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上演《嫦娥奔月》再续百年前缘​
国粹京剧   2021-03-05 10:51:57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挖掘传承中秋文化 再续百年前缘

        2021年3月5日,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嫦娥奔月》即将于长安大戏院上演。该剧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专项资助的项目。北京京剧院将其作为挖掘传承中秋主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京剧梅派艺术的重要成果展示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本剧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深入挖掘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重新演绎,以这部新编京剧,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精神遗产。

    以国粹京剧讲述美好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嫦娥作为传说中的人物,也屡屡以各种形象出现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之中。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嫦娥奔月》,正是将嫦娥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创作:上古时期,十日悬空,炙烤人间。后羿领军出征,射下九日,得王母奖赐仙药,获封上将军。后羿之妻嫦娥怜念百姓疾苦,义设粥棚,亲布医药。其间,嫦娥发现瘟病在悄然蔓延。后羿将仙药赠予嫦娥作为定情之物,嫦娥心念百姓,与后羿商定欲用仙药帮助百姓。谁料一场阴谋正在悄悄地酝酿……是什么原因致使参将逄蒙觊觎仙药而心生歹念;在何种云谲波诡的情态下,嫦娥与后羿被生生拆散,伤心欲绝的嫦娥被迫飞升月宫;月宫中的嫦娥在想什么,遇到了谁,她还能做些什么;饱受人间疾苦的百姓如何度过瘟灾厄运;嫦娥与后羿这对患难夫妻能否再重逢;中秋佳节的定名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怎样的渊源……一环扣一环的设计,让整部剧剧情紧凑引人入胜,相信会让到场观众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嫦娥奔月这样美好的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国粹京剧去讲述经典的中国神话传说,这是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再现与发扬所做的努力,是我们希望为戏迷,特别是梅派戏迷带来一个新的惊喜。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更多经典的传统剧目整理、挖掘、再现出来。此外,这部剧从2020年初开始筹备,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停止创排工作,非常不易。在编排剧情时,我们融入了和抗疫相呼应的情节,希望借此向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所表现的勇敢、坚强、博爱与伟大的奉献精神致敬,这样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所必不可少的。”

    以活态演出承传梅兰芳先生革新之作

        说起京剧《嫦娥奔月》,其流传过程中还有许多幕后故事。该剧是梅兰芳先生创编的第一部古装戏,于1915年10月31日在吉祥戏院首次上演,梅兰芳先生在其中饰演嫦娥这一角色。这部剧在当时可谓开古装戏革新之先河,为古装戏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也为其他兄弟剧种的古装戏革新提供了借鉴。在这出戏中,梅兰芳先生与齐如山、李释戡等人合作,对传统的旦角扮相作了改革:淡红色的软绸对胸短袄,下系白色软绸长裙,头梳吕字形发髻,戴珠穗玉钗及翠花,是当时古装戏扮相的一大创新。同时该剧还增设了绚丽的歌舞表演和舞台布置,剧中的嫦娥载歌载舞、美丽传神,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后应外交部邀请,梅兰芳先生在当时的外交部宴会厅为来华访问的美国教师团演出了他的《嫦娥奔月》,受到在座约三百多名美国教师的热烈赞赏。这也是中国京剧演员最早在本土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京剧。

        1957年,中国京剧院著名京剧演员杜近芳代表祖国赴前苏联的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当时,杜近芳带去了经过精心整理改编的一段载歌载舞的京剧《嫦娥奔月》片段,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荣获了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然而,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梅兰芳先生的这出《嫦娥奔月》并未完整流传下来。谈到为何选择《嫦娥奔月》进行创排,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表示:“北京京剧院拥有中国唯一的以艺术家命名的‘梅兰芳京剧团’,我们有责任保护梅派艺术的传统剧目,把梅兰芳先生创造的成果一一转化,以活态演出的方式将其保护传承下来,让今天的观众也能更多地欣赏到梅派艺术。《嫦娥奔月》是梅先生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作品,也代表着他在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挖掘整理这部戏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3月5日,这部戏即将登上舞台,我也期待着观众朋友们到场给予我们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个戏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专项资助项目,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嫦娥奔月》竭力展示和体现了神话戏的仙魅性、历史剧的沧桑感和古装歌舞戏的艺术特质,让这一古老传说焕发新颜。正如这部剧的编剧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张正贵,青年编剧陆蕾所述:“有机会能参与到这部剧的创作,我们感到很荣幸。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开创‘古装歌舞戏’这一戏曲新样态、剧目新类型和推进完善‘花衫’这一戏曲新行当的肇始。我们在保留了梅兰芳先生的两个经典唱段的基础上,提炼新的主题立意,搭建新的故事构架,形塑新的艺术人物,进行了契合梅派艺术风格和当下审美特点的全新改编创作,力图讲述一个唯美动人而又多磨难的爱情故事,重彰一个家喻户晓而又神秘的千古传说,塑造一位新的女性偶像和神明,抒写一曲不分凡仙、不计生死的博爱、向善、为民的精神赞歌。”

    坚持守正创新“移步不换形”

        新编京剧《嫦娥奔月》集结了一个强有力的主创团队与演职员队伍,力求在各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团队特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担任艺术顾问,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张正贵、青年编剧陆蕾担任编剧,中国戏曲微电影网导演、总编辑梁汉森担任导演,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担任作曲、唱腔设计,北京京剧院资深艺术指导周家新担任副导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阎桂祥及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马派名家朱强担任艺术指导。

