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国家京剧院援藏
国粹京剧   2021-04-15 10:50:51 作者: 刘 淼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国家京剧院援藏工作成绩斐然

         2020年末,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60周年藏戏音乐会上,国家京剧院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两家院团的艺术家倾情合作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三重唱选段,作为压轴节目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藏戏艺术中心亮相。

        舞台上,进藏途中的文成公主在梦境里与李世民、松赞干布相见,一场跨越时空的三重唱书写着汉藏民族团结的壮美诗篇。舞台下,国家京剧院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演职员也在用真心与行动搭建着两家院团、两个剧种、央地文艺工作者的友谊之桥。

    京剧与藏戏“和亲”

        2005年,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前身)援藏干部孙绍东向时任院长吴江提出,以文成公主的故事为基础,做一次京剧与藏戏结合的实验。这个提议最初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人断言“行不通”。而吴江力排众议,决定放手一试。于是,当年的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上,中国京剧院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正式达成合作协议,与藏剧团共同创作京剧藏戏《文成公主》。

        将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京剧与600多岁的藏戏融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排练之初,双方达成共识:在尊重京剧、藏戏美学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两种戏曲艺术的兼顾与融合,并赋予作品新的时代精神。该剧通过恢宏的气势、磅礴的场面,艺术地再现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的艰辛、汉藏同胞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和谐美好的民族关系,充分阐明当代中华各族儿女呼唤和平、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心愿。

        《文成公主》的创作班子由藏京两套班底组成。其中,编剧为吴江和小次丹多吉;导演、副导演由高牧坤和小次丹多吉担纲;朱绍玉与边多、扎罗共同进行音乐制作。另外,服装造型、舞美灯光设计、舞蹈也分别由经验丰富的藏汉艺术专家共同担任。“这种碰撞,就如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姻缘一样,是汉藏两个民族的缘分。这种缘分,不需要用语言描述。两个演员一开口,一切就都在唱腔中了。”饰演松赞干布的班典旺久曾这样对媒体说道。

        最终,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既保留了藏戏音乐的原汁原味,又体现了京剧腔调古朴的元素,并借用西洋作曲手法,将两种戏曲艺术有机融为一体,大胆革新,赋予作品新的时代精神。

         该剧一经推出,观众和业内专家都惊叹于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合璧。该剧被评为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入选了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十大剧目,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主演班典旺久也因该剧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老西藏”的藏汉情

        在国家京剧院此次赴藏演出小分队中,有几位成员已是藏剧团同事口中的“老西藏”。

        2005年随《文成公主》剧组第一次进藏时,灯光设计师朱丹刚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不久。《文成公主》是她毕业后设计的第一部剧目,而她也成为首位援藏的汉族女灯光设计师。之后,朱丹于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援藏。西藏见证了这个“80后”姑娘的成长,她也见证了西藏这16年的巨变。

        “记得2005年时,藏剧团的灯光设备奇缺,为了完成好《文成公主》,我们几乎搬空了京剧院的灯具库房。再到藏剧团,看到他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剧场,舞台的LED大屏和电脑灯也已经与国内一流剧团接轨。”朱丹说。

        硬件设施齐全了,技术和人才更显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进藏期间,朱丹在协助指导藏戏《高原春雷》(后改名《次仁拉姆》)灯光设计的同时,还带出了一位年轻的徒弟——旦增。

        那段日子,朱丹把中央戏剧学院高职班的教程拿出来稍作修改,为旦增定制了他能听懂的灯光课,半天理论、半天控制台实操。从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到操盘一场大戏也不在话下,旦增突飞猛进的成长让朱丹特别骄傲。“一般要经过大学4年学习,并有几年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到剧团直接参与控台,这样有针对性、全是干货的教学方式,与单刀直入式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强化训练,暂时解决了实际演出过程中的专业灯光师缺乏的难题。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订单式’人才援藏的好政策。”朱丹说。

        作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徐腾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以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党委委员、副团长的身份,在西藏工作了3年。谈起援藏工作,徐腾觉得援藏干部更像是一座桥梁。

        “国家京剧院排戏时,会把退休的老前辈请回来‘把场’,坐在剧场里随时给年轻演员说戏。”徐腾把这条经验也带到了藏剧团,他按照身段、发声等基本功领域,挖掘出几位优秀演员当老师,负责在平时大家练功的时候提意见,相互促进。“我们扎在剧团里,既了解西藏这边的工作情况,也能随时与自己单位联系寻求支持。”徐腾说。2016年8月,藏剧团新编现实题材藏戏舞台剧《六弦情缘》首次进京演出。为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徐腾联系国家京剧院为藏剧团送去胸麦、音箱等设备。该剧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

