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国家京剧院十六年与基层院团倾情合作的故事
国粹京剧   2020-12-22 10:17:03 作者: 李笑萌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大小:[][][]

当藏戏“遇见”京剧

——国家京剧院十六年与基层院团倾情合作的故事

        “你若是父皇的女儿不弹泪。”

        “你看那雪山上铺满哈达迎王妃。”

        “我依然吐蕃去路心如铁。”

        11月25日,在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艺术中心的舞台上,进藏途中的文成公主在梦境里与李世民、松赞干布相见,一场跨越时空的三重唱赢得台下叫好不断。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60周年,在纪念活动的专场藏戏音乐会上,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三重唱选段作为压轴节目再次被搬上舞台。这不仅是一部开辟了京剧、藏戏两种传统戏曲艺术同台演出先河的经典剧目,它的背后还凝结着汉藏两个剧团在十六年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它体现出的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张治中说。


1.一张不一般的节目单

        在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家的书柜里,有一张保存了十几年的节目单:编剧,吴江、江央(藏);导演,高牧坤、朗嘎(藏);音乐唱腔设计,朱绍玉、边多(藏)、扎罗(藏);灯光设计,马路、朱丹、格桑扎西(藏)、达瓦卓玛(藏)……“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节目单上,几乎每一个单元都印有汉藏两个民族的名字。达成这样一个合作,离不开京剧院派到藏剧团的第一位援藏干部——京剧演员孙少东。”一壶热茶开启了吴江的记忆。

        2004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上,孙少东给吴江带去了藏剧团演出的藏戏《文成公主》剧本。“他特地跟我商量能不能通过合适的改编推动藏戏的传播。”吴江说。吴江心想,《文成公主》讲的正是吐蕃与中原的交往,“不如藏剧团演藏戏,京剧院唱京剧,我们合作一个京剧藏戏版本的《文成公主》”。两人一拍即合。

当藏戏“遇见”京剧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60周年藏戏音乐会上,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再次上演,图为李世民扮演者黄炳强(左),文成公主扮演者郭霄(中),松赞干布扮演者班典旺久(右)。资料图片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前往逻些,130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西安达成创作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的协定,《文成公主》再次进藏。”2005年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上,国家京剧院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正式达成协定,将与藏剧团共同创作京剧藏戏版《文成公主》。71岁的吴江对这一天仍然记忆犹新。

        京剧表演细腻、京味十足,藏戏高亢雄浑、简练粗犷,两种戏曲体系语言不通、音乐不同,怎么熔为一炉?透过这张不一般的节目单,吴江仿佛又看到当年两个剧团一起打磨剧目时的创作场景。

        “既然是合作搞创作,编剧、导演、舞美、灯光统统都要是两方面的人员。”2005年5月,吴江带着两名主演和一支创作团队前往西藏,与藏剧团一起边采风边创作。出发前,吴江不仅看了大量汉史中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还从西藏《柱间史》、藏戏《文成公主》中找到不少素材。“哪些适合用在剧本里,我和藏剧团编剧小次丹多吉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确定了这部戏的框架。”

        白天,一行人沿着文成公主的足迹探寻历史,高原风貌在吴江脑海中变作一句句唱词。晚上,编曲朱绍玉根据唱词设计京剧唱腔。“整个京剧、藏戏的作曲则采用填空式创作,京剧部分写好后,藏剧团编曲扎西罗布再把空填起来。藏戏的起音点要接上前一句京剧的落音点,尾音又要落在下一段京剧开始的地方,很不容易。”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说。

        班典旺久是松赞干布的扮演者,当年作为演员也参与了采风创作。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和演员不断磨合、不断调整,整个戏越唱越舒服,唱段间的衔接越来越自然。“这不单是两个剧种的结合,更是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班典旺久说。

        2005年8月12日,作为汉藏艺术家献给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一份厚礼,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在西藏政协礼堂首演。剧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好评,被评为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入选了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十大剧目,并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十几年间,京剧携手藏戏,让不少人第一次瞥见古老藏戏的艺术魅力。


2.一堂量身定制的辅导课

        2005年随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剧组第一次进藏的时候,80后灯光设计师朱丹还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姑娘。不承想,那次只是朱丹与西藏缘分的开始,如今这个泼辣的湖南妹子已是藏剧团同事口中的“老西藏”。

        2019年,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订单式”援藏人才,朱丹再次来到藏剧团,十几年间团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她惊叹不已。“记得2005年时,藏剧团的灯光设备奇缺,为了完成好《文成公主》,我们几乎搬空了京剧院的灯具。再到藏剧团,看到他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剧场,舞台的LED和电脑灯也已经与国内一流剧团接轨。”

        硬件设施齐全了,技术和人才更显重要。“藏剧团灯光操盘主要依靠设备公司,这些人虽然了解设备,却不一定懂藏戏,很难常态化地保持高质量演出效果。”朱丹说。2019年进藏期间,朱丹在协助指导藏戏《高原春雷》(后改名《次仁拉姆》)灯光设计的同时,还带出了一位年轻的徒弟。

