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走进《朱绍玉创作作品演唱会》台前幕后
国粹京剧   2019-01-12 09:56:16 作者:秦丹华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妙采千调 巧构宏篇 声腔振玉 曲传戏魂 

    ——走进《朱绍玉创作作品演唱会》台前幕后 

演唱会全体演员合影  史春阳 摄

谭元寿(左三)、谭孝曾(左一)、谭正岩(右一)祖孙三代同台

尚长荣(左)、李鸣岩(右)联袂演唱

叶少兰倾情献唱

         11月30日,北京长安大戏院盛况空前,《朱绍玉创作作品演唱会》不仅云集了谭元寿、尚长荣、叶少兰、李鸣岩、朱世慧、赵葆秀、杨乃彭、孟广禄、安平、谭孝曾、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董圆圆、史依弘等京剧名家,及张建峰、姜亦珊、杨少彭、方旭、谭正岩等优秀青年演员,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共同致敬朱绍玉从艺60年来为京剧事业做出的贡献。

        60年来,从台前到幕后,从京剧乐器到西洋乐器,从京剧唱腔到民间小调,从创作实践积累到专业理论学习,朱绍玉不仅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基础,也学习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在戏曲音乐创作上继承发展、广采博纳、兼收并蓄、大胆尝试,创作了170余部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此次名家荟萃《朱绍玉创作作品演唱会》,既是对朱绍玉创作成绩的肯定,也凸显了音乐之于戏曲的重要意义。

    戏一半,曲一半

        “戏曲戏曲,就是戏一半,曲一半。”提到戏曲音乐的重要意义,人们都会用这句话来概括。

        在京剧名家杜镇杰看来,京剧创作之难,在于程式化极其成熟,既不能单纯重复,要有所创新,又不能新的东西太多,让人觉得不是京剧。一个戏的成败与否,演员重要,剧本和曲子同样重要。

        京剧名家李宏图认为,虽然戏曲艺术是表演艺术中心制的舞台呈现,没有好角儿,再好的作品也呈现不出来;同时,只有好的演员,没有好的剧本、唱腔,也不能完美地呈现出自身的价值。好剧本、好音乐、好演员,才是好戏。

        和朱绍玉合作多年的京剧名家王蓉蓉对此也有深刻体会:“没有好的作曲,演员再好,唱着也不好听;有好的唱腔,但是没有好演员唱,也表现不出来。演员和作曲是相辅相成的。”在新编京剧《武则天》中,为了表现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时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和雄心,朱绍玉特意为王蓉蓉创作了一段通常小生才会使用的娃娃调,使得演唱具有了一般青衣唱腔没有的阳刚之气。

        但是,现在的戏曲评论,往往重视表演、剧本,而忽略音乐。“主要原因是懂音乐的人少,能做戏曲音乐评论的人就更少了。”在朱绍玉的学生王天赐看来,音乐掌控着戏曲的节奏和观众的注意力,很多时候,一个戏没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可能不是演员不好,而是节奏的设计出了问题。“所以,朱老师一直在呼吁,提高戏曲作曲的地位,加强戏曲音乐评论,重视对戏曲音乐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王天赐说。

    尊重演员,量体裁衣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呈现给观众,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朱绍玉特别注意与演员的磨合,尊重演员的二度创作,给演员以发挥的空间。和朱绍玉合作,京剧演员仿佛遇到了“知音”。

        “朱老师会根据我们的嗓音特点和表演特点,甚至音色、音质来创作唱腔。不绕嘴,不让演员声嘶力竭,这一点很可贵。”杜镇杰说。

        “在创作《宋家姐妹》的过程中,朱老师掌握了我的唱腔特色、对我的音域了解之后,量体裁衣地为我定制唱腔。”京剧名家迟小秋十分感佩朱绍玉的创作用心。本次演唱会上,迟小秋选取了《宋家姐妹》中宋庆龄面临亲情和大局的艰难抉择时的一段唱,既充分彰显了程派传统唱腔的特点,又糅入了一些新的旋律,层次分明、情真意切。