        不仅如此,在藏剧团工作期间,徐腾协调安排藏剧团的编导、舞美装置、化装等5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家京剧院跟团学习。“能直接到国家一流剧院学习,对于我们这些西部地区剧团工作者来说是个特别难得的机会。”非专业出身的剧场管理部工作人员孙德谦是个“90后”,2019年1月至3月的50多天里,他几乎天天泡在梅兰芳大剧院,把国家京剧院3个团的演出都跟了一遍。“从装台、拆台到舞台机械检查,边做边学,我才真正意识到舞台管理是件既专业又责任重大的工作。”2019年8月,孙德谦考下了舞台技术员初级职称。

        徐腾为笔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贫困牧民笑着从他和藏剧团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慰问金。这照片背后,却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2019年1月,徐腾带队到藏剧团的驻村点去慰问。因为路程较远,要两天才能赶到。第一天一切顺利。第二天早上5点出发后,天下起了雪,天黑路滑,走的又是山路,车开得非常小心,但还是在一个下坡时车子打滑,径直滑向了悬崖,幸亏被一个破木桩挡住,才幸运地捡回一条命。“当时真是心都凉了!”徐腾说,“藏剧团的驻村点海拔5000多米,因为是在山坳里,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水奇缺,有时就靠煮冰,条件真的是太艰苦了,驻村干部是用生命在完成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文成公主》的创作演出,知名老生演员黄炳强和藏剧团的演员成了“兄弟”。虽然每次到西藏,高原反应都挺严重,但只要有演出任务,黄炳强都义不容辞。黄炳强说:“藏剧团的同事们很淳朴可爱。我们在艺术上互相探讨,一起学习、相互借鉴,在生活中也成了好朋友、好兄弟。”

        据黄炳强回忆,在与藏剧团演员共同排演《文成公主》时,藏族演员惊叹于京剧的“规矩”,主动跟他学习京剧的程式,并运用在自己的演出中;而令黄炳强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藏戏的仪式感,每每演到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大婚时的舞蹈,他都要站到侧幕条认真观看。

        “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家藏剧团,为了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一代代藏戏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年均为农牧民演出服务120余场,年均行程达4000余公里,年均观众达20余万人次。为了完成这些基层演出,他们要克服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他们这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黄炳强说。

        因不止一次听同事谈起西藏的风土人情和在西藏发生的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青年演员郭霄对西藏向往了许久。所以,此次参与藏剧团成立60周年藏戏音乐会的演出,虽然是临危受命,要从澳门回京后第二天就出发,郭霄也没有推辞。真正站在高原上,郭霄才体会到“高反”的威力——因为空气干燥,每唱一句都想舔舔嘴;缺氧严重,唱到高音时心脏仿佛都要跳出来……但郭霄觉得,和曾经援藏同事们的经历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

        在音乐会的现场,播放了一段记录援藏干部工作日常的视频,郭霄落泪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批批援藏干部坚守初心使命,挥洒青春激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郭霄说。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援藏干部们“心中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肩上治藏稳藏兴藏的崇高责任”,也激励着此次赴藏演出小分队的每一位成员。小分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冬季入藏高原反应严重带来的种种困难,精心策划、精准实施,在严格遵守相关防疫要求、充分保证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此次演出任务,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各级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连通雪域高原与首都北京

        自2004年起与藏剧团形成对口援助关系以来,国家京剧院先后派出3名援藏干部、2名“订单式”援藏人才,并根据藏剧团需要,派出专业人员赴藏指导培训,为来京藏剧团技术人员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培训。“他们连通藏戏与京剧、连通雪域高原与首都北京,真正起到了桥梁纽带的积极作用。”此次带队参加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国家京剧院副院长林琳说,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讲述的是汉藏人民深厚情谊的故事,而该剧从艰辛创排、成功推出,到享誉全国,更谱写了藏汉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的成功创演铭刻历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秉承《文成公主》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两家院团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寻找挖掘新的主题,合作创作出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京剧+藏戏’的精品力作。”

        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表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带领下,国家京剧院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培根铸魂,守正创新。近年来,剧院不仅邀请西藏中学的学生到京近距离赏京剧、品国粹,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文化自信,更长期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结对共建,输送援藏人才,使国粹之音唱响世界屋脊。”对于两家院团今后的合作,张亚峰同样充满期待。“接下来,国家京剧院将进一步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京剧与藏戏、首都北京与雪域高原起到桥梁、纽带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诚挚之心续写援藏篇章。”张亚峰说。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60周年藏戏音乐会,《文成公主》作为压轴节目亮相。

▲国家京剧院参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60周年藏戏音乐会演出小分队合影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国家京剧院援藏
京剧唱进梨花丛
小学生唱响现代京剧​
梅兰芳京剧团泰州上演​《白蛇传》
时隔20年再演《杜鹃山》,史依弘
天津新编京剧《楝树花》滨湖剧院亮
新疆京剧团现代戏《阳光路上》正在
宿迁四地京剧票友精彩开唱
国家京剧院名家齐聚德州大剧院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