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李孟嘉演出关公戏《封金·挑袍》
国粹京剧   2020-11-18 09:57:25 作者: 文旅中国 来源:搜狐 文字大小:[][][]

李孟嘉演出京剧经典关公戏《封金·挑袍》 义薄云天震撼观众 李派红生后继有人  

        立冬过后的北京,寒意渐袭,而京城的演艺市场却在不断回暖复苏。11月9日晚,北京京剧院优秀武生演员李孟嘉在长安大戏院上演经典关公戏《封金·挑袍》,为繁荣传统戏曲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极其特殊的位置,从蜀汉到清代,关羽不断被社会所推崇,其谥号由侯而王、由王而帝,关羽身上所蕴含的“忠义”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社会。“关夫子”“武圣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力。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既存在于正史之中,更广泛地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当中,在京剧舞台也形成了以演关羽等红脸人物为主的特殊行当—红生,涌现了大量以展现关羽忠义精神为主的关公戏。

        从京剧艺术诞生之初就有关公戏,米喜子、程长庚都是京剧早期擅演关公戏的代表人物。京剧关公戏在表演风格上有南北之分,真正将其推向一个全新高度的当属南派关公戏鼻祖“三麻子”王鸿寿,他从表演、声腔、剧本、舞美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关公戏进行大胆革新,在清末形成了“王派”风格的关公戏,对后世影响深远,周信芳、林树森、李吉来等人的关公戏均师法王鸿寿,而继承王鸿寿关公戏最为全面的当属被誉为“关戏宗师”的李洪春先生。

        李洪春先生20岁即拜在王鸿寿门下,随师学艺五年之久,以“不走样”的精神全面继承了王鸿寿的关公戏和艺术理念,他还将王鸿寿30余出关公戏丰富到了48出,创作了《新野慈放》《阅军教刀》《三许云阳》《收姚斌》《教子观鱼》《破羌兵》等新剧目。李洪春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提炼和升华关公戏,形成了雄壮而不失儒雅,威严而闪烁本真的“李派”艺术风格。李洪春先生从艺八十余年,桃李满天下,李万春、宋遇春、袁金凯、曹艺斌、王金璐,乃至“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都是他的门生,其子李金声、李玉声、李润声、李世声都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关公戏。

        《封金·挑袍》是关公戏中重要的剧目。这出戏也是王鸿寿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南方经常上演此剧,1913年王鸿寿在百代唱片公司将此戏主要唱段、念白灌为唱片,出版发行。1922年他在北京华乐园演出时,也曾上演过此剧,大受欢迎。《封金·挑袍》与《单刀会》《水淹七军》被王鸿寿视为“关公戏”必修剧目,因此他在教授李洪春先生关公戏时,第一出同样是《封金·挑袍》。此剧中,灞陵桥上关羽与马童配合,勒马转头的身段是其他关公戏中所没有的独特亮点,极具雕塑美。

        京剧《封金·挑袍》出自徽班,经王鸿寿加工后,集唱、念、做、舞为一体,成为一出极其考验演员艺术素养的重头戏。这出戏在唱腔上包括西皮声腔的【导板】【摇板】【流水】【快板】以及【吹腔】;念白台词多出自《三国演义》原文,尤其是在关羽接到刘备的来信及在灞陵桥头对峙曹操时,都有大段念白,字字千钧、铿锵有力、感人肺腑。这出戏在人物的表情上要体现出关羽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内心情感,在表演身段上要将关羽多次不同的上马、下马表现得异常饱满,而且京剧表演的写意性都是以生活为基础为依据的,《封金·挑袍》中的表演也不例外,例如在关羽独站灞陵桥头时,手执马鞭,做勒马的身段,必须要把马头调转过来,只有这样才能与曹操对话、挑袍,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说明了京剧表演的合理性。

        北京京剧院的优秀武生演员李孟嘉是李洪春先生之哲孙,他自幼随祖父、伯父学习关公戏,由于家庭的熏染和对京剧艺术的挚爱,他全面系统地继承了李门本派的关公戏,在《斩熊虎》《古城会》《单刀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戏中即可看出其在关公戏上不凡的造诣,在同龄演员中实属凤毛麟角,多年来他一直为红生艺术、关公戏的振兴不懈努力。

        李孟嘉的这出《封金·挑袍》学自其四伯父李润声,本次演出李润声先生还为本戏增加了一套“刀趟子”,表演火爆热烈,动静之中既凸显了关羽内心思兄的迫切之情,又将一组组蕴含雕塑美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舞台上,可谓静如劲松、动如烈火,极具艺术感染力。

