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综述
国粹京剧   2019-05-28 09:34:28 作者:刘 茜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推动梅兰芳及其表演体系的立体化研究

    ——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综述 

梅派兰花指摄影展现场

        “立体化研究”“纵深性研究”成为了近日在京举行的第二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的热词。学术研讨会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邀请青年论坛十佳论文获奖作者及部分优秀论文作者,与本届论坛的评审专家王安奎、郑传寅、马也等进行学术交流。

        与会的数位戏曲专家一致认为,青年论坛上的学者超出了传统戏剧领域,史学、文献学、艺术学、影视学等跨学科人才涌入梅兰芳研究队伍中,充分彰显着梅兰芳大师的影响力、号召力。这支年轻队伍若能在日后不断扩充,必将持续补益相关的研究成果。

    立体化研究

        “面儿宽”“视野新”“质量高”是本届青年论坛留给人的突出印象,这些学术成果,推动着梅兰芳研究走向立体化。

        青年学者关注了梅兰芳捐赠的文献对于戏曲研究的价值,以国家图书馆王岩的《梅氏缀玉轩藏书聚散考》为例,文中称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齐如山发起创立国剧学会,不惜将家藏戏曲文献捐出以资助戏剧事业发展。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又至少两次捐出所藏文献。1986年成立梅兰芳纪念馆时,部分文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移交该馆。现经目录学整理,梅氏缀玉轩藏书接近2000种,是一座戏曲文献宝库,值得研究者进一步确定其存藏状况。

        在梅兰芳早年的民间外交上,梅兰芳纪念馆邢春蕾认为,梅兰芳游历欧洲并做访问演出,是他带领京剧走向世界全盘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同访美一样一直在他的夙愿清单上。她对梅兰芳英国行进行了考述,以前学界对此关注较少,填补了空白。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赵哲群则从梅兰芳与电影的关系入手,探究戏曲电影所承载的“技术”与“意境”的关系,也对戏曲电影中“戏曲性”与“电影性”的博弈有所思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韩郁涛认为,梅兰芳青年时期学习昆曲的经历,对其之后精深的舞台造诣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生院李娇俨探究了梅兰芳的古装歌舞剧受追捧的社会原因,不局限于其装扮、曲词的分析,而是着重从民国时期戏曲表演的商业运作、社会风尚、大众心理等更宏观的角度分析古装歌舞剧的流行原因。

    向着戏曲研究纵深处开拓

        论坛的研究成果不仅局限在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本身,还以梅兰芳为切入口,向着戏曲研究的纵深处开拓,以点带面,以梅兰芳研究助力、带动戏曲研究的效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朱方遒从三次有关梅兰芳的论争入手,管窥梅兰芳研究学术史。朱方遒认为,与梅兰芳艺术相关的论争中,“移步不换形”的论争、鲁迅与梅兰芳关系的论争以及邹元江对梅兰芳表演理念质疑的论争,较为典型地反映出梅兰芳研究过程中一些贯穿始终的矛盾,即改革与守成、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些矛盾也体现着梅兰芳在近现代戏曲史里中西交汇、古今合流、新旧并行的独特艺术地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张国强提出,“梅党”在梅兰芳艺术事业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吴震修便是“梅党”的核心成员之一,从经济、剧目编排等方面对于梅兰芳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重要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柯琦从1917年谭鑫培逝世及《顺天时报》“剧界大王”选举事件切入,分析了批评者审美范式以雅正为纲的内在要求来构建民初梨园道统,并对后来的戏曲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献研究所李健通过文本分析,考证京剧《贵妃醉酒》的传承源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于芝瑶认为,《舞台生活四十年》是戏曲研究的重要资料与著述,具有探寻口述史著述方法的研究价值。今后戏曲口述史的著述要注意研究者的专业化要求、多样化的访谈对象等问题,以便构建更全面的戏曲口述历史,推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品牌”的树立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介绍,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作为长期的论坛,固定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举办,目的就是激励青年学者去研究梅兰芳。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郑传寅评价,梅兰芳青年论坛在创新性、学理性上皆有建树,开创的局面既“可喜”又“可期”,他期待梅兰芳纪念馆发挥引领作用,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本体研究推向深远。

        河北农业大学焦振文认为,梅兰芳纪念馆密集而多元地向公众推出该馆策划或主办的各种关于梅兰芳的纪念、展览或学术研讨活动,为我们立体性地研究梅兰芳及其京剧表演艺术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此次活动还包括梅兰芳手舞艺术摄影展、兰芳讲坛等内容,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全明星”版《四郎探母》上演
吉林京剧团《杨靖宇》亮相上海
《钦差林则徐》预热“文华奖”
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综述
文联小分队寿光文化中心交流
黑龙江京剧院《奇女无容》正亮相上
沈阳京剧院《智取威虎山》武清上演
京剧《大宅门》台北演出
重庆京剧团跨界合作《“一带一路”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刘荣升京剧团《薛仁贵跨海征东》天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