        “朱老师很尊重演员,我提出作曲有不合适的地方,他就会说,就按照你自己习惯的声腔和感觉去唱就好;假如我觉得哪里声腔感觉不舒服或者对哪句唱词有不同的理解,他都会跟我探讨,会尊重我的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京剧名家史依弘眼中,朱绍玉是一位很开明、融通的作曲家,“过去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会跟演奏员长期磨合,可以设计唱腔,但是现在的演员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时间,就更需要好的作曲,让演员有发挥的空间。”

        “在新编京剧《正考父》中,有4个主要演员,其中3个是老生,朱老师需要在作曲中突出每个老生不同的特色,这就需要他对各个流派都了解。”青年演员杨少彭说:“我和朱老师合作过好几部戏,朱老师很谦和,对演员很爱护。他既能保护演员,也能让演员把身上的闪光点展现出来。”

    广纳博取,创作灵活

        “妙采民间千家调,京剧依旧为根”是对朱绍玉音乐创作风格和理念的生动概括。他善于发现、提炼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并将其融入音乐的创作之中。京藏剧《文成公主》便是其中的代表。

        演唱会上,《文成公主》以一段藏戏说雄开篇,松赞干布演唱的是藏戏,全部使用藏语,而文成公主和李世民演唱京剧,朱绍玉将藏戏与京剧巧妙融合,浑然一体。最后3人的藏剧、京剧三重唱气势恢宏、辽阔深沉。这段带有浓郁地域风格的唱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掌声。

        “作为藏戏演员,2005年创作《文成公主》时,我对京剧很陌生。在创作过程中,京剧和藏戏唱腔如何融合到一起是最大的难点,而且这种尝试最初引来很多争论,很多专家质疑这种做法。”西藏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说,“在创作过程中,两边的作曲老师边创作、边交流,朱老师不断征求演员的意见,‘这么处理你们会舒服吗?’‘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最终,《文成公主》获得了成功,在西藏连演12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肯定。”

        “这是京剧和藏戏两种古老剧种在戏曲史上的第一次融合,尺度把握得非常好,没有一段京剧、一段藏戏的拼凑感。”藏鼓演奏师扎西旺杰说,藏鼓在藏戏中起到指挥的作用,在本次演出中,先以一段藏鼓的演奏开场,然后是松赞干布的独白,再奏一次藏鼓,京剧的乐队才起奏,京剧和藏戏的音乐完全融通在一起,没有违和感。

        杜镇杰感叹:“朱老师才华横溢,他很用心,把各地的地方小调、小曲都搜集到了,而且活学活用地融入京剧音乐中。所以他的作品既新颖,又不失传统。”演唱会上,杜镇杰演唱的新编京剧《正考父》中正考父的唱段,唱词长达38句,为了让观众保持听觉的新鲜感,朱绍玉加入了京韵大鼓、清江引等音乐元素,使得这段唱腔一气呵成、流畅丰满。

        得益于朱绍玉精妙的作曲,演唱会上,京剧名家孟广禄以花脸演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新编京剧《袁崇焕》中的皇太极和新编京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前者以一段【唢呐二黄】的高调门展现了皇太极的气势磅礴和野心勃勃,后者则通过花脸【二黄二六】板式彰显了人物的戏谑幽默。孟广禄评价朱绍玉的作品被人欣赏的原因,就在于:“非常有个性,多样化的东西特别多,在京剧的传统上,加了很多元素,吸收百家之长”。

        “朱绍玉先生在音乐上,从来都是从人物、剧情出发,不失京剧的原貌。每出戏一听就是京剧,符合人物和行当。比如《曾侯乙》,过去丑角没有演过皇上,朱老师在创作过程中把我的特点和麒派老生的特点都融进去了。”京剧名家朱世慧演唱了《曾侯乙》中的一段,朱世慧说,这是他和朱绍玉的第一次合作,此后,但凡湖北省京剧院有新的创作,都会邀请朱绍玉。

    积淀深厚,角立戏成

        2013年创排新编京剧《天下归心》时,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岩快80岁了,她本着“要创作一部立得住的新戏”的心愿加入了创作团队。“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发扬光大。京剧是国粹,不能脱离骨子里的东西,新戏才能立起来。”李鸣岩说,“朱老师对戏曲的贡献很大,尤其是在演员唱腔和剧本音乐上,今天和尚长荣老师一起跟大家汇报一下。”

