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马连良先生在武汉​
国粹京剧   2022-02-10 10:39:48 作者:王雁 来源: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 文字大小:[][][]

马连良先生在武汉

        马连良、张君秋率领的北京京剧团前些日子到武汉演出。他们在武汉的精彩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热爱京剧的观众。

马连良与陈鹤峰合影

        中国民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三月十九日邀集了文化界的盟员和戏曲界的著名人士高百岁、陈鹤峰、周天栋、沈云陔等一百余人举行座谈会欢迎北京的盟员马连良、马富禄和北京京剧团的同志们。会上陈鹤峰代表武汉市戏曲界致欢迎词,武汉市文化局巴南冈局长着重地介绍和肯定了北京京剧团在演出上和管理上的成绩,他认为,北京京剧团的团章、制度和各项工作细则,继承了我国戏曲团体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良传统,并且加以补充、发展和条理化。该团团章是经过全体团员反复讨论、修改后通过的。这就成了剧团内部的“宪法”,全体都得遵守。他还谈到北京京剧团在演出时,前后台都严谨、肃静,演员和乐队合作得很好。最后,他号召武汉市戏曲界认真地向北京京剧团学习。

        马连良先生在会上说:“我几十年来的理想,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得到实现。我一向主张演员阵容要整齐,演员无论扮演大小角色都要认真,这些在北京京剧团已经初步做到。”同时,他向到会的戏曲演员提出,上台的服装应该“三白”,就是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并在化妆前要理发、刮脸。现在这种方法已被汉口市戏曲界普遍采用。

        马连良先生在武汉期间还应邀参观了武汉市戏曲学校,并对戏曲界培养第二代的问题发表了谈话。他说,现在的戏校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学生可以一面学戏一面学文化。但是他觉得现在有些戏校学文化重于学戏,这样就不太妥当,因为戏校究竟是培养戏曲演员的学校,如果不把学戏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就会推迟第二代的成长。他还说,学戏学生的假期不应同于一般学校,一放几十天,因为学生时期正需要积极地练功,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若一搁几十天,过去练的功夫很容易搁回去,所以戏校不要照搬一般学校的制度和方法。他还认为,应给学生较多的舞台实践机会。他说,过去科班学生一年只有两天假,几乎天天在演戏,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好处,而今天戏校的学生很少对外演出,进步也就较慢。他主张对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而目前有些戏校不加分别地对待一切学生的做法也是人才出得较少和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马连良先生在谈到过去自己学戏时的甘苦后,希望戏校的同学们要“勤学苦练,尊师爱徒”,不要辜负国家的培养。

        (原载1957年第9期《戏剧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马连良先生在武汉​
虎年看虎戏:《智取威虎山》之打虎
​六十年代的一场京剧名家大反串
闻名沪上的梨园公所
京剧美人陆素娟的如烟往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兵团京剧院
武汉京剧院上世纪80年代多次出访
北京国剧学会始末​
“梅先生提起往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勾脸武生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