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好戏连台”活动收官
国粹京剧   2018-12-21 10:23:54 作者: 文/张静芸 摄/苏岩 史春阳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与传统共生 和时代交融 

    “好戏连台——北京京剧院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创作作品剧目展演”活动圆满收官 

演唱会结束后,朱绍玉先生携全体演员谢幕

演唱会结束后,朱绍玉先生携全体演员谢幕

朱绍玉先生近照

谭门三代谭元寿(中)、谭孝曾(左一)、谭立曾(左二)、谭正岩(右)演唱《非常家庭》选段

尚长荣(左)、李鸣岩(右)演唱《天下归心》选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戏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得益于国家、社会等层面对中国戏曲音乐事业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各个时代新老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在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朱绍玉先生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朱绍玉先生是著名戏曲音乐家,从艺60多年来创作了170余部戏曲作品,并屡获国家级大奖。为了更好地将朱绍玉先生的创作作品推广传唱,提高京剧作曲家的社会影响力,并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进行学术总结,北京京剧院隆重举办了“好戏连台——北京京剧院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创作作品剧目展演”活动。活动从9月的新闻发布会,到11月的展演演出,再到12月初的研讨会,这场堪称“京剧界的庆典”既是对朱绍玉先生以往成就的回顾和肯定,也是对当今戏曲创作现状的理性思考和总结,更蕴含着对未来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期望和呼唤。

    活在戏中 向戏而生

        再次见到朱绍玉先生是11月30日的上午,先生在长安大戏院为晚上即将在这里举办的演唱会做准备,“这次名家云集的演唱会盛况在戏曲圈实属难得,是压轴,更是回馈给广大戏迷朋友的一次饕餮盛宴,我必须亲力亲为”,朱绍玉先生沙哑着嗓子对笔者说。在此之前,《大宅门》《狼牙山》《下鲁城》《宋家姐妹》《党的女儿》五出由朱绍玉先生担纲作曲的优秀剧目已陆续成功上演,这位在明天即将迎来自己73岁生日的老人,从装台到音响效果再到演员舞台表现,几乎每场戏的彩排先生都亲自盯场,为的就是高品质的舞台呈现,既不让观众白来,也不让演出有遗憾。见笔者望向他手中的药盒,朱绍玉先生略显尴尬,笑着对笔者说:“血小板太低了”。

        对艺术的热爱让他始终不曾懈怠。跟随朱绍玉先生学习作曲的北方昆曲剧院青年作曲王天赐介绍,朱绍玉先生每天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伏案写作,很少去逛街,去商场也只是为了散步,“除了创作,就是解决创作的问题,怎么能不累呢?有时候看到他精神状态很不好,眼睛通红,但还在坚持,因为创作是他毕生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从朱绍玉先生13岁登台唱戏时就开始了,后来因“倒仓”学习了乐器演奏,再到后来的幕后作曲,从艺60多年来,朱绍玉先生始终没离开过戏剧院团,正是在这种从一而终的戏曲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使得朱绍玉先生有着清晰的、作为京剧人的剧种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也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格局,“通过举办这次活动,我希望能够再次唤起业内外对戏曲音乐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加大对戏曲音乐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朱绍玉先生坦言。

    量身打造精品好戏 关切青年演员成长

        朱绍玉先生的心中始终装着主创团队及各方合作者,追求同各方的契合,特别是与演员之间的共鸣相通。他认为,演员不仅是作品的体现者,更是作品的二度创作者,要形成饱满的作品,戏曲家在个人风格与演员风格之间找到平衡十分必要。