        《封金·挑袍》这出戏的篇幅虽然不大,但李孟嘉为挖掘此戏付出了巨大努力和汗水。李孟嘉深知,关公戏是“人保戏”的戏,不好演,许多观众觉得关公戏“没意思”,正是因为演员没有演出其中的“意思”。演关公戏,台上的身段、动作不能多,否则妨碍关公形象的威严、庄重;而如何用少量的表演把人物塑造好、把观众吸引住,则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夫。李孟嘉的三伯父、四伯父给他说戏时,从头到脚都有细致要求,连眉、眼、颧骨、嘴里的劲头儿,都要准确到位。就拿眼睛来说,既不能闭目,又不能瞪眼,睁而微闭的分寸感体现出人物的威严、沉稳,很难拿捏。李孟嘉的印象中,“威”是两位伯父强调最多的,哪怕没有动作、表情的时候,人物的“威”与“气”也不能松懈。因而,与其他武生戏挑战演员体力不同,关公戏演下来,更“累心”。

        李孟嘉背戏时,除了练身段、武功,还要反复背诵关羽在这出戏里的大量念白,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念白要练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嘴里的劲头、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都要体现出来。尤其是念刘备书信的一段,是全剧的一个重点段落。与北派关公戏侧重强调关羽“神性”一面不同,南派关公戏更强化其作为忠义之“人”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恰恰在这段念白中鲜明地体现出来。“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流涕尔。”李孟嘉一段念白下来,轻重缓急错落得当,情感充沛,不仅让观众叫好,关羽的一腔忠义更令闻者热血沸腾。

        李孟嘉除了自己的词,还要背“总讲”,也就是全出戏的台词都要背下来,尤其是在“挑袍”一场,连曹操的词他都要背下来,这样的目的就是要对全戏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便以无可反驳的情理与气势面对曹操,以更精准的心理节奏表现出关羽“来明去白”的一身正气。

        《封金·挑袍》的挖掘也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前期的剧本整理、项目申报,中期的加工提高,后期的排练合成,都饱含了伯父李玉声、李润声,父亲李世声对李孟嘉的期望,尤其是年逾古稀的李润声先生,亲自指导,他在与时间赛跑,他恨不得李孟嘉能尽快把李家门的戏都继承下来。李孟嘉始终记得家里长辈的教诲:学戏先学做人,只有品行端方,才能在台上展现出人物的正气与大气。已到不惑之年的李孟嘉也在践行着他当年在祖父李洪春先生灵前发下的誓愿:绝不会给李家门丢人!《封金·挑袍》演出后,一直为李派红生艺术的传承和后继问题揪心的李玉声终于放心了,他欣慰地看到,李孟嘉的关公戏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

        本次演出有赖于北京京剧院的大力支持。为了弘扬和传承发展京剧艺术,将濒于失传的、有挖掘价值的传统剧目进行有效挖掘整理,北京京剧院于2019年成立了传统剧目工作室,并于年初制定了“北京京剧院2020年度京剧传统剧目挖掘整理项目”专项计划,着力解决目前传统剧目数量锐减、具备观赏价值的剧目种类数量较少的问题,《封金·挑袍》即被列入项目之中,这也使观众能有幸一睹百年李派关公戏的风采。对于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以及剧院同仁,李孟嘉和家人心怀感恩。

        李家从李春福算起,至今已是传承百余年的四代梨园,京剧界世家很多,像李家一门四代坚守如初的却不多见,读完了这四代人的奋斗史,也就明白了守正创新的含义,也就看到了从艺初心的执着。2020年是京剧南派关戏鼻祖王鸿寿先生诞辰170周年,李孟嘉也想用这出《封金·挑袍》来纪念他的这位为京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师老祖。李家人见证了京剧艺术的变迁,李孟嘉的坚守体现了他身后一代代李门英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的梨园傲骨,更体现了关羽忠义精神的不泯。

        (图片均为李孟嘉演出《封金·挑袍》剧照,由知名摄影师孙觉非拍摄、供图)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李孟嘉演出关公戏《封金·挑袍》
江苏京剧院《谍战南京》走进成贤学
小剧场京剧《硕鼠》戏曲学院首演
青岛京剧院走进西海岸
让娃娃们感受国粹魅力
道县、江永、江华三县京剧票友联谊
长荣京剧院《铁证长堤》唱响淮安1
烟台京剧院《烟台解放》巡演进校园
探班湖南京剧传承中心《向警予》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 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