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探索“戏曲+”模式
国粹京剧   2021-10-10 09:35:28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字大小:[][][]
“一招一式”体验戏曲“做”功

        10月5日,在北京园博园内举行的戏曲文化周上,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为观众带来了传统经典剧目《岳母刺字》《狮子楼》《寇准背靴》等剧目选段。唱腔集高亢激昂与细腻委婉于一体的河北梆子,给戏迷们带来宛若过山车般的感受。

        这是北京园的聚景阁“华彩韵京城”系列演出之一,这里集中展示了在京七家专业戏曲院团的风采。你方唱罢我登场,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各自精彩,争奇斗艳。10月6日-7日,京剧将再度成为“主角”。北京京剧院会为戏迷奉上旦角戏《玉堂春》、老生戏《文昭关》以及老旦戏《钓金龟》等经典剧目中家喻户晓的选段。三位主角分别为京剧里三种表演风格的代表,观众可以借机更全面地欣赏到京剧人物的声韵魅力。

        今年戏曲文化周探索“戏曲+”模式,让戏曲文艺的魅力直抵游客心底。各种互动体验、任务闯关、有奖打卡、近身表演等体验环节,增强观众游客互动体验,以“戏曲+装置”“戏曲+游戏”“戏曲+教育”等丰富多元的活动,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戏曲+装置”由分布在三号门、五号门与梨园大道上的“戏构”“旗阵”“俏花轿”“十八般武艺”“戴纱帽”“角色秀”等装置构成,是自然风景中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观众浸入其中,借助这些装置摆造型、秀身段、亮武艺、拍照片,感受戏曲艺术融入生活的妙趣。

        “戏曲+游戏”也在热热闹闹地展开。“英雄召唤令”有奖打卡游戏的12处点位,散布在园博园各活动区。游客在台湾园对面领取活动道具后,与戏曲里的英雄完成了互动“交流”。岭南园的“大破天门阵”作为真人园林闯关游戏,与戏曲元素的结合也让许多参与者“玩兴大发”,大呼过瘾。

        分布在园区多处空间的“戏趣营”,包含多项结合运动、手工等元素的“戏曲+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让参与者尤其是孩子们手脑并用、爱上戏曲。

        五号服务区门口的“戏曲韵律操”活动,参与者跟着领操员就可以学习到简单的戏曲动作。随着音乐的律动,大人和孩子一起“动起来”,既能感受到集体运动的快乐,又能了解到戏曲动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九号服务区与梨园大道的北京园入口,旦角与生角的“一招一式”功夫体验活动,也引发人群长时间驻足。参与者跟着演员老师,不仅可以学习扇子、手绢和水袖等戏曲“做”功,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手握兵器感受戏曲中“打”的乐趣,举手投足之间,俨然有了些韵味。

        整个国庆期间,戏曲文化周好戏连台,23家文艺院团机构以及多家民间社团,亮相阳光剧场、四号门大戏台和诸多特色园区为观众带来240余场精彩演出, “引领”观众游园听戏,将戏曲、曲艺、园林、游戏、装置、讲座、教育普及等有机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互动的戏曲体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探索“戏曲+”模式
沪上民营院团集群发展
中国京剧与8K电影第一次“握手”
戏曲传承,本质上是文化认同
戏曲改革是否需要丢弃传统​
《龙凤呈祥》演播助力国粹文化破圈
戏曲观众看什么​
探一探梨园中的“门道”​
短视频拉近传统文化与每个人之间的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勾脸武生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