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鉴证》首演在即,小剧场先锋牵手南京市京剧团
国粹京剧   2020-09-12 09:48:16 作者: 冯圆芳 高利平 来源:新华日报 文字大小:[][][]

    《鉴证》首演在即,小剧场先锋牵手南京市京剧团—

    以京剧之名,让历史活在当下


         “居世人所无之尊贵,尝无人曾忍之辛酸。坐江山朕不识五谷,守江山朕无有铁拳……”南京市京剧团的排练舞台上,在悲凉难抑的临终告白中,年仅37岁的清朝皇帝光绪走完了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怀表从手中掉落,滴答滴答,划破寂静的空气。

        发动维新变法惨遭出卖,追寻家国理想而频频掣肘,渴望真挚的亲情、爱情却寻而不得——失败的一生终无损光绪灵魂的高贵。通过鉴证光绪之死的历史疑团,由李卓群担任编剧和导演、南京市京剧团出品的小剧场京剧《鉴证》,打开了爱与自由、理想与生命的永恒命题。首演前夕,《文艺周刊》对《鉴证》主创人员进行专访。

    以光绪之死

    鉴证理想和生命

        “大约2017年,南京市京剧团团长王珏遇到我,问我能不能‘因团设戏’,和他们合作一部京剧。刚好当时我读到了国家清史工程‘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根据光绪帝遗体的头发、遗骨等,专家最终确证,光绪死于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尘封百年的谜团终于揭开,于是也有了这部《鉴证》。”85后京剧导演李卓群告诉记者。

        《鉴证》海报上,当红京剧偶像马博通身穿精致华服,一滴饱含悲愤和不甘的泪水无声滑落腮边,这一造型很符合当代观众对光绪的想象。“光绪除了会说英语、喜欢喝咖啡和跳华尔兹之外,他作为悲剧人物的人格形象也为他赢得了后世的尊重和亲近。”李卓群说,“戏曲最擅长的就是敷演历史,小剧场戏曲要做的,则是把遥远的历史拉回到今人的身边。”

        于是,《鉴证》选择光绪之死的故事外壳,来鉴证一代帝王的理想和生命。光绪所中砒霜之毒究竟出自谁的毒手?《鉴证》从光绪死前十天开始讲述,围绕主人公和几大嫌疑人——慈禧、袁世凯、李莲英、隆裕皇后展开。他究竟死于慈禧送来的御膳、袁世凯进献的膏药,还是隆裕皇后端来的塔拉?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诡谲疑云之中,唯一清晰的是光绪的精神世界。这个“坐在龙椅上不对着抬头圣匾,而对着门外江山”的另类皇帝,纵然慨叹“守江山朕无有铁拳”,依然梦想着“待兴的百业要重振”“贫弱的中华要胜天”……

        “光绪这个形象的主要质地在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撕裂感。”饰演光绪的北京京剧院演员马博通说,“改革中国的美好理想,和慈禧之间的亲情,和珍妃的爱情,和臣子的君臣之情,他统统求而不得,光绪的一生是很憋屈的。我要演绎出他的怨愤和期许、魄力和决断,还有那种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的勇气。相信看过这部剧后,观众们都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多理解。”

    小剧场戏曲

    不在剧场之“小”而在“精深”

        2013年,凭借现象级小剧场京剧《惜·姣》,初出茅庐的戏曲导演李卓群进入了大众视野。《惜·姣》《碾玉观音》《春日宴》等“人鬼恋三部曲”的完成,确立了李卓群在小剧场领域的重要地位。后来,她又创作出京剧《好汉武松》《大宅门》、桂剧《破阵曲》等,在绵密的戏曲程式中注入时代价值观和当代审美表达,逐渐形成了极简却精致、细腻且丰满、时尚与传统并存的“李卓群风格”,走出了一条“在创新中传承”的戏曲之路。

        小剧场戏曲的要义并不在于演出场地之小,实际上,即将于9月12日首演的《鉴证》就是在江苏大剧院启幕。索明芳分饰珍妃、隆裕两个角色。她从表演的角度,阐述了对小剧场戏曲的理解:“小剧场的观众要的更多。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不能差,造型、妆容要赏心悦目,同时故事的逻辑、人物的形象设定、表演的精确度,都要经得起推敲,就像拍电影特写一样,要细致到表演的每一寸、每一缕,任何一项弄糙了观众都不买账。”李卓群补充,小剧场戏曲更可贵的是叙事小切口所打开的广阔内涵。一如当年的《惜·姣》,一个水浒戏里的“问题女性”阎婆惜,被她以“惜”与“姣”为关键词进行二度创作,生发出了对美好生命的叹惜、对男权社会的控诉和对欲望的反思。

    那么,《鉴证》作为小剧场京剧,它的精与深,又体现在哪里?

