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收官
国粹京剧   2019-05-23 09:52:44 作者:中国戏曲学院 来源:戏剧网 文字大小:[][][]

    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收官

        2019年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办。本届研讨会以“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为主题,旨在通过对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呈现京剧文献内容、形态的多样性,解析京剧艺术研究的本体,增强学术自觉,促进京剧研究与京剧史料学、京剧唱片学等学科建设。来自海内外各大院校、研究机构的戏曲领域专家学者、京剧表演艺术家、图书出版管理者及社会各界京剧爱好者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提交会议论文86篇。

        两年一届的“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中国戏曲学院的重要学术品牌。自2005年5月以来,中国戏曲学院已成功主办了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探讨“京剧的历史、现状暨未来”“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与现代社会”“京剧表演艺术体系”“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京剧的文学、音乐与表演”“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创新”等京剧学核心内容。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京剧研究的学术性、学理性日趋加强,京剧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本届研讨会以“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为主题,必将进一步夯实京剧研究基础,拓展京剧研究视野,有效促进京剧研究向纵深发展。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主持了开幕式,并向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领导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等出席。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致开幕词。他首先对过去七届京剧学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回顾,认为14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京剧学研讨会成为学院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团结了国内外同仁同道,提出了若干有引领性的话题,见证和解读着戏曲特别是京剧在新世纪的发展。作为一所高校所举办的研讨会,从一开始,我们就把主题确定为从学科角度观察京剧现象,从建构完善京剧学作为重要使命,现在看来动机与效果正在统一过程之中。”

        他认为,本次会议主题“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是对京剧学研究的“一次话题引领,一次研究领域的深化,是历次会议主题符合逻辑的学术延伸”。巴院长说京剧研究界应该进一步向文献靠近,“向文献靠近就是向历史靠近,就是向真相靠近,就是向前人智慧靠近,就是向学术证据靠近”,本次会议收到的论文,很多文章体现了“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的学术精神,读后很受启发。《孟子•告子上》云:“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意思是放着安逸的住宅不去住,放着正确的道路不去走。走向文献,挖掘、整理、研究历史文献,是学术的必由之路,希望我们通过本次研讨会唤起戏曲学界的新风尚。

        巴院长对与会论文中有关戏曲唱片、《顺天时报》《群强报》《燕行录》、清宫文献以及几个不同京剧剧本文献丛书等资料的整理研究给予高度赞扬。希望研究界应更密切地观察与关注舞台戏曲,因为讲台与舞台从来不应当有距离。对于国戏而言,以本次研讨会为标志,未来三天是研究阐发形态,是学术形态,由傅谨教授主导;5月25日《霸王别姬》的演出,是舞台形态,由张火丁教授主导;他们都是学院二级教授,引领着学院戏曲教育的文与武,希望国戏的教师像两位教授一样,互相借鉴,惺惺相惜。更希望中国戏曲界敬畏传统,因应时代,实现演艺与学术、讲台与舞台、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地发展,愿各方专家交流互鉴,相携而行。最后,巴图院长预祝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戏曲学院连续举办“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京剧发展的重大贡献。并呼吁加强对京剧流派艺术的研究,同时以荀派研究资料汇编为例,强调流派艺术研究也必须建立在文献的基础上。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教授教详细介绍了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的编纂情况,着重阐释了《全清戏曲》的编纂理念内涵,详细介绍了编纂的体例。朱教授指出包括京剧文献在内的近代戏曲文献,体现了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的特征,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古典戏曲文献与京剧文献的重叠、互补关系。美国凡萨大学都文伟教授介绍了爱德华·卡特所写的《梅兰芳在美国》,并从社会学角度详细分析了这份新发现的梅兰芳访美史料。中国戏曲学院吴新苗教授以“晚清、民国京剧文献的特性与价值”为题的发言,介绍了《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民国卷)的编纂情况,并讨论了这些文献在京剧史研究、京剧生态研究、京剧理论研究诸方面的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以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的形式,就“著作、报刊、日记中的京剧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 京剧脚色、行当、流派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 清宫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及其他”“ 域外京剧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 京剧音乐、舞美、唱片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等方面充分交流,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戏曲学院科研处处长李威主持,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与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一起听取了大会各组召集人的汇报研讨情况和部分专家的发言。