        “旦增原本在团里的道具组。一开始他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而灯光控制台上全部都是英文,但他特别喜欢藏戏、肯学习。”徒弟有热情,师父有耐心。朱丹带着旦增从日常的光影中,观察光、认识光,测色温、测照度,为旦增定制了他能听懂的灯光培训课程。半天理论、半天控制台实操,渐渐旦增对光有了自己的感觉。“我希望他不仅能够操盘控制台,也能有一些自己的灯光设计思路。”朱丹对旦增寄予了厚望。

        今年5月,朱丹再次进藏助力藏戏《次仁拉姆》的打磨提高。她和藏剧团沟通,大胆起用旦增担当这部戏的灯光操盘手。有了朱丹在一旁坐镇,旦增操盘一场大戏也不在话下了。

        “老师很严格,每天都会给我留作业,第二天还要检查。一开始我很紧张总怕出错,老师一直在鼓励我,我现在对操作台已经很熟悉了。”说起师父朱丹,旦增黝黑的脸上露出了质朴的笑容。在今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上,随藏剧团前去的旦增就独立承担起了灯光操盘手的工作。剧团灯光设计师格桑扎西说,已经逐步把团里灯光工作交给旦增,打算以后让他来接班。

        “这些年自治区文艺发展的软肋在编创导舞美等方面,存在技术落后、人才断档的情况,‘订单式’援藏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次仁拉姆》这部戏中,京剧院派出编剧高明、灯光设计朱丹两位,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像朱丹这样带出了徒弟,不仅送来了文化,更是种下了文化。”张治中说。

3.一份延续的高原情

        “孙少东、赵永墩既是前辈也是榜样,我在藏剧团听了不少他们的故事,把他们开始的事业继续下去是件很有荣誉感的事。”42岁的徐腾是一名老生演员,也是京剧院派到藏剧团的第三任援藏干部,2016年至2019年期间在藏剧团担任副团长。

        这次藏剧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徐腾、赵永墩共同追忆起自己在藏剧团的日子,而牵线创作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的孙少东已经离世。谈起援藏工作,徐腾觉得援藏干部更像是一座桥梁。

        “京剧院排戏时,会把退休的老前辈请回来‘把场’,坐在剧场里随时给年轻演员说戏。”徐腾把这条经验也带到了藏剧团,他按照身段、发声等基本功领域,挖掘出几位优秀演员来当老师,负责在平时大家练功的时候提意见,相互促进。“我们扎在剧团里,既了解西藏这边的工作情况,也能随时和自己单位联系寻求支持。”徐腾说。2016年8月,藏剧团新编现实题材藏戏舞台剧《六弦情缘》首次进京演出。为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徐腾联系京剧院为藏剧团送去胸麦、音箱等设备。该剧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

        不仅如此,在藏剧团工作期间,徐腾协调安排藏剧团的编导、舞美装置、化妆等5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京剧院跟团学习。“能直接到国家一流剧院学习,对于我们这些西部地区剧团工作者来说是个特别难得的机会。”非专业出身的剧场管理部工作人员孙德谦是个90后,2019年1月份到3月份的50多天里,他几乎天天泡在梅兰芳大剧院,把京剧院三个团的演出都跟了一遍。“从装台、拆台到舞台机械检查,边做边学,我才真正意识到舞台管理是件既专业又责任重大的工作。”去年8月,孙德谦考下了舞台技术员初级职称。

        说起自己到藏剧团过的第一个中秋,徐腾记忆深刻。“那天正好我值班,拉萨的月亮特别大,特别亮,那是我有生以来最想家的一个中秋节。”徐腾把这份思绪,化作了踏在雪域高原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三年的时间里,徐腾作为领队随团下乡慰问演出,足迹踏遍了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十几个县区,“无论是顶着大太阳又或是下雨天,无论是室外还是剧场里,只要我们把戏送到了,老乡们一看就是一天。那种感觉太好了,为了这个什么都值得”。这也是文化援藏工作者的共同体会。

        自2004年起与藏剧团形成对口援助关系以来,国家京剧院先后派出3名援藏干部,2名“订单式”援藏人才,并根据藏剧团需要,派出专业人员赴藏指导培训,为来京藏剧团技术人员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培训。“他们连通藏戏与京剧、连通雪域高原与首都北京,真正起到了桥梁纽带的积极作用。”此次京剧院带队参加藏剧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副院长林琳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河北京剧艺术研究院75周年演唱会
国家京剧院十六年与基层院团倾情合
长荣京剧院《红娘》庆演“乘着高铁
“国粹金声”大赛 历时两天四场
国家京剧院庆澳门回归演出​
第三届中国京剧之星展演北京举办
烟台京剧《烟台解放》全国巡演启动
伶工学社“百姓戏台周周演”老旦专
嘉年华迎新年京剧晚会举行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 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