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戏曲传承,本质上是文化认同
国粹京剧   2021-09-26 09:02:04 作者:陈丹娜 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 文字大小:[][][]
单跃进:戏曲传承,本质上是文化认同

        9月16日上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扬子晚报,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承办的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迎来了又一讲。来到课堂主讲的是原上海京剧院院长、艺术硕士、上海戏剧节协会理事、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单跃进,带来别开生面的一堂课。要做好艺术评论,就要对传统文化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了解。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评论如影随形,可以从历史、审美、个人心理,或是哲理寓意的角度。评论是对创作或者艺术创作活动的评判和研究的过程,和艺术创作是一个生命主体。

        来说说中国戏曲。其形成相较于古希腊古罗马来说,是晚育晚熟的,直到在唐朝后期宋金时代才逐步形成具有舞台概念的表演。戏曲极具民族特征和属性,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语汇系统,通过独特的“唱念做打”的方式呈现,塑造出丰满鲜活的舞台角色。

        中国戏曲中,京剧大师在传承同时勇于创新,就自己的声腔特色或是表演,形成具有各自风格特色的表演形式,形成不同的流派。正是这些流派的异彩纷呈将京剧推向最高巅峰,也就有了大家熟知的“梅尚程荀,余谭马杨言高”。同时,京剧这一舞台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属于集体的。

        中国戏曲在历史的舞台上还承载着大众课堂的意义。从古至今,中国戏曲的欣赏习惯实际上是对文化认同。戏曲传承也不只是停留在剧种传承上,其本质是文化认同、文化态度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戏曲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作为戏曲人,要懂得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来提高素养,建立正确文化立场,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而作为评论人,则需要对舞台表演舞台空间的叙述方式(戏剧方式)做了解。

        单跃进还就剧团的发展谈了自身理解,首先需要具有现代人文价值的观点来涵养京剧,汲取正面、有责任的选取及创作。任何的作品在今天传播,它本身就具有了现在的气质。

        其次,必须以创造性的实践,将中国戏曲的古典性融入到现代京剧的体系当中去。在现代化转换过程当中,一定要对中华文化价值观念保持认同和敬畏。要维护表演艺术规范的程式化,这种程式化的表演舞台迅速具有稳定性,京剧也就完全有能力表现时代,或当代的文化。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戏曲传承,本质上是文化认同
戏曲改革是否需要丢弃传统​
《龙凤呈祥》演播助力国粹文化破圈
戏曲观众看什么​
探一探梨园中的“门道”​
短视频拉近传统文化与每个人之间的
“剧场再小,它也像殿堂一样神圣”
推进戏曲研究学术建设良性发展​
谈京剧制作人的职责与素质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勾脸武生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