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王珮瑜“清音会”如何让京剧不再老生常谈
国粹京剧   2019-08-31 09:49:1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王珮瑜“清音会”如何让京剧不再老生常谈 


        京剧演员王珮瑜的《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2019全国巡演将于8月31日率先亮相国家大剧院,开启首站北京站的演出,此后还将登陆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清音会”是王珮瑜的个人演出品牌,概念则来源于清末民初的“清音桌”,与大剧场戏曲演出有所不同,该演出清唱、不扮戏、不着戏服、依现场情况定制戏码。随着演出内容和形式的升级,如今王珮瑜在清音会中还引入了实时直播和弹幕互动的模式,使现场的每位观众都能随时反馈自己对京剧和现场演出的感受。

    “沙龙式”演绎

        此次《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2019全国巡演由王珮瑜旗下工作室“瑜音社”联合首席合作伙伴支付宝会员、主办方大麦网Mailive共同打造,北京站的演出则计划于8月31日-9月1日登台国家大剧院。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京剧演出有所不同,《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的现场主打近距离、沙龙式演出。据悉,清音会这一概念来源于清末民初的“清音桌”,是当时一些京剧名家和名票的独特演出方式,与大剧场戏曲演出的区别是:清唱、不扮戏、不着戏服、依现场情况定制戏码。演出中,舞台上的一桌一椅、长衫乐队、笔墨茶壶,呈现出清雅的仪式感,让观众90分钟读懂京剧(老生);90分钟听懂京剧(老生)。

        值得注意的是,《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可以说是 “说唱并重”,在脱口秀部分王珮瑜将京剧老生的源流历史、唱腔板式,借助此次演出独有的多媒体呈现推介给观众;而在观众最喜爱的演唱板块,王珮瑜也将为观众带来十余段脍炙人口的谭余一脉老生唱段。

        京剧爱好者胡斐表示,虽然王珮瑜的清音会没有隆重的扮相,但却能给人另外一种清爽的感觉,反而更显出唱功,同时该演出会让观众与演出者的距离进一步拉近,甚至还能看到后台直播的情况,感觉自己不只是一名观众,而是演出中的一员。

    瞄准年轻群体

        为了能够丰富演出内容和形式,“清音会”现已引入了实时直播和“弹幕”互动的模式,使现场的每位观众都能随时反馈自己对京剧和现场演出的感受,在一个环境感受化妆、扮戏等多个空间的内容。

        王珮瑜表示,清音会选取了谭余一脉最有代表性的八出传统骨子老戏的经典唱段,旨在展示老生及京剧声腔艺术的最高水平。在表现手段上,讲唱结合,穿插介绍京剧发展历史,代表人物、板式、器乐、化妆服装等,并且引入“弹幕”即时叫好的新媒体方式。用全新的方式演绎古朴的戏曲艺术,不论观众对京剧了解多少,都能在清音会里获得完美的欣赏体验。

        这种形式无疑引起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尤其是“90后”甚至是“00后”观众。其中,“90后”观众王岚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此前对京剧的印象只有看不懂、听不懂,但是观看了王珮瑜清音会后,这种更加平易近人并且更易被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让自己慢慢对京剧好奇,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在王珮瑜看来,近些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对戏曲院团在物质组织方面都是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关注京剧,观众也渐渐回归剧场,对剧场艺术的欣赏需求也不断增大。现在的京剧演出现场,观众数量、年轻观众越来越多,是非常好的现象。

    传承不止于舞台

        面对越来越好的大环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对从业者提出更好的要求,不仅要做好普及推广,把观众吸引到剧场,更要提供优质的内容,引导观众建立更健康、丰富的审美趣味。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王珮瑜致力于用更多符合当下年轻人习惯和喜好的方式,通过各类平台和渠道进行京剧艺术的传播与普及,包括在《奇葩大会》、《朗读者》、《跨界歌王》、《天天向上》、《经典咏流传》、《圆桌派》、《吐槽大会》等综艺栏目中,王珮瑜也以轻松娱乐的方式,花式推广传统文化,这也让她圈粉无数,使越来越多的人因她而走近京剧。

        而在被大众熟知以前,王珮瑜早就在京剧传播之路上走了20多年。除了清音会,她还组建教师团队,研发课程,在中国各地开设“瑜乐京剧课”。与此同时,王珮瑜还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打造了全国首套青少年京剧通识教材《京剧其实很好玩》,此外今年9月还将出版一套老少咸宜的轻漫画读本《瑜老板三分钟京剧小灶》,将传统京剧与现代漫画首次跨界演绎,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介绍了16部京剧戏迷必看剧目,并科普了京剧历史、京剧服饰、京剧专有名词等一系列看剧必备常识。

        在剧评人刘峰看来,部分人对京剧有距离感,因此京剧的发展与传承也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束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与当下环境进行更为紧密的融合的同时,以合适的方式或渠道实现多元传播,从而赋予京剧更为活跃的生命力。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烟台京剧院《烟台解放》烟台大剧院
湖北京剧院竹溪县开展慰问演出
王珮瑜“清音会”如何让京剧不再老
“十三杰争奇斗艳”:北京京剧院梨
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唱响齐鲁
“国韵京声 牢记使命”创演回顾与
“国学博大、精粹永恒”活动让小
惠州播撒京剧的种子
南京京剧团《梅园往事》再现周总理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傅希如京剧班公开课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