        “从一根砷含量超标的发辫看一个人,看他的死前十天,看他在戊戌变法后被囚禁瀛台的十年,看风云诡谲的晚清朝局,看中国社会大变革之际的新旧交锋,看光绪帝向死而生的改革精神……这就是《鉴证》的小与大、精和深。”李卓群言简意赅。

        剧中,一场拜寿的重头戏,通过慈禧和光绪的新旧观念冲突,打开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晦暗现实。在剧中饰演慈禧太后的是南京市京剧团老戏骨、“梅花奖”得主范乐新。被网友誉为“慈禧附体”,范乐新将慈禧形象的威严、衰迈和阴鸷演绎得入木三分。而在她看来,慈禧亦远非一个“扁平的坏人”。

        “我的大清就落后?你的中国就图强?这是剧中慈禧最响亮的一句台词。她还对光绪历数了维新变法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一则失却军心,二则失却臂膀,三则失却民意。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顾虑有一定道理,这也说明,关于近代中国维新图强的话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范乐新对记者说。她认为,即使是慈禧这样的形象,也有不同的切面,这才是小剧场式的人物塑造。

        《鉴证》里,出现在光绪梦境中的珍妃亡灵,作为其精神上的引领者,帮助主人公完成了由自怨自艾到向死而生的精神转变。珍妃逗趣淳朴的形象,伴随其上场响起的欢快的小提琴声,和二人唱和里对“明日之中国”的热忱展望,构成了全剧最光明、最富有理想主义激情的篇章。“《鉴证》讲的是光绪之死,但它的内核是积极向上的。从‘死’字破题,我们想告诉观众的其实是如何去‘生’。”李卓群说。

    合作收获良多

    创新从传统中破茧而出

        “我原以为小剧场戏曲会简单一些,做了这个戏才发现,小剧场并不简单,也不‘小’。”王珏慨叹,从服化道到宣发海报和先导片的拍摄,李卓群团队的精益求精、执着敬业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和启发。

        服装是《鉴证》的一大亮点。盘金龙纹朝服,光绪皇帝的身影俊朗而清澈;真丝月白素绡,珍妃之美宛如清泪一滴;华贵醇红礼袍,慈禧太后的气场威严如山……剧中六个主要人物所穿的清代朝服都出自著名舞台服装造型设计“圣手”蓝玲之手。她结合清宫服装规制、人物调性、剧中情感色彩,使光绪、慈禧、隆裕等人所穿服装,从古籍、旧照、剧本中脱胎复生。

        王珏更没有想到,一台小剧场戏曲竟拍出了如此“大制作”的先导片。这部片子不仅酝酿筹备数月,还特邀国际高奢品牌广告片制作团队出马,每一帧画面都经过了反复斟酌。空中纱、怀中表、水中雾、笼中鸟、眼中泪、泪中人,种种富有隐喻和暗示意义的意象化镜头,即使本不熟悉京剧的观众看了,也会对这部《鉴证》充满好奇。

        自去年和“心仪已久”的李卓群团队牵手联姻,南京市京剧团的年轻演员们也通过此次创排取了不少经。“这部戏给我们团演员带来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就说京白,咱们南方演员在京剧的咬字发声方面存在很多细小的问题。”王珏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2月开始,李卓群就带着北京方面的演员与南京展开“云坐排”,先读剧本分析人物,再细抠念白和唱腔。此外,这次《鉴证》还排了AB档,北京的两位主演给南京的年轻演员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教学——比如,演员们没有了传统的水袖和髯口,该如何通过眼神、表情等手段演出人物的内心戏。

        京剧很悠久,但《鉴证》渴望年轻。“《鉴证》这出戏就是专为年轻观众打造的。”王珏赞赏地说,“李卓群的审美是时尚的,而她作品的本质依然是戏曲的,她的创新是从传统中破茧而出的新意。”

        目前,京剧《鉴证》已受到北京、上海等地戏曲节的邀约,9月12日在江苏大剧院首演后将进行全国巡演。李卓群透露,《鉴证》之后,双方进一步合作打造的几部作品正在酝酿筹备中。下一步,她渴望在京剧的现代性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国家提倡戏曲要关注当下,而目前舞台上更多的仅仅是近现代题材戏,真正的当下生活仍然缺席于戏曲舞台。”

        “说不定,未来我们可以在小剧场舞台上看到更贴近都市生活的京剧作品。”索明芳笑着补了一句,“然后你会发现,原来京剧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和我们呼吸与共。”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于魁智李胜素亮相广州 京剧遇粤
烟台京剧院海阳市双演
《鉴证》首演在即,小剧场先锋牵手
武汉“戏码头”艺术节开幕 多位京
梅馆文创亮相“服贸会”
黑龙江京剧院“艺彩重现”9月12
沧州京剧团2020年度首场线下演
麒梅余三派骨子老戏时隔多年重登
于魁智携国家京剧团一行人齐聚水上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 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