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于魁智李胜素与广州的戏迷分享京剧创演
国粹京剧   2021-03-18 10:07:09 作者:周佩文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字大小:[][][]

以国粹演绎粤剧经典《帝女花》,改编密码是3656536 

        3月16日下午,“交一天时光给艺术·2021国韵雅颂”邀请到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国家京剧院导演孙桂元,国家京剧院演员刘垒、褚沣怡,与广州的戏迷朋友们共同分享和交流京剧创演过程中的故事与心得,感受京剧魅力。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右一)、李胜素(右二),国家京剧院导演孙桂元(左二)与广州戏迷近距离交流。

    《帝女花》:将粤剧腔调揉进京剧,于魁智摘下髯口挑战“小生”

        对于本次将在广州大剧院献演的剧目,孙桂元导演分享道,《帝女花》是国家京剧院首次尝试将广东的粤剧经典作品搬上京剧舞台,对于导演创排和演员表演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演员需在尊重京剧声腔的基础上,通过形体动作、念白语气的调整进行大胆突破,塑造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作曲方面则将保留粤剧《帝女花》中的思想内涵与乐曲曲调,巧妙地将粤剧的腔调揉进京剧当中,并运用京剧的音乐元素和艺术手段,实现粤剧与京剧的融合。

        于魁智和李胜素分享了他们在排演《帝女花》时所遇到的挑战。于魁智表示周世显是与之前自己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如伍子胥、诸葛亮等截然不同的形象,老生在京剧中大多带髯,而且演绎的大多是年长的角色,周世显却是个年轻人,一开始排戏时有点抵触情绪,后来随着排练越来越多,跟导演不断沟通,增强了对角色的信念感,塑造出全新的角色形象,经过几轮演出之后,观众和专家都是正面肯定后,才慢慢增强了自信。他希望京剧《帝女花》能够像粤剧《帝女花》那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于魁智和李胜素分享了他们在排演《帝女花》时所遇到的挑战。

        李胜素则表示外柔内刚、心系家国长平公主也与自己以往塑造的杨贵妃、穆桂英等角色非常不同,怀着敬畏之心向经典致敬,所以对角色的演绎不断在打磨。她还透露,京剧《帝女花》的作曲家们把粤剧《帝女花》的腔调很巧妙地揉进了京剧当中,譬如整出戏的主题曲袭用的正是粤剧戏迷耳熟能详的【妆台秋思】(落花满天蔽月光)中的腔调“3656536”。她还笑言,演绎长平公主时要有一定的心理抗压能力。长平公主除了一开始在选婿时见了周世显,为其真情所动,会有一点点小女儿情态之外,其他直场次都是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演的时候心情不是特别舒畅,谢幕后还要花时间从角色悲伤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传承:在提携年轻演员的同时让老先生把关

青年演员刘垒带来《上天台》选段“金钟响”。

        分享会现场,青年演员刘垒带来《上天台》选段“金钟响”,褚沣怡演唱《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充分展现了新一代京剧人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潜质。于魁智在点评环节中指出,京剧的传承是必须的。他拿自己举例,进入国家京剧院后,传承不单单局限于唱老生的前辈艺术家对其耳提面命,还有很多其他行当的前辈艺术家也来传帮带。著名京剧演员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济和刘长瑜等老师都对他进行过传承。在他未成熟的时候,会让他唱垫戏;等条件成熟甚至会让半出戏给他唱,让他有机会跟名家同台亮相;有的还无私地告诉他一些绝活的窍门在哪里,也就是所谓的“私房东西”,有了这些“私房东西”,他在舞台上心里才踏实……于魁智表示,自己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如今的国家京剧院依然保留了这种优良传统:为了让青年演员更好地迅速成长,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前辈们都给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每次到外面演出,于魁智都尽可能地带上年轻演员,同时也会带上老先生把关,“老先生们经常一个上场门,一个下场门为我们把关。因为青年演员的实践机会和舞台阅历都不是很充分,他们都需要有前辈来提携……包括京剧在内的任何一种表演成功登顶有时候就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有人帮着你去捅,光靠自己有的时候是很难的。”

褚沣怡演唱《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

        于魁智透露,他和李胜素在周四(3月18日)晚上的地道的京剧骨子老戏《四郎探母》选择演半出,让青年演员马翔飞和刘梦姣演半出。与此同时,于魁智还指出,京剧的传承除了艺术上的传承,也包括演员优良品德的传承。

    创新:不能违背京剧艺术特有的艺术规律和特色

        对于时代与文化的多元发展、媒体传播形式的日新月异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于魁智对于京剧艺术传承中“守”与“变”提出了展望。“守”,即为“守正”,秉持严谨严肃的态度传承前辈艺术家留下的经典作品和艺术表现手段,并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导向作用。“变”则要拿捏好分寸,京剧的发展与推广需要“多条腿走路”,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跨界合作值得尝试。艺术形式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跨界的原则和底线必须遵守,不能违背京剧艺术特有的艺术规律和特色。此次挑选来广州上演的两部剧目《帝女花》和《四郎探母》则恰恰体现了“守”与“变”,让更多观众看到京剧的传承与创新,共同推动京剧的发展和传播。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京韵芬芳幸福吉林” 每周五推
于魁智李胜素与广州的戏迷分享京剧
纪念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
江西京剧团《望红关》项目制演员招
滨州京剧团乌龙堂演出
小学员们台上唱京剧,有模有样!
“基于AR技术的京剧艺术表现研究
福建京剧院《红灯记》凤凰剧院上演
云南京剧院开启十一天16场演出金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