        闭幕式上,六个分会场的召集人邹元江、朱栋霖、周丽娟、赵建新、秦华生、邱国明分别就各组研讨的情况作了汇报,并就京剧文献研究与当下舞台实践的关系、历史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现实资料的及时保护等问题做了总结发言。

        分组召集人汇报结束后,英国利兹大学李如茹、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杨秀玲、学苑出版社副社长潘占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李如茹以《找回了一所消失已久的民国戏校: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为题,向与会者展示了其近十年来潜心搜集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档案的成果。她认为,文献档案的属性并非纯然客观,也体现了创建者的主观意图和选择取向,理解阐释这些文献,不但是在重建历史情境,也是对未来的反应和责任。杨秀玲以《<大公报>视野下京剧文献的记录与研究价值》为题进行发言。她指出,在20世纪上半叶,《大公报》对京剧艺术的关注涵盖了剧本、剧艺、剧班、剧史、剧场等诸多方面,发掘整理《大公报》刊载的京剧史料,对研究京剧艺术在天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潘占伟则介绍了学苑出版社近20年来致力于京剧文献出版方面的诸多实绩,并就该社的文献出版风格、体裁种类及未来方向为与会专家做了汇报。

        专家发言环节之后,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就大会的主要议题做了全面学术总结。傅谨认为,在前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八届会议又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首先,参会代表中青年学者数量渐多,这表明京剧学研究领域内学术梯队的建设渐趋良性,学者间的代际传承基本实现。良性的学术梯队将进一步巩固京剧文献研究在整个戏曲研究中的前沿地位,在不断推动京剧艺术研究更趋深入的基础上,也必将全面带动全国范围内地方剧种的研究。其次,文献研究应该秉持加工整理、宁滥勿缺、名从主人的三个基本原则。文献史料只有经过标点、注释、比对等加工整理的过程,才能真正触摸到原始文献隐含的学术肌理和脉络,整理者才能真正转换为专业研究者,这是优秀学者的必经过程。在钩沉发掘材料的过程中,要宜“宽”不宜“窄”,宜“松”不宜“紧”,要本着为研究者提供更多视角和资料的基础上,宁滥勿缺。当文献资料中出现错讹、矛盾时,要少主观评断,多客观呈现,尊重文献作者的原始文字。第三,此届研讨会呈现广普化趋势。第八届京剧学国际研讨会立足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是原点和根基的回归,是京剧学研究的重新出发。以京剧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基础,他期待第九届京剧学国际研讨会上有更多的优秀成果出现。

        在大会的闭幕致辞中,学院党委书记龚裕首先感谢海内外京剧学专家的与会,并祝贺研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说,三天以来,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与“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相关的六个议题展开研讨,先后有十六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六个分会场的学者做了学术交流,可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是一个学科的奠基工程,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中国戏曲学院主办此次研讨会,是为当下京剧文献的学术整理与研究提供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大会取得的众多成果必定会在今后的京剧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龚裕书记强调,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一定要与当下的京剧舞台实践紧密结合。新的史料文献只有充分适用于当下,为解决时代问题服务,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可喜的是,他注意到很多与会专家在研讨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融媒体等为研究工具的提升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促进了京剧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和进一步成熟。相信京剧学以此为起点,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为崭新的角度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黑龙江京剧院《奇女无容》汇报演出
江西京剧团《碧血慈云》党校上演
第八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收官
谭派传人即墨古城戏台献唱
金声玉润王蓉蓉京剧名段演唱会举办
吉林京剧团《杨靖宇》亮相第十二届
广西京剧团红色经典专场
京剧交流演出展现票友风采
德州这些京剧小演员参演《盛世梨园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刘荣升京剧团《薛仁贵跨海征东》天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