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胡同是京剧的摇篮
国粹京剧   2025-07-25 09:37:18 作者:张永和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字大小:[][][]

胡同是京剧的摇篮

        老北京的城市建筑,一方面是笔直的大街,顺着中轴线的方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星罗棋布,笔直伸展 ;另一方面则遍布胡同小巷,曲径通幽,狭小恬静。老北京有句民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似牛毛。”这也说明胡同在北京老城的数目之多。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胡同被解释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但最近据地理学专家王越先生的考证:“胡同”是汉语的“衖”,北方读“巷”,南方读“弄”,胡同也好,弄堂也罢,都是“小巷”的意思,不过字同音不同而已。

        胡同的两侧都是民居,大小四合院、三合院,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载体,那为什么胡同和京剧的关系亲密?首先就要提到正阳门外那些个大小胡同。

        正阳门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南门,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俗称为前门。清朝规定满汉分城居住,满人居住内城而汉人则迁居外城,并且还明令禁止在内城开设茶园、酒楼、集市等娱乐和商业服务设施。因此,离内城最近的前三门成为了商业和娱乐最为集中的地区。众多商家都在前门一带开店,商号、饭店、酒肆开在大街上,而具备听戏功能的茶园则开在较大的胡同中,比如长700米、宽15米的大栅栏胡同里,清中晚期就开设了京城最有名的六家大茶园:三庆园、庆乐园、同乐园、庆和园、大亨轩(今大观楼影院)、广德楼,还有大栅栏东口的粮食店胡同开设的中和园。乾隆嘉庆年间徽班进京后,几大徽班轮流在这几家茶园内演出。

        此外,大栅栏东的肉市胡同有老北京最早的茶楼(后改名为广德楼),有数百年的历史,还有鲜鱼口胡同内的天乐园、前门外北晓顺胡同的燕喜堂、杨梅竹斜街的庆春园、粮食店南口的文明茶园、崇文门外东茶食胡同内的广兴园等等。

        清末时,“不得在内城开设戏园”的禁令已如同虚设,众商家将戏园开进了内城的许多街巷胡同内,如西单大街的春仙园,西四牌楼的庆升茶园,隆福寺胡同内的景泰园,东四南边的泰华园,西四口袋胡同内的庆升茶园,金鱼胡同中的吉祥园,以及东安市场内的丹桂园、东安园、中华园,西安门外西安市场内的西庆轩戏园。地安门外的后门大街虽然狭窄且只有二里长,清末民初,街东有德泉园、街西有天和园等等。这些胡同内的大小戏园子,主要也都是以京剧演出为主,是京剧存在和賡续文脉的平台。

        过去,北京城流传民谚“人不辞路,虎不离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说的是清乾嘉年间,徽班进京后受到百姓欢迎,后来经过筛选整合在北京站住脚的有三庆、四喜、春台等几个大徽班。他们来京后,班社的大下处(社址)都在大栅栏西边的几个大胡同里。最先到北京的三庆班,驻在韩家潭(今韩家胡同),后到的四喜班,住到不远的陕西巷胡同,春台班也入住在紧邻的百顺胡同。民国初年,这一带的胡同中,已经住有10多家戏曲班社。

        当时许多京剧艺术家、名伶也都住在这一带,如有“伶界大王”美誉的谭鑫培及其子孙五代都居住在大外廊营胡同,梅兰芳大师的祖父、父亲和童年的他都居住在李铁拐斜街(现为铁树斜街)。梅大师搬过几次家,芦草园胡同、无量大人胡同(后名红星胡同),最后从上海回京定居护国寺街,实际还是个大胡同。另外,武生泰斗杨小楼住在前门外的笤帚胡同,余派老生创始人余叔岩住在宣武门外椿树上头条胡同,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居住在椿树下二条。

        说到这,戏班中还有一句谚语:“唱戏的离不开棉花地、椿树园。”宣武门外的棉花几条、椿树几条,过去都曾居住着京剧演员,大概有五、六十家。最著名的如荀慧生、金少山、高庆奎、毛世来,张曼君、张曼玲等。这些京剧艺术家不仅生活在胡同中,而且他们所居住的四合院,也是他(她)们每日练功、吊嗓的好地方,演绎着梨园的精彩春秋。其中有一个故事,前四大须生之首的余叔岩,深夜在家中吊嗓时,一些学余派老生的就悄悄来到余家住所的墙外,偷听偷学,成为一段茶余饭后的戏园插曲。

        当时专为传承、授艺京剧的科班也都在胡同中,京城最大的科班喜(富)连成初办时,就在西城区的琉璃厂街西南园胡同,后来学员多了,迁移到不远的前铁厂胡同。再后科班学员上百了,才又迁到虎坊桥大街的纪晓岚阅微草堂旧址。尚小云创办的荣春社科班,社址分别在西城区的椿树下二条、椿树上头条和西草场等胡同内。李永利、李万春父子创办的鸣春社办在西城区大吉巷胡同,而著名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则办在东城区的兴隆街上,名字叫街,也可以说是一个大胡同。众多科班在胡同中的四合院中,学艺、练功,翻跟头、打把子,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师傅手把手传授。京剧唱做念打的美学讲究,在这恬静幽深的胡同中一代一代绵延不断。

        还有,京剧与票友的关系是鱼水相依,当年许多京剧票友和票房也都存在于胡同中,比如过去最大的票房是西直门内盘儿胡同的“赏心乐事”票房。这个票房从清末就开始创建,一直存在了三四十年,出了80多位名票,其中还有许多名票下海成为著名专业演员。此外,京城各区大大小小的票房也有许多票友下海,成为京剧名伶或艺术家,包括前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老旦泰斗龚云甫、花脸翘楚金秀山等。

        京剧与北京胡同,一个是东方艺术桂冠上的瑰宝,一个是瑰宝产生的空间。京剧赋予胡同历史、文化及艺术的内蕴,胡同则为京剧提供了扎根的生活土壤。西皮二黄的唱段,在胡同里回荡;刀枪并举的武打,在四合院里上下翻飞。在漫长的岁月中,京剧与胡同紧密相连,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合共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胡同是京剧的摇篮
贵族票友成京剧艺人
回眸风雷京剧团
为让西方看懂京剧,梅兰芳准备了七
燕去长空艺韵存
梅兰芳上海行影响了京剧艺术革新
京剧戏班封箱是什么 戏班开箱仪式
梅兰芳90年前的苏州义演
上海京剧改良,66年走了500米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谈言慧珠之组班​
老谭的髯口
清宫唱戏轶事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勾脸武生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生产厂家福州技校创场号 不锈钢花箱 公司起名天津信用卡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