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大唐贵妃》成功上演
国粹京剧   2019-11-28 10:30:59 作者: 苏岩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向“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梅兰芳先生致敬 

    北京京剧院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成功上演 

胡文阁饰演杨玉环

朱强饰演李隆基

张馨月饰演杨玉环

张建峰饰演李隆基

张慧芳饰演杨玉环

王怡饰演杨玉环

郑潇饰演杨玉环

白金饰演杨玉环

张馨月、张建峰

胡文阁、朱强

        长生殿上还“幸我残春有存依”,霎那间又是魂断马嵬“宛转蛾眉马前死”。在婉转优美的《梨花颂》的曲声中,披着一条长长白绫,一袭白裙的贵妃缓缓走向舞台深处,唯美,诗意,让人动容。尽管最终登上“仙乡”,得以再续前缘,但贵妃的命运仍令人唏嘘不已。正是“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

        时隔三年,11月23日、24日,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在业内的共同期待和观众的呼声中于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成功上演。现场几乎座无虚席,约四千多名观众领略了这部梅派经典。

    通力合作 呈现经典

        此次《大唐贵妃》由北京京剧院、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北京京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共同演出。

        为了更好地传唱经典之作,带给观众绝佳的艺术体验和享受,此次复排的《大唐贵妃》由周家新担任导演,并在演员阵容上进行了调整。11月23日,由胡文阁、张慧芳、王怡、白金四人分饰杨玉环;11月24日,由张馨月、郑潇二人分饰杨玉环。同一舞台上不同的杨玉环争芳斗艳,在继承梅派表演精髓的同时,又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使得这部作品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层次。此外,马派老生名家朱强、青年奚派老生名家张建峰加盟出演的李隆基,也让流派风格为角色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扮演高力士的黄柏雪、扮演杨国忠的黄彦忠等人,以及著名指挥家王永吉、琴师舒健、鼓师白龙、交响乐队首席曹欢等,都散发出了不逊于主角的光彩。

        “演员不仅仅在演,更要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此次我分别饰演‘长生殿上’和‘魂断马嵬’的杨玉环。在我看来,这两场戏是贵妃命运的‘转折点’,在表演上既要延续剧情,也要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人物心绪转化的过程。所谓不能‘断戏’,说的就是演员的表演要与剧情的延续步调一致”,张慧芳说。正因为有了梅派前辈们的谆谆教诲,才使得以白金为代表的多位优秀梅派传人迅速成长。作为此次演出中“年龄最小的杨贵妃”,白金表示:“2016年《大唐贵妃》重排的时候我就一直跟组,从中向前辈们学到了很多经验。我十分感谢北京京剧院给我此次参演的机会。年龄虽小,但我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不负前辈与剧院厚望,为梅派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深知肩负重任,全体演职人员均不敢有丝毫懈怠。为呈现完美的演出效果,470余名演职人员,在十月中下旬建组后近一个月时间里日夜奋战。张建峰表示:“庞大的演出阵容使得响排难度陡然增加,通过录音反复排练是常有的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下,名家新秀顶住压力,迎接挑战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最终,在演出前仅60个小时装台时间里,所有演职人员通力配合,在国家大剧院高度的支持下陆续完成了装台、彩排的艰巨任务,这才有了此次惊艳观众,且令业内津津乐道的《大唐贵妃》。

    戏中有新 新中有根

        《大唐贵妃》首演于2003年,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太真外传》为依托,由梅兰芳先生之子、梅派第二代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和众多艺术家联袂创编。故事主干来自梅兰芳大师的《太真外传》,又嫁接了部分《贵妃醉酒》的剧本。作品在京剧表演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交响乐、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保留梅派神韵,融入当代表演风格和舞台手段的再创造,因此该戏被誉为“戏中有新,新中有根”。

