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甘肃戏曲进校园蔚然成景
国粹京剧   2018-12-20 09:51:50 作者:严森林 来源:兰州日报 文字大小:[][][]

戏曲进校园蔚然成景   

榆中教学现场照片 

        进入冬季“小雪”节气,榆中县文城小学教学楼里却荡漾着阵阵如春的暖意,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在这里有声有色地进行着。这项活动是兰州市教育系统“美育援建”项目之一,戏曲与音乐、舞蹈融合一起,给学生们带来不尽的美与教学的艺术启迪与欢悦。

        在这里教授中国戏曲艺术知识的专家是甘肃省京剧院一级演员、导演孟庆波老师,现在正讲演的是京剧经典剧目《三岔口》(如图)。此折戏说的是“杨家将演义”中的一段故事,穿黑紧衣武丑装扮的焦赞住进一家旅店,着白衣红穗的武士任堂惠也住进这家旅店,黑夜里伸手不见五指,他俩因互不相识而拔刀缠斗,漆黑中险些失手,最后误会解除,两位英雄言归于好,即回杨帅庭前复命。

        饰演两位英雄的是兰州戏曲剧院的两位青年演员。孟教授讲明白故事情节,又让学生们登台同“焦赞、”“任堂惠”近距离交流,是在大白天,却要体验在漆黑夜间摸爬滚闪的武打感受,很让小学生们感知了一番国粹京剧表演之美,自然也生动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尽魅力。孟庆波老师认为“戏曲进校园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法,我很乐于参加,没想到榆中县学校的师生们兴致这样浓”。

        笔者了解到,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以来,戏曲进校园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在兰州、白银、定西、平凉等地州市中小学都开展了传播戏曲基本知识的讲座,也出现了经典剧目进高校演出的教学内容。这种加强学校戏曲通识的教育的确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明显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并且成立自己学校的戏剧社团和兴趣小组,进行多色彩的戏剧活动,这的确成为今天的一种文化新气象。

        “戏曲进校园”确实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各学校与各戏剧院团都在认识其深远意义的基础上摸索各自交流的方式方法,建立相互沟通机制,使这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有步骤进展,形成常态化。特别是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颁布以来,戏曲进校园活动更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观念被更多的人士接受后,人们的文化自信就更加坚定了,“如何进校园”实施这项“工程”就来得更加丰富多彩,达到质量上的进一步升华。

        正是这温暖如春般惠风的吹拂下,兰州文理学院自己创排出大型戏曲歌舞剧目《马踏飞燕》,全部由本校的学生参加演出,形成了该院浓郁的艺术氛围,使教学更加富有实践性;甘肃陇剧院戏曲进校园也搞得颇有成效,因为剧院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今年九月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陇剧系列展演中,戏曲艺术家们能与张掖路小学的学生们联袂演出《陇剧芬芳》得到观众一致好评。这次兰州市教育系统与省京剧院等部门专家共同策划的“美育援建”活动,把戏曲与音乐、舞蹈的美贯通一起对学生们进行美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式更加吸引学生,难怪受到基层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评赞。

        要看到,关于戏剧的教育、美育的教育还会积极催生学校有更深层面的教学方法——教育戏剧,亦即“以戏剧来教育”的融通式教学的健康发展。如此,“戏曲进校园”何乐而不为。

        人们知晓了中国戏曲艺术及各地方剧种往事今生的历史知识,就会产生一种合力,自觉地传播艺术美,坚定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把民族文化之根脉深深扎入生活大地。明白事理了,一些轻蔑戏曲的人也会扭转自己的看法,扩大艺术视野,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他人对戏曲的认知与关注。旧社会曾将“戏子”列在“下九流”,新社会从事戏曲的演职人员翻身成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对戏曲及其从业者不了解就很自然在生活中乜视之,加上一些“西洋风”及审美殖民化思想的浸饰,甚至抹黑戏曲,忘却本宗,这当然很需要击以猛掌使其迅快醒悟。而那些戏迷们之所以成为戏迷,就是因为他们懂历史,懂戏曲,懂传统艺术里面的门道与情趣,因而成为戏曲艺术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群体动力。

        一般认为,戏曲的诞生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到了十一世纪即宋元时代出现其成熟的艺术形态。而古希腊的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又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三大古老戏剧剧种,为什么今天前两位早已消逝,而中国戏曲艺术还在存活着?这是因为中国戏曲从来奉行的是“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从来不离开劳动民众生活的大地,这正是它在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大特色。今天的人们很需要认清并坚执这个“特色之理”。

        此外还应该认知到,戏剧世界包罗万象,宏大而深邃。戏剧又是一个民族的当众思考。外国学者洛尔伽认为“戏剧是提高国家水平最富有表现力和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如此有益有用,恐怕一些人没有想到。戏曲在我们本土曾经历过多次的否定,可是中国戏曲至今还在生存、发展着,并没有被所谓的西方“新剧”所代替,这真是戏剧大国的一种奇迹,实乃温暖人心。经历过千百个春秋无数次风雨的中国戏曲依然以戏剧大国的姿态一往无前开拓发展。戏曲作为中国人民的智慧宝库与文化资源正在今天进一步展现着它的生命力与国策性、法规性。

        “所以我们的确需要百倍珍惜新时代大好时光,作为一名戏曲的从业者,从我做起,传承文脉,继往开来,永不歇竭!”孟庆波老师如是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京剧名家演
黑龙江京剧院折子戏专场北京上演
纪念宋德珠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甘肃戏曲进校园蔚然成景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郭琇洗堂》艺
黑龙江京剧院《赵氏孤儿》首都展演
浙江京剧团送戏长兴
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发布会
天津高校京剧联盟进校园成果汇报演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海阳京剧团演出京剧《地雷战》
刘荣升京剧团《薛仁贵跨海征东》天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