        作为压轴出场,古稀开外的尚长荣和84岁高龄的李鸣岩演绎了《天下归心》中最打动人心的一段唱——庄公与母亲掘地相见、相拥而泣的一段花脸和老旦的对唱。这段唱腔吸收了评剧的大哭腔和梆子腔系统里的【梆子急板】,表现母子相见时的悲情,还通过对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将血浓于水的母子亲情推向了高潮。两位老艺术家精彩的演唱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演唱会上,90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也携爱子谭孝曾、长孙谭正岩共同登台,演绎了15年前朱绍玉为谭家创作的纪实京剧《非常家庭》中的片段。谭孝曾【二黄三眼】的唱段充分展示了谭派铿锵有力的声腔特点;谭正岩的【西皮摇板】【原板】唱段巧妙地融入了谭元寿在《沙家浜》中“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的著名唱腔。“对我来说,朱老师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位艺术家。祖父带父亲和我一起来支持朱老师的演唱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谭正岩说。

        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带来了18年前与朱绍玉合作的新编京剧《洛神赋》中曹植的一个演唱片段。叶少兰【西皮二六】和【唢呐二黄】两段唱,在创新唱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叶派唱腔的特长,让小生的唱腔更有新意、更富魅力。谈及合作印象,叶少兰感慨朱绍玉“知识很丰富,根底很深厚”。“如果没有音乐创作扎实的基本功,或者对于戏曲了解得不够深入,不可能有这么精彩的设计。”叶少兰说,“京剧不仅要继承好,还要持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朱绍玉为京剧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创作不倦,有口皆碑

        一个好的作曲家,不仅要把握住戏曲艺术的精髓,更要有广采博纳的胸怀和锐意创新的精神;不仅要尊重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更要把握住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向。传统性和时代感,我们都能在朱绍玉的作品中找到。

        “朱老师探索戏曲唱腔音乐创作的这几十年中,也正值国家提倡继承和创新传统艺术的当口,他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和国家、时代的变革是同步的。”迟小秋说。

        “朱老师这个人非常认真、非常执着,他不会像一般的作曲,导演怎么说就怎么做,他会提出很多‘为什么’,或者这不合适、那不合适,他甚至还改剧本。有很多唱词他亲自改,改完再作曲,唱起来感觉就是比原来的舒服、上口。”朱世慧说,“请朱老师作曲比较放心,他会把戏做得更精彩,绝不会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作曲。”

        年逾古稀,朱绍玉还是坚持在创作一线。“各处都来找我,不好意思拒绝。现在正在为北京京剧院修改《郭琇洗堂》,接下来要去湖北创作新戏。”11月30日上午,朱绍玉一边盯着演唱会的彩排,一边谈着自己的工作安排。

        “朱老师的工作量超出年轻人好几倍,他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就准备开始创作,也没有其他爱好,最多遛遛弯,一天除了写就是处理写作中的问题。”王天赐说,“整天搞创作,对年轻人来说都很难吃得消,但是老先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让人钦佩和感动。”

        “西到昆仑南到闽,最终落脚京门。行当开遍一巡巡,创腔声振玉,写戏曲为魂。妙采民间千家调,京剧依旧为根。巧构宏篇唱古今,美誉真不愧,当代第一人。”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刘郎创作的这首《临江仙》可谓是朱绍玉创作的生动写照。本次演唱会展现的是朱绍玉170多部作品中的部分代表,朱绍玉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演唱会能引起更多人对戏曲音乐的关注,重视对戏曲音乐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国家京剧院《白蛇传》意大利切塞纳
天津青年京剧团启动系列演出
走进《朱绍玉创作作品演唱会》台前
安顺举行京剧成果展演
江苏京剧院新年第一场“红色记忆”
湖南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以演出形式跨
上海京剧院推出“国粹好邻居”文化
各地京剧票友珠海展风采迎新年
三地票友聚泰州唱京剧庆新年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刘荣升京剧团《薛仁贵跨海征东》天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