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炫彩青春”为青年演员搭台
国粹京剧   2019-05-12 09:55:31 作者:韩君怡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炫彩青春”为青年演员搭台 

        5月1日至7日,2019年“炫彩青春”京剧联盟院团暨京津冀优秀青年演员交流展演(以下简称“炫彩青春”)在天津举办,本次展演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联主办,天津京剧院承办。展演中,来自全国26家京剧院团的82名青年演员为观众献上了9场演出。

        青年人才培养是院团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第一资源”。在5月1日举行的“炫彩青春”展演活动院团领导座谈会中,来自各地京剧院团的相关负责人与业内专家、学者齐聚天津京剧院,就青年人才培养、京剧院团发展与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交流、分享经验,助力京剧事业繁荣发展。

    在传统戏的历练中助推青年演员成长

        河南京剧艺术中心由一支年轻的队伍组成,该中心主任赵丽介绍,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这些年轻人在中心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些孩子从戏曲院校毕业后,缺乏舞台上的历练和摔打,水平参差不齐,要能独立上台表演还需要3至5年的锤炼。”赵丽说。

        “年轻人的传统戏根底薄弱,在此基础上也难谈推陈出新。”赵丽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辈、老师对青年演员的传帮带尤为重要。“青年演员大多看录像学习传统戏,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一字一韵、一转身一回眸,在这些细节上十分需要老先生手把手地示范、教导。”甘肃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孟庆波说。

        《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封杰认为,青年演员还要注重学习传统戏曲文化。“‘徽班’这个徽是什么意思?手眼身法步,这个法到底是指什么?只学戏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戏中的文化内涵,这样有助于加深对京剧艺术和对具体剧目的理解。”封杰说。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有了好演员不愁没有好戏。”孟庆波说,“通过‘炫彩青春’这个平台,多给年轻人提供机会与舞台,让他们在传统戏的历练中不断丰富自己,这也是一个成熟好演员的必由之路。”

    资源共享实现大联合

        一年一度的“炫彩青春”展演“评戏不评奖”的机制让青年演员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以艺会友、广结艺缘过后,他们的理想与担当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去实现。

        “‘炫彩青春’虽然不评奖,但每个院团推选的选手中肯定是好苗子,可以让他们组成一台戏,在全国选择一两个省份进行汇报演出,给参展选手更大的展示平台。”赵丽建议。

        天津京剧院党委书记文晓瑜表示,“炫彩青春”除了展示各加盟院团青年人才梯队的风采,院团之间也可以借此交流管理经验,进行深度合作。“可以点对点合作,也可以以小组形式或整团异地交换演出的多样合作模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并推出更多的新星和名角,让其成为各个院团的台柱子。”文晓瑜说。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北京京剧院主演众多,能上台领衔主演的就有100多名,年青一代的新锐中,备选领衔主演也有13名。“这些主演不仅是北京京剧院的财富,也是其他京剧院的财富,其他京剧院团如需要主演可以相互协商,共同建设更广阔的京剧市场。”刘侗说。

        “我们还可以通过国家艺术基金来申报项目,把各个行当组合在一起,申报行当培训,就由天津京剧院来培训,让最好的青年演员都集中到这里来学习。”湖北省京剧院副院长周琥建议。

        “走马换将,让青年演员不仅能得到本地观众的认可,也能为全国观众认识。”封杰同时建议,各院团一定要保有自身特色,各地青年演员也要努力掌握地方特色和风格。

    武戏振兴势在必行

        小翻、旋子、对枪……虚实相彰中展现刀光剑影的惊险场面,京剧武戏总能让台下观众大声叫好、过足戏瘾。

        “允文允武”是“炫彩青春”的特色之一,自2012年举办以来,“炫彩青春”一直十分重视武戏。几日的演出中,既有老生、青衣、老旦、文丑等热门行当青年演员崭露头角,也有武生、武丑、刀马旦等行当的青年武戏演员上演《三岔口》《女杀四门》等经典作品,展示了京剧艺术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这些年武戏演员日益减少,一些武戏演员岁数到了便改行做舞美、装置、道具,缺少规模化的武戏青年人才队伍接班。”刘侗认为,武戏演员人才队伍建设在当下剧院建设中是日益凸显的一个“卡喉咙”的关键问题。

        “武戏演员艺术寿命短,且要求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近年来,武戏在戏曲舞台上被边缘化,很多武戏面临失传。因此,加强对武戏人才的培养,振兴武戏成为了我们的重点工作。”周琥说,今年湖北京剧院聘请专家去各地挖掘武戏人才,计划今后每年引进1至2名武戏演员,不断扩充武戏人才力量。

        “很多人都说武戏演员是京剧里面的大问题,这是武戏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戏曲评论家傅谨表示,“温州一些京剧团就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大部分剧团都可以借鉴,与武戏演员建立合同制,让他们在年富力强之时尽情发挥光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黑龙江京剧院5月15日16日《奇
“炫彩青春”为青年演员搭台
江西京剧团《碧血慈云》首演
宁夏京剧院小长假上阵
“南北同台”“炫彩青春”
乾元镇内“传承京剧弘扬国粹”活动
景县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京
吉林京剧团《杨靖宇》重排后长春首
湖南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五一专场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刘荣升京剧团《薛仁贵跨海征东》天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