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寻声·戏韵悠长——《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 新书发布会暨京剧演出”活动在京举办
2025年6月12日上午,由北京市档案馆主办的“档案寻声·戏韵悠长——《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新书发布会暨京剧演出”活动在北京市档案馆一层报告厅隆重举行。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综合档案馆处处长张华滨,新华出版社纪委书记毛宗建,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四级调研员许倩,北京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冬虎等嘉宾以及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王海燕、唐玮、尹新强、胡从玉、李立军出席,与百余位观众共同见证这一档案活化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此次发布会以“档案+京剧”的沉浸式体验为主线,精心设计多个环节展现京剧剧本档案的当代生命力。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王海燕在致辞中指出,本书的出版是北京市档案馆进一步挖掘整理京剧档案资源、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又一实际成果。全书以影印形式原貌呈现剧本,并附剧情说明、审查批注等档案,为研究京剧艺术流派、表演体系、文化政策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填补了民国京剧研究的空白。
在活动现场,执行编辑王海燕博士以《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中精选的珍贵文献为依托,娓娓讲述尚小云呈报的《元夜观灯》手写剧本原件、程砚秋《春闺梦》因国难停演的备案记录、荀慧生《红娘》获批的历史文件,以及社会局局长罕见的千字长篇批示等内容,生动地串联起戏曲名家的创作轶事与时代风云,为读者鲜活呈现了民国戏曲生态的独特截面。
京剧《春秋配》剧照,张睿桢饰姜秋莲、李佳饰乳娘、刘洪有饰李春发
北京京剧院现场演绎书中剧目《春秋配》“捡柴”一折,演员们以婉转唱腔与细腻身段,再现剧中的经典场景,让尘封剧本在舞台上重焕生机。活动的最后,京剧演员带领观众学习“折袖”“云手”等程式动作,并开展京剧知识竞答,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认真模仿身段,踊跃举手抢答,笑声与掌声不断。这场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拉近了古老艺术与当代观众的距离,更让新书中尘封的梨园往事变得鲜活可感,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完美诠释了传统戏曲在互动传承中焕发的勃勃生机。
《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是国家档案局2024年“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成果,是北京市档案馆活化利用档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学术研究、促进社会普及的工作体现。1932年,隶属于北平市社会局的北平市戏曲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查北平市场上的所有娱乐演出,包括戏曲、话剧、曲艺等。按其规定,剧场在演出一个剧目之前,需事先将剧本呈报给审查委员会,委员会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上演,而上演时还需检查实际的演出情形是否与所报的剧本相符。因此,在北平市社会局的相关档案中,留有不少戏班或剧场呈报的演出剧本,以京剧剧本为主。本书即是从这些馆藏档案中精选出28个剧目的剧本,加以影印出版。本书的编辑出版,不仅是对馆藏档案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而且为读者开启了认识京剧艺术史与民国社会史的另一扇窗口,档案的原真性更使其具备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本次新书发布会暨京剧演出活动恰逢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北京市档案馆以创新形式践行“让档案活起来”的理念,通过重现档案中的场景和演员们的精湛演绎,为沉睡的历史记忆、静默的文字描述注入生命活力。未来,北京市档案馆将继续深入馆藏,挖掘“档案+文艺”的跨界潜能,让库房中的珍档走出深闺,谱写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新篇章。
《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
北京市档案馆 编
新华出版社 2025年5月
ISBN:978-7-5166-79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