        在与主创队伍的对话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守正创新”。导演梁汉森表示,“整部剧遵循‘守正创新’原则进行导演二度创作。守正为主,在梅派中规中矩的艺术精神前提下,根据时代要求做适度创新,以此展现梅派神韵。我们将京剧的好听、好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这一使命相结合,使其更富有内涵与厚重感。”守正创新秉持的正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曾提出的“移步不换形”理论。“移步”意为改革发展,让京剧保持活力,“不换形”意指京剧的本质根基不能变,保留京剧艺术的精髓以及独有的艺术特征。如此,遵循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方能将艺术的精髓代代相承。

    葆有京剧古老韵味并赋予时代色彩

        关于《嫦娥奔月》,当年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资料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很多地方还需在极少数史料基础上自行创作。

        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讲述,这部新编京剧《嫦娥奔月》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梅兰芳先生流传的两段唱腔即【南梆子】与【西皮原板】。同时,汇集专家的多方意见,也在这部戏中综合运用了许多传统戏曲中的优秀唱腔和音乐元素,在符合整体戏剧情境气氛的前提下,更好地烘托当时的场景。观众听起来会觉得更加细腻,富有韵味。这出戏同时也有很多的新创唱腔,但都不离传统,比如考虑到现代人对戏曲节奏的审美需求,在这出戏中没有设计【反二黄慢板】,而是以【反二黄原板】代之,这便使得该剧既有京剧古老的劲头,也有了新的意识。全剧最后的“月饼歌”也是一次大胆尝试,它以京歌的形式跳出了全戏风格,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朱绍玉表示十分期待观众朋友们走进剧场观戏后的反应。在剧中担任艺术指导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阎桂祥也表示:“朱绍玉老师所设计的音乐、唱腔十分精妙,体现出了梅派艺术特色,符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并且能够帮助演员更进一步地理解和刻画人物。整出戏很美、很有意境,通过演员的表演将人物真挚的情感细腻地表现出来,十分具有感染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舞蹈设计上也是如此,负责人杨竹韵介绍,全剧舞蹈部分较为突出的总共有三处,分别为“花镰舞”、“画眉序”和“月饼舞”,各有特色。其中只有“花镰舞”有梅兰芳先生的照片作为参考资料,因而在舞蹈编排上会严格按照梅先生的动作,结合“花镰”的特色进行创排。

        服装设计同样遵循了梅先生一百年前的穿戴规制,当年,梅兰芳先生发扬了“移步不换形”的美学精神,创制了古装衣和古装头,从此古装衣和古装头在京剧界普及开来。剧中嫦娥之外的人物造型基本遵循了传统衣箱的穿戴规制,即按照约定俗成的定例装扮,服装主要是身份装。在北京京剧院复排的新编京剧《嫦娥奔月》中,嫦娥的人间造型是传统扮相,升仙后穿古装衣,梳古头,兔爷穿铠甲,兔奶奶穿宫装等,遵循百年前规制。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家们的多轮集体讨论,又融入了一定的现代审美原则,追求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创造既有传统味道又有现代视觉感受的人物造型。

        在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这些更加现代化的方面,主创团队则进一步做了大胆突破。负责舞美设计的常疆介绍:“夸张的月、游动的云、写意的山和以线条勾勒出的厅、堂、楼、阁,都强化了整体的视觉空间感。此戏以‘月’为主题,对月的各种表现方式形成了此戏舞台美术的重要看点:圆月展现合美、角月展现向往、残月展现天地隔空的情深对话、坡月上倒映的月桂树展现天上人间和谐与共的追求与心声。舞台上没有具象的传统装饰和图案,更加强调的是‘大世界、大空间、大写意’的审美格调,使整部戏始终统一在空灵和通透的现代风格中,产生意境深远,想象空间丰富的舞台效果,进一步突出了古装人物绚丽多彩的服饰,衬托出嫦娥唯美的舞台形象,达到柔美和浪漫的感官效果。”

        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创作思维是此次《嫦娥奔月》的基础,北京京剧院对其的复排是在传统戏新演之路上的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对戏曲舞台空间的细心挖掘。正如在剧中担任艺术指导的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马派名家朱强所说:“新编京剧《嫦娥奔月》这出戏虽然是重新创作的新戏,但并未脱离传统戏的根基。我们秉承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精神,把京剧艺术的程式化表现手段融入到新的创作中去。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出戏能给青年人带来一种激励,激发他们的创作力,从所学、所见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这部剧作为中秋节的应节戏在这个时代重新上演,希望能够让观众更多地体会到京剧精神,也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增添一份喜庆的色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6年前《嫦娥奔月》这部剧在吉祥戏院首次上演,而今年5月份,吉祥戏院即将正式重张,北京京剧院复排的这部新编京剧《嫦娥奔月》,届时将会去到吉祥戏院成为驻场演出的剧目,新旧历史交汇于此,令人倍加期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上演《嫦娥奔月》再续百
淄博京剧院“线上梨园”助151万
“京剧红色经典大家唱”惠民演出再
陕西京剧院“元宵节京剧戏迷喜乐会
玄武区“梅花戏剧角”少儿京剧培训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金牛闹春·国色
寿光举行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
杨赤: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每
京剧《白蛇传》唱响中哥友谊新篇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北京拆迁律师模板网站星辰影院高考志愿填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