        与朱绍玉先生合作长达20多年的京剧名家王蓉蓉表示,朱绍玉先生对戏剧的了解、对人物的理解、对节奏的处理和情感的把握都十分准确,“青衣行当一般不唱娃娃调,但朱绍玉先生根据我的嗓音条件,在《武则天》的一个选段里写了一段娃娃碉,特别符合武则天登基的气势”。京剧名家李宏图也证实了朱绍玉先生“私人订制”的创作立场,“不拘泥于人物塑造,根据演员特点,挖掘其潜能,为其量身打造精彩唱段,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不仅如此,为了让音乐同戏剧情节融合,唱腔与人物情感表达贴切,朱绍玉先生始终“闲不住”,“彩排现场临时改曲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成就了部部立得住的精品好戏”,京剧名家迟小秋告诉笔者。

        朱绍玉先生对年轻人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据王天赐回忆,经常有青年演员到朱绍玉先生家里聊天、吃饭,“感觉跟进了自己家门儿似的”。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河北省京剧院的一个演员唱得非常好,就私下要了这名演员的电话,并盛邀他出演自己的作品。对于挖掘潜力新星,朱绍玉先生兴奋地表示,“他们都是戏曲的未来”。

    沉淀民间音乐精华流淌创新意识血液

        王国维先生曾提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一出戏,唯有立在舞台之上,呈给观众之时,才方知成功与否。视觉效果、情感韵味、风格流派等要素必须建构在音乐的表达上才能完成,正所谓“无曲不成戏”。

        为了创作出精品好戏,朱绍玉先生十分注重收集民间音乐。在青海工作期间学习西北民歌,到云南音乐学院学习时搜集云南民歌,到了福建之后又开始钻研闽南音乐……那台又重又大,时而还“罢工”的鹦鹉牌录音机无疑成了朱绍玉先生走南闯北,积累音乐创作素材的“最佳拍档”。也正因如此,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总能将剧中人物所在地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元素与作品巧妙融合。例如京剧《狼牙山》开场第一句不是京剧,而是地地道道的河北梆子。

        除了继承传统,朱绍玉先生的创作也十分注重创新。朱绍玉先生的创新是有根基的,他始终坚持将扎实的传统根基同丰富的创新手段并举,力求戏剧表现得具有准确性与深刻性。2014年,在与张艺谋导演合作《天下归心》时,豪华的阵容、恢弘的场景通常搭配“高大上”的开场音乐,但朱绍玉先生却建议:小锣开场。张艺谋导演听到之后非但没有觉得过时,恰恰相反地觉得这个想法很别致。这种回归剧种本土味道的做法,正是大师之间智慧碰撞的绝佳体现。朱绍玉先生表示:“我创作音乐紧紧围绕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握住京剧的根,合理寻求突破,因为失去声腔本体,这戏就没法听了。”“朱绍玉先生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创作导向令我十分动容,绍玉先生是真正用艺术来创造市场价值,用市场价值来彰显艺术个性的艺术大家。”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称赞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戏曲音乐在不断被淘洗、不断被创造发展的双重锤炼下成就了经典,在如今与时代交融的大背景下,不忘传统的守根意识和辩证扬弃的理性自觉,正是朱绍玉先生在面临戏曲音乐继承和发展问题上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李晓天感叹道:“从朱绍玉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京剧戏曲人面对传统戏曲走向现代的思索,他历史性地挖掘和继承,共识性地吸收和借鉴,让京剧音乐在他手中呈现出新旧交融,风格多元的美学品格。”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戏曲音乐教育、作曲专业人才培养,还是当今戏曲音乐创作上仍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视戏曲音乐建设、总结不同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对中国戏曲未来的发展弥足珍贵。我们有理由相信,朱绍玉先生的创作成就不仅能在当今的戏曲界产生广泛影响,他的创作理念和他为传统戏曲走进时代、反映时代和引领时代所作出的努力、实践和贡献都将在中国戏曲界和音乐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好戏连台”活动收官
京剧亮相中越传统戏剧交流周
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学国粹 传经
“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京剧名家演
黑龙江京剧院折子戏专场北京上演
纪念宋德珠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甘肃戏曲进校园蔚然成景
阜新四家戏社票友联谊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郭琇洗堂》艺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刘荣升京剧团《薛仁贵跨海征东》天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