        早在2016年,北京京剧院就遵从梅葆玖先生遗愿,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提高。今年恰逢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首次赴日演出100周年,诞辰125周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诞辰85周年……这些特殊的日子见证着中国京剧的成长与辉煌。在此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北京京剧院再次复排该剧,力求复原2016年演出版本的原貌,既是向前辈艺术大师致敬,也是为京剧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扬帆助力。

        此次《大唐贵妃》的舞台呈现可谓美轮美奂。戏中,一段以敦煌风格为主体的舞蹈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王怡表示,“学习敦煌舞风格的舞蹈是一种全新体验。手势变化多姿,手腕和肘见棱角,出胯、S型曲线的舞姿,加之气息的配合,形成了它独有的韵味。”在唱腔设计上,朱强坦言:“我的师傅张学津为该戏设计了特色的‘二黄唱腔’,以激昂的旋律、极具特色的高腔,力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李隆基晚年的心情。但师傅当时年岁已高,因此对唱腔进行了修改。此次演出我尊重作品原意,恢复了高腔,在甘当绿叶的同时,完成了师傅夙愿。”

        在舞美设计上,《大唐贵妃》更加出挑。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创造了更加丰富的时空;象征女性温柔细腻、婉转多情的纱幕、扇幕和绳幕,象征皇权威严与冰冷的铁壁与廊柱均丰富了舞台内涵。此外,在服装设计上,该剧借鉴了《太真外传》的传统京剧服饰,并融合盛唐服饰、发饰等新元素进行改良,力求呈现最佳舞台效果。

    梅韵悠长 千古传唱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决定,授予张富清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而这其中,就有梅兰芳先生。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都在戏剧舞台上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表现中国人的情怀、展示中国人的梦想—— 《黛玉葬花》体现了纯洁美好的灵魂,《天女散花》显示了端庄典雅的情趣,《霸王别姬》表现了英雄末路式的悲剧,《宇宙锋》是对古代社会女子婚姻问题的审美观照,《穆桂英挂帅》是写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梅兰芳以极具民族精神的精品之作,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如今大师已去,由新一辈传人演绎的《大唐贵妃》正在以香远益清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不仅是一部戏的流传,更是一个流派的传承、一门艺术的发扬光大,也向大众展示了梅派艺术在今天的繁荣景象。胡文阁坦言,多位老中青梅派弟子共同参加这部缅怀大师的诚意之作,正是梅派艺术薪火相传的见证。连续两次参加演出的张馨月则激动地表示:“能够参演这部戏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

        近几年,各种关于《梨花颂》的改编不胜枚举。“我曾看过一群由孩子们演唱的《梨花颂》版本。无论老幼,悠扬动人的旋律总能深入人心,广为传唱的《梨花颂》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着梅派艺术的成功”,郑潇说。颇具用心地是,此次演出中,梅葆玖先生生前演唱的《梨花颂》伴随着演员的谢幕响彻整个剧场。“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那熟悉的声音似乎不仅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了从前,也将所有京剧人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此刻响起的《梨花颂》无疑让人更觉哀怨深沉、唯美缠绵。当所有思绪与情感堆积涌现,无数观众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留下了热泪。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表示:“这次演出是北京京剧院为京剧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所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意义十分重大。梅兰芳先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底蕴完美契合,创作出了能够让民族大众欣赏并产生共鸣的佳作;同时,他也因为自己作品中所彰显的中国气派,而被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观众所钦慕与赞赏。再次感谢广大观众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先生、梅葆玖先生所代表的京剧梅派艺术的肯定。我们也借此,向‘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梅兰芳先生和梅葆玖先生致敬!向京剧艺术致敬!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致敬!”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大唐贵妃》成功上演
青浙联袂创排现代京剧《生如夏花》
于魁智李胜素率团院连续第五年英国
“青京赛”金奖得主上演好戏
长荣京剧院特色活动“经典传承”
300余京剧迷齐聚南昌观看演出
化工学院组织师生观看京剧《梅花簪
北京京剧院《大唐贵妃》复排首演
上海京剧院18年后《大唐贵妃》收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深圳龙华中铁物流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