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难道只有京津沪听京剧吗​
国粹京剧   2021-07-23 09:50:31 作者: 爱传统的少年 来源:百度 文字大小:[][][]
现如今京剧演员挤破头进入京津沪剧院,难道只有京津沪听京剧吗

        京剧艺术产生于清朝中后期,当时四大徽班进京,不同剧种的融合最终产生了京剧艺术。

        京剧产生自北京城所以也叫“京剧”,当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小民皆是京剧戏迷,这都因为京剧有着强大的包容性。

        其次就是京剧虽然叫京剧但并非只在北方有生命力,在南方在关外都有京剧戏迷,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南麒北马关外唐”这三位大家。

        但是现如今不一样了,自建国后京剧剧院团制度成立,北京、天津、上海成为了当今京剧的主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京津沪”。

        并且许多京剧演员都是挤破脑袋进入京津沪的剧院团。

        试看一下当今京剧的顶尖名角差不多都在京津沪剧院团任职,并且都是从地方剧团进入北京的。

        例如著名的京剧名家朱强和迟小秋就是沈阳京剧院调入北京京剧院,还有国家京剧院的李胜素是山西京剧院调入,李海燕也是唐山京剧院调入国京的。

        以前京剧老艺人都是支持京剧事业离开京津沪,例如赵荣琛去东北、王吟秋去宁夏、尚小云、徐碧云上陕西,还有名旦关肃霜曾经有机会调入北京,可是为了云南京剧事业的发展都拒绝了。

        而现如今的京剧演员凭借自己的关系有些靠着世家有的靠着师父都调入京津沪剧院。这也就造成了京津沪以外的京剧院名角凤毛麟角,演员积极性也受打击,并且京剧演员也不愿意到小城市去演出。

        最终就是京剧演员这种心理毁了京剧艺术!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难道只有京津沪听京剧吗​
“京剧电影工程”十年回顾
详解国有艺术院团的目标和任务​
京剧进校园究竟是利是弊
推动剧院和城市文化共长
如何借助IP让红色文化“出圈”​
何谓“票友水平”​
中国戏曲学院以多种形式庆祝建党百
戏曲剧场也“智慧”
 
  热门文章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勾脸武生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

友情链接:模板网站花箱护栏网森格物园林景观