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为流派传承精心育才
国粹京剧   2022-05-08 11:40:23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文字大小:[][][]
北京京剧院为流派传承精心育才

        4月3日,由优秀青年演员丁一鸣主演的京剧《刘兰芝》在北京吉祥大戏院成功首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后,观众称“被京剧之美、张派之美打动。”北京京剧院在挖掘京剧流派经典剧目,全面培育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断努力,这出《刘兰芝》可以说是向广大戏迷朋友奉献的一场汇报演出。

        京剧《刘兰芝》原名《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故事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为捍卫爱情,最终双双投河殉情的悲剧故事。

        1932年,著名京剧作家陈墨香先生创作《孔雀东南飞》,王玉蓉先生、程砚秋先生相继演绎,1952年张君秋先生以《刘兰芝》为名,在这出京戏中注入了属于其个人的鲜明特色,后逐渐成为张派经典剧目。同一剧目通过不同流派的演绎,各显名家风采,争奇斗艳,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享受,这也正是京剧流派的独特之处。此次在北京吉祥大戏院上演的《刘兰芝》,正是由张派后起新秀青年演员丁一鸣主演。

        丁一鸣,出生于1997年,200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后保送到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加入北京京剧院,16岁跟随京剧表演艺术家薛亚萍老师学戏,2021年正式拜入薛亚萍门下。此次担纲张派经典剧目《刘兰芝》的主演,体现了北京京剧院对于青年演员的重视与培养,同时得到了张派领军人物薛亚萍老师的亲传指教。

    张派传人薛亚萍:倾心传授 精心钻研

        作为京剧张派艺术传人的薛亚萍老师,对于自己的弟子丁一鸣既疼爱又重视,由于近期不在北京,特意委托其师妹张萍老师为丁一鸣进行《刘兰芝》剧目的专业指导,自己则通过电话远程沟通唱腔上的诸多细节,为丁一鸣塑造刘兰芝这一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萍老师介绍说:“《刘兰芝》这出戏,当年由李瑞环同志和我老师一起改编,尤其在最后一场加入了一大段反二黄,唱段难度更大,音域增高,跌宕起伏,给演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北京京剧院这次排演的《刘兰芝》便是采用了改编版本,剧情发展层层推进,矛盾冲突逐渐加剧,整出戏丰满连贯,流畅自然。尤其是重头戏机房那一场,参照了2020年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我演出的这一场,在里面加了一些小碎步,强化了刘兰芝被恶婆婆吓得哆哆嗦嗦的恐惧感,令机房这场小高潮在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上更为突显。作为一名张派弟子,此次受师姐委托指导丁一鸣这出戏也是我个人的荣幸,能够在青年演员成长道路上助一臂之力,是我张派弟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艺术专家周铁林:雏凤凌空 未来之星

        北京京剧院艺委会秘书长,京剧艺术专家周铁林先生在看完《刘兰芝》的表演后评论说:“这出戏创作至今已经90年了,距张君秋先生演出这部戏也有70年之久,这出戏不仅作为北京京剧院在挖掘传统恢复传统剧目的一个项目,同时也是对张先生的缅怀与致敬。

        张先生为北京京剧院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派艺术是北京京剧院重要的艺术血脉,一直以来传承有序,发扬光大,《状元媒》《诗文会》《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等很多保留剧目一直久演不衰。

        张先生的《刘兰芝》应该说是博采众长,他的特点是以唱功为主,从人物的舞台呈现,在唱腔和表演上堪称动心动情,听觉上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张派艺术之所以能够流传这么深这么广,主要得益于其在唱腔上的讲究,刚柔并济,舒展流畅,具有清新优美的艺术魅力。

        今天看了丁一鸣表演的这出戏,我是且看且喜,从不断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丁一鸣的表演是有温度的,台下是有热度的,在两个小时剧目演出的时长中,让我感受到初露锋芒的菊坛新秀丁一鸣的勃勃生机,看到了一位雏凤凌空的京剧未来之星。

        《刘兰芝》这么一出有悲情、有爱情、有凄苦、有悲愤的张派艺术,以唱功见长的经典剧目,唱腔丰富,板式齐全,非常考验演员在唱方面的功力。

        丁一鸣嗓音高亮,圆润甜美,在演唱中注重咬字、发声、行腔、用气、吐字、收音等技巧的运用,节奏上张弛有度,做到了口唱心也唱,声情并茂。表演上讲究用目传神,她将自己在嗓音上的天赋与人物情感自然地融合,生动塑造了刘兰芝人物的形象之美。

        丁一鸣自前年拜师后,勤奋刻苦,进步很大,可以看出薛亚萍艺术家的精心传授。丁一鸣对《刘兰芝》这出戏是非常珍惜的,她珍惜京剧院为她提供的每一次演出机会。

        丁一鸣也是幸运的,她得益于北京京剧院在人才梯队建设中,借助挖掘流派传统剧目给青年人提供的实践舞台。”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流派传承 全面育才

        在流派剧目挖掘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北京京剧院成果显著,院长刘侗在采访中介绍道:“北京京剧院由是由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张君秋等各个流派的艺术大师组建而成。流派的特色在京剧院非常鲜明。流派在京剧史上是非常独特的一种艺术现象,这也是京剧区别于其他地方剧种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每个流派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剧目,虽然是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人物,甚至可能是同样的情节,但在表现手法上,因为是不同的艺术家表演,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种不同的风格是声腔艺术,就是唱腔。我们剧院尊重历史,有责任把流派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各个流派剧目好好地传承下去。同时对于流派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也在做更多努力,比如创新,利用流派的一些艺术风格和特点,为新剧目的创作再去创造一些条件,来凸显艺术特色。

        京剧院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京剧艺术是一个整体性的艺术,一台演出的完成需要各路人马分工精细,精诚合作。所以京剧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演员、乐队、舞美、技师、装置,甚至是舞台监督的全面培育。

        我们鼓励青年演员去拜师求艺,不断精进,给他们搭平台,提供机会。人才培养从流派的传承,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搭平台名家传戏精心雕刻,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丁一鸣作为京剧院张派的后起之秀,这次演出的《刘兰芝》是张派的著名剧目,京剧院希望通过搭建平台名家传戏精心雕刻,使青年演员能够真正接上班来。丁一鸣从个人形象、嗓音条件、气质等各个方面,都有条件将来能够在张派艺术流派传承方面做出很好的成绩,京剧院对她的未来寄予厚望。

        张派是北京京剧院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也可以说是我们剧院组建以后一个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如果说纯粹从我们剧院形成发展的历史来看,张派艺术在京剧院的战略及艺术行当里面是举足轻重的。张派艺术关键传承还在人,人才既关系到张派这个艺术流派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剧院的建设发展。

        薪火相传是我们京剧艺术甚或中国戏曲艺术最宝贵的一种精神财富,令中国戏曲艺术能够连绵不断,延续千年,京剧艺术已经传承了230多年,这就是薪火相传生成的一种生生不息的局面与结果。”

傅帅 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为流派传承精心育才
陕西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
湖北省“京剧云直播” 成文化惠民
京剧演出福州景区​​“五一”假期
关肃霜塑像昆明揭幕​
德州幼儿园绘京剧脸谱开展
北京京剧院《李大钊》国家话剧院剧
安徽省徽京剧院停演不停“功”​
京台民众“云端” 同品京剧魅力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星座星盘分析中国传媒大学留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