

        京剧《三打祝家庄》取材于古典名著《水浒传》第46至50回,讲述了宋江率领梁山农民起义军三次攻打地主武装盘踞的祝家庄的故事。此次复排由国家京剧院资深京剧导演孙桂元任复排导演,邀请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赵永伟担任艺术指导,国家京剧院一级作曲武胜担任复排唱腔音乐设计,优秀青年演员朱凌宇、秦梁木、一级演员徐孟珂等担纲主演。

        孙桂元导演说,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经典作品时,要认真继承,让观众能看到当代青年演员朝气蓬勃、全身心投入的国家京剧院的舞台风貌。响排除了演员不化妆着戏服外,一切都与正式演出时无异。响排现场,乐队伴奏一起,场上的演员们瞬间起势,唱、念、做、打并重,生、旦、净、丑等行当齐全,通过京剧特有的艺术手段塑造了宋江等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增强了京剧观赏性,既尊重了《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基本情节,同时又推陈出新,创造出了祝小三、祝小五、二混子等形象,使得整出戏在人物和剧情上都丰富饱满了许多。

        《三打祝家庄》这出戏复排集结了国家京剧院二团、青年团的优秀武戏演员,班底以二团为主,因此对青年团的朱凌宇来说,是第一次跟二团的乐队合作。“司鼓与武戏之间需要非常默契的配合,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磨合,经常在一起探讨摸索小细节上的问题,不断提升配合默契。”朱凌宇向记者介绍道。

        “哎,这块儿好像不对。”“嘿,还真是。”这样的对话出现在台上演员和台下乐队司鼓之间,让记者不禁感叹,熟悉这场戏的不止演员本身,乐队成员对唱词、节奏的把握也不逊于表演者。乐队与演员之间相互成就,排练过程中乐队与台上演员实时沟通,不断提升配合默契,精彩之余让记者不由觉得,虽然这场排练没有扮戏,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效果。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整场戏演员队伍庞大,当台上演员表演时,候场的演员也没闲着,压腿、下腰、活动筋骨,时刻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演员在台下是演员自己,上了台便是剧中的人物,表情、动作、语言都服务于塑造角色。记者发现,虽然有时舞台上演员数量较多,但细细一看,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人物状态当中,没有台词的庄丁哪怕只是拿着道具站在一旁,脸上的神情也不曾有一丝懈怠,所有演员的认真让记者恍惚觉得仿佛舞台上的一切不是在演,而是真实存在。

        对角色的扮演除了在表演形式上的塑造,更多的是要深入人物内心。谈到对角色的理解,饰演宋江的演员秦梁木说:“宋江这个人物由老生担任主演的同时,特别通过唱的方式,体现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宋江两次攻庄失败后,自认愧对晁天王的叮嘱、兄弟们赴汤蹈火的信任,这一段内容通过隔空对话的方式呈现。”秦梁木介绍道,隔空对话就是演员通过唱的方式来叙述彼此之间的心情,通过他慷慨激昂的“唱”来表现面临绝境焦躁的样子。秦梁木认为,除此之外,演员的日常基本功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有更好的呈现。

        “这次复排原则上还是追寻国家京剧院的‘一棵菜’精神,秉承‘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心态,无论是梁山好汉还是庄丁,即便是没有姓名的角色,在舞台上都要求带有跟剧情发展相关的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这个也是源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创排的初衷。”饰演乐和的徐孟珂提到,舞台上所有的群众角色,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所以他们在舞台上可以尽情呈现自己的人物亮点,每个角色都是鲜活的,这也是国家京剧院的风格。

        记者观察到,场上多数为青年演员,对此,徐孟珂解答道:“因为这出戏是武戏,对于演员来说,在肢体舞蹈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所以此次复排的阵容多数为青年演员。”台上演员们一个个身手矫健敏捷,纵身起跳、侧空翻、连续后空翻……孙桂元导演介绍道,这一版的《三打祝家庄》根据演员的特长和剧院武戏力量,丰富了石秀二打和三打的武戏对打。翻打扑跌,精彩激烈,让人忍不住叫好。


    经典代代传,不断推陈出新

        已经和四个主演团队合作演绎过乐和的徐孟珂对《三打祝家庄》这出戏的感情十分深厚,他说《三打祝家庄》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的。1944年,时任延安平剧研究院(国家京剧院前身)院长刘芝明传达毛泽东同志“能否把《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编成平剧上演”的建议,发动全院创作人员,由任桂林、魏晨旭、李纶执笔,集体创作了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创作期间,该剧征求了多方意见,并得到了做过地下工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斗争经验的刘宁一和刘慎之等人的指导建议。该剧一经上演,便在延安引起轰动,连续两个月演出70余场。此剧配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毛泽东同志观看后给予了此剧“创造成功,巩固了平剧革命的道路”的极高评价。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李和曾、李洪春、叶盛长、杜近芳、高玉倩等排演过《三打祝家庄》。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曾用名)成立后,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和曾、张云溪、张春华等再次复排了该剧。逐渐地,这部文武兼备、行当齐全、兼具故事性和观赏性的大戏,成为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之一,也为许多京剧院团排演。孙桂元导演说:“戏曲就是传承,张云溪老师把这出戏传授给爱徒赵永伟,之后几经复排,今天这出戏又传授给了朱凌宇。”

        谈到向赵永伟老师学戏,朱凌宇充满感激:“赵老师白天在学校上课,每天晚上给我说戏到很晚。这出戏上手有一定难度,不光要学形还要挖掘人物的内心,老师帮我分析人物潜台词,剖析人物内心活动。赵老师非常细心,小到服装的细节点滴都帮我修改优化。”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老先生的东西学好、继承好。”朱凌宇表示,《三打祝家庄》是国家京剧院的看家戏,是京朝派的大武生的剧目,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很高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这出戏继续留在国家京剧院的舞台,留在观众的心里。”

        期待9月12日京剧《三打祝家庄》在梅兰芳大剧院大放光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于魁智李胜素再次参加江苏中秋戏曲
红梅大赛(京剧专场)滨州开幕​
吴汝俊新京剧《宋氏三姐妹》将上映
运河大剧院京剧艺术专场访谈交流
探班《三打祝家庄》幕后的故事​
辰溪县京剧协会“喜迎二十大、文化
国家京剧院《风华正茂》梅兰芳大剧
京剧《红色特工》将登中国艺术节舞
中秋佳节到 黄鹤京韵云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imtoken模板网站森格物园林景观占星入门知识imtoken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