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同济纪念梅兰芳系列活动推动京剧高校传播
国粹京剧   2019-11-24 09:23:43 作者: 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文字大小:[][][]

    同济举办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梅派艺术与京剧在高校的传播与传承

        “梅韵流芳”——梅兰芳先生京剧艺术及爱国事迹展、“梅韵久传”——梅派京剧《红鬃烈马》(上)专场演出、“国粹、大师与育人”梅派艺术与京剧的高校传承研讨会、“传承与创新”全国高校大学生梅派艺术研习训练营……11月16日至17日,我校与上海京剧院联合主办的“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一一精彩上演。

        11月16日下午,由我校与上海京剧院合作复排的梅派京剧《红鬃烈马》(上)专场纪念演出在上海京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首次献演,由我校大学生京剧社师生进行演出。该剧是京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但是梅派路子的该剧已有半个多世纪绝响于京剧舞台。本次演出的剧本,是由我校大学生京剧社指导教师、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李健博士以梅葆玖先生静场录音为基础整理出的演出本。上海京剧院年过八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张南云先生担任复排导演,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及周信芳先生的入室弟子、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担任艺术指导。演出现场气氛热烈,两位老艺术家还登台与师生和青年演员共同清唱了梅兰芳大师的京剧片段。演出还邀请了沪上多所高校的学生共同演出,呈现了多年来上海高校联合专业院团传承传播京剧艺术的育人成效。

        11月17日上午,“国粹、大师与育人”梅派艺术与京剧的高校传承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山西省京剧院,中国梅兰芳艺术研究会、中国梅兰芳艺术基金会、中国高校京剧委员会,中国戏曲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专业院团、研究机构、高校各方面的专家和代表,以及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与会,分别围绕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挥京剧艺术的育人功能、推动京剧艺术在高校的传播及传承这一重要议题,结合近年来各自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思考,纷纷发表见解,建言献策。我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出席并致辞。
        专家们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艺术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育人资源,高校和专业院团要进一步加强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更为有效的合作共建机制和模式,携手开展多方位、跨学科的合作,加强京剧艺术相关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通过“舞台+讲台+平台”协同,让更多青年学生有机会走近京剧艺术,切身感受国粹的魅力所在,从而热爱京剧艺术、传播京剧艺术。专家们还表示,面对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专业院团既要守正又要创新,在坚持传统的同时要打造一批面向高校青年学生的精品剧目,并善于运用新兴的传播技术和方式,促进传统艺术与新技术相融合,推动京剧艺术更好地走进校园、走向青年。

         《“梅韵流芳”——梅兰芳先生京剧艺术及爱国事迹展》自即日起至本月25日在我校衷和楼展出。梅兰芳先生不仅是一位京剧艺术大师,他还是一位正气凛然的爱国主义者。在抗战时期,他多次拒绝为敌人演出,并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贞娥刺虎》等多出反战反侵略题材的剧目,号召人们奋起抗敌。该展览以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生涯和爱国事迹为主题,以图文、演出服饰、影像资料等丰富的形式进行展出,既是京剧艺术校园传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面向青年学生开展的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11月17日下午,“传承与创新”全国高校大学生梅派艺术研习训练营在我校开营。全国高校京剧比赛中部分获奖大学生汇聚同济园,特邀梅派名师、国家京剧院专业演员,对学生面对面进行艺术指导,师生同台切磋,让青年学生加深对梅兰芳先生及梅派艺术的认知和了解,并加强全国大学生京剧爱好者和京剧社团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京剧艺术的校园传播与传承。

         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11月19日还将在我校举办“大师与经典”梅派艺术专题讲座,将以衷和楼纪念展览为现场环境,创新讲课形式,开展现场教学。讲座将围绕梅兰芳先生与京剧艺术展开,从梅派艺术的唱腔、念白、表演、服装、化妆等微观元素,到梅兰芳艺术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的异同,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本质等方面,阐述梅派艺术体系的魅力。

        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由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得到中国梅兰芳艺术研究会支持,由同济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昆)传承基地、上海市大学生戏曲实践基地承办。 

        我校历来重视戏曲艺术教育,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引入了戏曲艺术教育。同济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87年,京剧社成立于1997年,由校党委宣传部直接指导。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我校设立上海高校中唯一的戏曲类实践基地——“上海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京剧社和昆曲研习社是该基地下的传统文化类社团。同济大学与上海京剧院、上海昆曲团等专业院团密切合作,将基地建设成为面向青年学子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戏曲的重要平台。在历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比赛中,我校连续多年获特等奖、“优秀组织奖”等荣誉,京剧社团获评“优秀大学生京剧社团”。2018年,同济大学获批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昆)传承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我校还积极发挥京昆社团在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化走出去”活动,分赴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相关高校进行京剧艺术的海外传播和国际交流。
        在17日的梅派艺术与京剧的高校传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同济大学长期来在京昆艺术的校园传播传承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及其成效表示认可,希望同济大学今后进一步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上海及全国更多高校共同做好新时代京昆艺术在校园的传播传承工作。

        吴广明表示,此次同济大学联手上海京剧院共同主办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既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梅派艺术与京剧在高校的传播与传承,也是以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故事为生动素材,面向青年学子开展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济大学今后将继续推动京昆艺术的课程建设、艺术推广、传播交流、科学研究,更好地发挥好京昆艺术的育人功能,提升美育教育质量,助力学校“三全育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湖南原创京剧《梅花簪》巡演落幕
同济纪念梅兰芳系列活动推动京剧高
宁夏京剧院 “送戏到军营”
“新中国京剧人才培养成果座谈会”
青岛京剧院巡演多所校园
石晓亮台湾收徒 推动两岸艺术交
法兰克福中国文化日 德国京剧协会
湖南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梅花簪》亮
北京名家助力深圳戏曲进校园京剧专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深圳龙华中铁物流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企业建站嘉兴网站建设嘉兴亿欧企业建站嘉兴模板网站嘉兴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