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北京戏迷迎来马派盛宴​连演三天
国粹京剧   2021-09-03 10:53:10 作者:牛春梅 来源:京报网 文字大小:[][][]
连演三天!京剧名家重现张学津昔日风采,北京戏迷迎来马派盛宴

        8月27日、28日、29日三天,北京戏迷迎来一席马派盛宴。北京京剧院“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出”在长安大戏院上演,《赵氏孤儿》和《画龙点睛》两部大戏,以及“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京剧名家演唱会”接连登场。朱强、高彤、张凯等马派传人,同张慧芳、李宏图、张馨月、康静、黄彦忠等京剧名家一起,重现张学津先生昔日风采,让戏迷过足了马派的瘾。

众老生演员合唱《画龙点睛》选段

        张学津先生是马派传人中的翘楚,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京剧艺术家,他对马派艺术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这三场演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排。《赵氏孤儿》是马连良先生的代表作,他一生的艺术积累和创造马派艺术的一些体会都融入到这出戏中。此次由几位第三代、第四代马派传人联袂在舞台上诠释,既是对张学津先生的纪念,也展现了当下京剧界马派风貌。《画龙点睛》则是张学津先生基于马派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当年曾获得过中国艺术节大奖。京剧名家演唱会更是汇聚众多京剧名家和马派传人,演出马派经典唱段。三场演出可以说场场精彩,剧场里的喝彩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员谢幕时观众的掌声更是热烈。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强是张学津先生的第一个弟子,三天的演出他都参与其中。今年已经60岁的他,为这次专场演出筹划多年,终于在老师80诞辰时达成心愿,殊为不易。在朱强看来,这么多年坚持筹划这件事,不仅是为了纪念老师,更是希望借演出发扬张学津先生的艺术精神,把他对艺术的坚持和严谨一代一代传下去。

        朱强表示,马派是京剧老生行当中要求最为全面的流派,张学津先生可以说是马派艺术传承集大成者,“张先生参加音配像工作,为许多马连良先生的演唱配像,在年轻一辈演员中,很多人说起马派艺术,眼前浮现的就是张先生的形象,在他们看来马派就是张先生这样。”对朱强而言,张学津先生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艺术的严谨,“他在生活中怎么都可以凑合,但在舞台上对待艺术是一点不将就,眼里绝对不揉沙子,不管学生,还是同辈、同事在艺术上都不能糊弄,所以有些人和他合作的时候犯怵。”朱强认为,北京京剧院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流派风格保持较好,跟许多像张学津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讲究分不开。张学津还是马派第二代传人中收徒最多的,光是专业的就有13位。正是他努力为马派传承播撒火种,才有了马派今天的局面。

        在疫情期间,能够演出何其不易,朱强早就做好了没什么观众的准备。但没想到的是,几场演出观众都不少,其中大多数都是年轻面孔,“他们中间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散戏了还不走,都在后台门口等着签名。”朱强说,这些年轻人对师父张学津的喜欢和研究让他吃惊,他们对京剧的热爱更让他感动,“他们让我更有信心从事这一行,同时感到更大的压力,我们有这么好的观众,应该有更多的好演员演出更多的好戏,不让观众失望。”他坦言,这很不容易,需要演员更用功,克服浮躁功利的心态,踏踏实实学习演出,才能让观众发自内心真正喜欢,就像张学津先生已经去世9年,依然有这么多观众在怀念他的艺术。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北京戏迷迎来马派盛宴​连演三天
广西戏剧院京剧《沙家浜》南宁上演
湖南京剧中心《潇湘夜雨》结项录像
活跃在江浙农村的“京班”​
王珮瑜录制“开学第一课”​
燕山图书馆举办“红灯记”少儿京剧
史依弘京剧《新龙门客栈》上演深圳
青海京剧团《网红书记》完成录像工
浙江京剧团第二轮传承进行中​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